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管仲又大力發展同其他諸侯國的貿易往來。為了推動漁鹽業及其他貨物交流的發展,管仲采取了比國內貿易自由得多的開放政策,在方法和策略上也有許多新創造。在市場管理方麵,管仲提出了隻稽查管理而不征稅的政策,他特許商人對魚鹽等商品自由出口並減免稅收,還給境外來齊進行貿易的商人製定了優惠政策。這種寬鬆自由的商業貿易政策,大大開拓了齊國商品外貿的渠道,齊國從中獲利很多。
為了使齊國在對外貿易中處於更有利的地位,管仲采取了商品價格政策。他主張商品在國內的價格應與在諸侯國的價格水平相適應,對於鼓勵進口的商品,則提高其價格,使這些商品在本國的銷售價格高於諸侯國,這樣可以充分吸取別國所產而為本國所需的商品。對於獎勵出口、但又不能壟斷市場的商品,管仲則采取與上相反的方法,以對外傾銷,與他國競爭。而對於那些齊國的特產,則是不肯絲毫讓步,堅決走高價路線。
為了有效地控製經濟的發展和商品流通,管仲提出了著名了“輕重”理論和貨幣政策。所謂“輕重”,是指商品價格的貴與賤或是貨幣購買力的高與低。他主張由國家來幹預或經營商業,掌握貨幣,通過商品與貨幣的交互收放來平衡物價,調劑供求。
這在實踐中表現為根據物價的漲落,國家適時地吞吐物資,以平衡價格,防止私商囤積居奇,哄抬物價,影響人民的生活。管仲主張在物多而賤時,對商品進行收購;而物稀而貴時,則進行拋售。這主要針對糧食。
糧食是國家第一所需,因此管仲采取了糧食價格由國家掌握控製的手段。在豐收時,適當提高國家的購糧價格,以鼓勵糧食生產。而在荒歉年份,則規定售糧價格,以低價把糧食賣給貧民,把過高的糧價平抑下來。管仲的這種起重聚散的經濟管理方法,在曆史上是一個很大的創新,對後世也產生了很大影響。
管仲的一係列經濟改革在齊桓公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巨大成功。齊國的工農業蓬勃發展,到處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對外貿易也是如火如荼地進行,齊國在諸侯國中的地位日漸重要,為齊桓公的霸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管仲的改革之所以能夠成功,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推出的每項政策,都以有利於國家和人民為前提,發展經濟絕不以橫征暴斂、剝削百姓為手段,而是千方百計地調動百姓的積極性,讓百姓先富裕起來,如此一來,百姓安居樂業,國家的經濟也得以迅猛發展,這是民富才能國強理論的最直接體現。
民富才能國強,但並不是所有的君主都有這麼長遠的眼光。很多帝王為了自己享樂,從不顧及人民的生活,他們拚命地把錢財斂入自己的小金庫,可到頭來卻因此導致了亡國、落魄的命運。後唐的皇帝李存勖就是這樣一位鼠目寸光的皇帝。
五代時,李存勖以救國救民為口號招募兵馬,先後滅掉了後梁等國,後唐的勢力達到了高峰。可得到天下後,李存勖開始貪圖享樂起來,他對別人說:“我在外征戰多年,方有今日之成就,現在天下安定,我也該享享清福了。”
李存勖從此不再處理朝政,而是天天遊山玩水、看戲下棋。他還嫌那些勸他勤政的大臣們嘮叨,逐漸疏遠了他們。
皇後劉玉娘是個特別貪財的人,她把國庫據為私有,積攢了如山的財寶。她還任用自己的親戚做撈錢的肥差,讓他們四處暴斂,肆意橫征,百姓苦不堪言。
有位大臣對李存勖說:“當天下人的君主,就應該關心天下人的疾苦,那樣百姓才會愛戴他。現在皇後不顧百姓生活的艱辛,隻顧自己撈錢,時間一長,老百姓會被逼造反的,皇上一定要對皇後加以約束。”
李存勖聽後不以為然地說:“皇後積聚錢財,是為國家他日的不時之需,有何不妥?你對皇後如此無禮,太大不敬了!”說完,李存勖下令懲罰了那位大臣,從此再也沒人敢提此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