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2 / 3)

齊桓公於是約了鄭、衛、魯、蔡、陳、宋、曹等國的諸侯前來北杏開會。但因為此時齊桓公的威望尚淺,魯國不願聽從他的召集而沒有前來。其餘國家的君主在北杏訂立了一個盟約,約定此後相互援助,安定王室,抵禦外族。但這時出現了一個意外,宋國國君因不願受齊桓公的領導,會議還沒結束的時候就提前回到了宋國。

在周天子的支持下,齊桓公準備伐宋,管仲卻認為,伐魯更是當務之急。於是,齊桓公聯合同盟國以魯國不聽天子號令為由起兵伐魯。很快,同盟軍就攻占了魯國的遂城。魯莊公此時感到害怕了,趕忙派使者去向盟軍講和。齊桓公同意退兵,同時約魯莊公到齊國的柯地會盟。

可意外再次發生,當兩國國君訂立歃血之盟時,魯莊公的手下大將曹沫手持利劍,跑上前去,一把抓住了齊桓公的衣袖,高聲喊道:“齊國多次欺負我們魯國,還搶走了我國的汶陽,如果你們真心與我們結盟,就應當先把汶陽還給我們!”管仲擔心齊桓公被傷,趕忙站出來說:“齊國可以和魯國以汶水為界。”齊桓公表示同意後,兩國國君才繼續履行結盟事宜。

事後,齊國的眾臣紛紛表示憤慨,他們要求齊桓公再次討伐魯國,管仲卻極力勸諫說:“做國君的一定要講究信用,我們既然答應了人家,就應該履行諾言,否則,在天下人麵前失去了信用,小事就變成大事了,以後要想稱霸諸侯也就不可能了。”

齊桓公再次聽取了管仲的諫言,他立即按照約定,將汶陽還給了魯國。各國知道後,紛紛稱讚齊桓公仁德守信,宋國國君也責備自己不應該在北杏之會上提前離開,他馬上派了名使臣前來向齊桓公認錯,並帶了一份禮物獻給周天子。齊桓公同意宋國加入盟國,這樣一來,所有的諸侯國都聯合了起來,齊桓公也逐漸樹立了自己盟主的地位。

接著,齊桓公開始領導盟軍打擊夷、狄、蠻等外族勢力。燕國是東周北部的一個國家,經常受到戎、狄的騷擾。管仲建議齊桓公聯合燕國一起消滅戎、狄。戎、狄是中原的大患,齊國如果能夠將其打敗,將會極大地提高齊國在諸侯國中的威望。

於是,齊桓公聯合燕國,親率大軍北征,最終一舉消滅了戎、狄。戎、狄的餘眾向東北方逃走,齊桓公帶兵一路追趕,順勢攻破了令支國和孤竹國。他們從令支國繳獲了大量馬匹和兵器,還救出了被俘的燕國百姓。齊桓公把兩國都交給了燕國,燕莊公感激涕零,把齊桓公一直送到國界上還不肯回去。

齊桓公率兵回師,魯莊公在濟水邊設宴相迎,齊桓公把繳獲的戰利品分了一半給魯國,魯莊公也是感激萬分。

接著,齊國又幫刑國、衛國等小國重建了家園。齊國這一係列救助各諸侯國而又不貪土地和財物的舉動,讓各諸侯國心悅誠服。從此,齊國威名大振,渤海沿岸的一些小國也紛紛歸順而來,齊桓公的霸業初顯。

齊國從一個不起眼的小國一躍成為讓各國畏懼而尊敬的強國,這與齊桓公做出的一係列壯舉是分不開的,他敢為人先,聯合各國,將敵對勢力一一消滅,不僅使自己的威望得以樹立,還為其他各盟國化解了外患,可以說,正因為他造福了天下,才最終稱霸於天下。

官員造福於民,可保一方百姓富足;君主造福與民,則可保一國長治久安。宋太宗果斷地廢了胡作非為的太子,從而得到了全國上下的一片稱讚。

宋太宗所立的太子楚王元佐患了精神病,隻要病一發作,便會鬧個雞犬不寧,很多人深受其苦。

有一天,宋太宗大擺筵宴,遍請諸王,因為怕元佐發病鬧事,就沒有給他下請貼。元佐知道後立即發病,一怒之下,他把宮中的姬妾們統統關了起來,並跟著放了一把火。一時之間,哭聲喊聲慘叫聲不絕於耳。大火燒了三天三夜才熄滅,死傷無數。整個東宮被大火燒的千瘡百孔、滿目瘡痍。

宋太宗對此事極為震怒,他對大臣們說:“真後悔當初立他當了太子,自從他得上精神病後,變得和野獸般殘忍,左右侍從稍有怠慢,就會被他用弓射死。我多次教誨他,也不見他有所收斂,今天,我要替天行道,廢了這個禍害,另立太子!”

宋太宗知道寇準足智多謀,便對他說:“太子行為殘暴,肆意破壞王法,早晚會像桀紂一般凶惡狠毒,這種人治國,定會將大宋國的基業毀於一旦,我想廢了他,但太子手中有重兵在握,萬一不慎,我怕引起大亂,你有什麼辦法嗎?”

寇準想了想說:“三天之後,請陛下令太子去祖廟舉行托節儀式,並讓他帶左右侍衛一同前往。我包管隻用幾個兵卒之力,就讓陛下名正言順地廢除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