正文 第37章(2 / 3)

“君和臣,就像天與地的位置。老百姓,好比萬物一樣。各自站在自己的位置上聽候君主的命令。群臣和百姓怎麼能各自運用心機去謀取私利呢?所以按君主的命令行事,即使有挫折失敗也不會受到處罰;不按君主的命令行事,即使取得功利,也是要處死的。這樣,下對上,就像回響反應聲音一樣。臣事君,就像影子跟隨形體一樣。所以,上麵下令,下麵就要貫徹;君主行動,臣民就得跟從,這才是天下太平的方式”,所以說,“治世之君不是這樣。不分親疏、遠近、貴賤、美醜,一律以法度來判斷。他依法殺人,人不會怨恨;按功行賞,人也不必感恩戴德。按法製行事,就像天地對萬物一樣無私,所以官吏就不會有出於私念的政論,士人就不會有出於私念的議論,百姓就不會有出於私念的評說,人們都會虛心聽從君主。君主以公益端正輿論,以法度裁斷是非,所以擔負天下大任卻不會感到沉重。”

在這裏,我們可以引用、理解為:“不聽信讒言,法紀嚴明以正君威”。

在中國曆史上,很多亡國之君都是因為聽信了小人讒言而禍國殃民乃至失掉江山的。或是因為奸臣亂黨當道,蒙蔽了君王的視聽,從而忠良遭到毒害,奸臣肆意為非作歹,使得國家大亂,外敵乘虛而入,內憂外患相加,走上亡國之路就不可避免了;或者是君主貪圖女色,因為女人而誤了大事,最終因愛美人而失了江山……

但凡是稱得上一代明君的,都能夠不因奸臣或女色而誤國誤民,他們能夠使法紀嚴明,照章辦事而不循私情,這正是受到萬民景仰、國泰民安的根本。

領導者對於軍隊的管理,除了辨明是非、分清忠奸、對小人之言不輕信之外,還需要在軍隊內部嚴明法紀,從而樹立權威,隻有這樣,軍隊的戰鬥力才能最大程度地被激發出來。

曾國藩明白想要治軍統兵,關鍵在於紀律嚴明。有了營規軍令就得執行,營官對士兵也要有威懾力。為此,曾國藩還舉了孫子訓練後宮嬪妃時的例子,對抗令不尊的嬪妃實施軍法,吳王親自求情也沒有用。有了一次這樣的教訓,其他的嬪妃就不敢再違抗命令了。

曾國藩認為,對待士兵不能一味寬容,平日裏一定要紀律嚴明,隻有如此,等到真正出兵打仗時才能人人勇敢,無人敢違抗軍令。

針對綠營人心渙散,軍紀鬆弛的情況,他還親自製定了一套營製和營規。根據戚繼光束伍練兵之法組建軍隊。規定軍隊基層單位,上有肖、營三級建製,每一級都有固定的人數和相關的人員組成。

這種做法克服綠營結構的重疊性、人數不一、兵將互不熟悉的弊端。每一層的士兵都有一個直屬長官,“耳目有專屬,心誌無疑貳,是以所向有功。”在選擇士兵和軍官上要求也十分的嚴格。士兵都來自山村的農民,體格健壯、民風樸實。他不收以前的綠營兵,也不收市井碼頭油腔滑調之人,更不要衙門裏的差役。在軍官上的選擇也是有標準的,一要才堪治民,二要不能貪生怕死,三要不能好大喜功,四要能吃苦耐勞。

有了合格的士兵和優秀的軍官,還要有嚴格的營規,並且能嚴格的執行和訓練。

為了加強軍隊內部的團結和統一,曾國藩規定,下級一定要服從上級,士兵絕對要服從軍官。在軍隊的訓練上,曾國藩尤為重視。他曾對同僚說道:“不練之兵斷不可用,侍今年在省練過三營,雖不足當大寇,然就可以一戰。六月援江之役,所集之卒未經一日訓練,再江不得力,至今懊悔。”

曾國藩把訓練的內容分為“訓”、“練”兩大部分。“訓”側重於思想品行方麵,“練”側重於軍法技巧方麵。無論哪一項都要求嚴格。曾國藩在給韓進春的信中寫到:新募之勇,全在立營時認真訓練。訓有二,訓打仗之法,訓做人之道。訓打仗,則專尚嚴明,須令臨陣之際,兵勇畏主將之法令,甚於畏賊之炮子。

湘軍剛開始成立時,曾國藩對士兵管製的非常嚴格,尤其是嚴格禁食鴉片。鴉片會讓人上癮,士兵吸食不僅影響身體,而且開銷大,一旦缺錢,便會去偷、去搶,給整個軍隊都會造成很壞的影響。其他方麵的一些規定則因各營情況而有所不同,左宗棠的軍營規定禁止賭博,王鑫的軍營禁止飲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