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嚴肅地說:“孫子、吳子的軍事思想之所以能夠天下無敵,最主要的一條就是執法嚴明。往日晉王悼公的弟弟楊幹違反軍法,魏絳殺了他駕車的仆人。現在四海分裂,北伐戰爭才開始,如果廢除了法紀,還靠什麼去戰勝敵人呢!”
接下來,諸葛亮又拿自己開了刀,這便是“思過”。在街亭之戰中,他力排眾議重用馬謖,沒有聽取劉備臨終前“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的告誡,再者他沒有親臨前線臨機處置,減少和避免失誤的發生。
他果斷地承擔起了領導責任,他上疏後主說:“我以微弱的才能,擔任不能勝任的職務,不能親自執掌兵權,激勵三軍,不能對部隊進行指揮和調度,又不能臨事謹慎,以致才有街亭違背軍令的錯誤和箕穀疏於戒備的過失,這都歸過於我任人無方、知人不明、考慮事情糊塗。按照《春秋》的原則,戰爭失利和責罰主帥,我的職務應該承當這個責罰。請允許我自貶三級,以懲罰這個過失。”
在他的一再要求下,後主不得不把他降為右將軍,代理丞相之事。諸葛亮把自己的錯誤布告天下,使人人知曉。
最後,他又減兵省將。他裁減了冗兵冗將,人數少了,軍隊由於更加精幹,戰鬥力也就更強了。
通過一係列地改革、整頓,蜀軍將士麵目一新、士氣高昂,諸葛亮的嚴肅治軍起到了初步成效。伴隨著北伐的進行,諸葛亮還不斷地從法治、裝備、後勤、戰術等多方麵加強治軍,逐漸形成了他自己的一套治軍方略。
諸葛亮的治軍之嚴,不僅對待士兵和低級將領來說是嚴肅執行,對於那些高級將領也是軍令如山、絕不網開一麵。這就在蜀軍內部標明了軍紀麵前人人平等的思想,同時也為領導者樹立了威信。
諸葛亮之所以能把人數有限的蜀軍練就成一支強大的力量,靠的就是法紀嚴明四個字。
曆史上也有許多君王,對手下不能放心任用,而是整天疑神疑鬼,對於小人的讒言也是真假不分。這樣的庸才遲早要下台,晉獻公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公元前660年,晉獻公打敗了西方一個叫驪戎的部落。驪戎大敗後,便進獻了一美女驪姬。驪姬的相貌可稱得上沉魚落雁、閉月羞花。晉獻公非常地寵愛她,對她也是言聽計從,後來竟立她為夫人。
但驪姬卻時時刻刻不能忘記自己部落被打敗的恥辱,一心想著為驪戎報仇。當然這不是立刻就可以做到的,需要長遠地計劃才可以辦到。
當時晉獻公已經年老體衰,驪姬的第一步計劃就是讓自己的親生兒子奚齊被立為嗣君,以便日後可以將晉國順利地掌握在手中。可是在奚齊前麵,晉獻公有了幾個兒子,而且還立了申生為嗣君。為了達到目的,驪姬就想方設法地除掉申生,為此還設下了一個圈套。
當時申生不在宮中,驪姬讓晉獻公將他召回都城,設宴款待,飲宴時驪姬頻繁地向申生勸酒,還不斷地對申生的品行誇讚,同時還要申生善待弟弟奚齊。申生非常尊重這位後娘,連聲答應,晉獻公見他們相處如此融洽,也很開心。
飲宴結束時,驪姬悄悄地邀請申生明日陪她去後花園賞花。申生心裏不願意,可見後娘如此盛情,又不好推脫,轉念一想,光天化日之下,也沒有什麼關係,於是就同意了。晉獻公年事已高,耳朵有些不好使,自然沒有聽清楚。事後問驪姬,驪姬就換了個說法,說申生主動約她到花園看花,晉獻公很自然就起了疑心。
第二天,申生如約而至。他和驪姬邊走邊賞花,申生始終與驪姬保持一定的距離。走著走著,突然飛來了一群蜜蜂,圍著驪姬不停地飛。驪姬顯的很驚慌,忙喊申生為她驅趕蜜蜂。申生怕後娘被蜜蜂蟄到,自己承擔不了罪過,便走過去用寬大的衣袖為她驅趕。眼前發生的一切被藏在假山後麵的晉獻公看見了,他老眼昏花,以為申生在摸驪姬,便出來阻止。驪姬順勢跪到晉獻公麵前,汙蔑申生想要非禮他。
原來,驪姬早上梳妝時,在衣服和頭發上抹了些蜂蜜,故意引來了蜜蜂。但申生為人忠厚老實,有口難辯,何況晉獻公隻相信驪姬的一麵之詞,從此晉獻公便有廢去申生嗣君之意。
驪姬沒有停止對申生的陷害。後來,她又在申生準備進獻的祭肉中做了手腳,當晉獻公剛要吃祭肉的時候,驪姬讓人找來了一條狗,將祭肉扔給它,狗吃下去立即中毒而死。驪姬利用此事大作文章,說申生想毒死晉獻公。晉獻公派人捉拿了申生,申生無法自辯,悲憤地自盡了。
接著,驪姬又想盡一切辦法陷害晉獻公的其他幾個兒子,迫使他們逃亡出國,終於讓他的兒子當上了嗣君。從此,晉國陷入了長達二十多年之久的混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