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東七西八的西沙群島(一)(1 / 1)

西沙群島是海南島東南約二百海裏處的一組島群。從東北向西南伸展,長約250公裏,寬約150公裏,由40多座島、洲、礁、沙、灘組成。分布在北緯15°47′至17°08′,東經111°10′至112°55′之間,以永興島為中心,西北距榆林港約182海裏。主要集中為兩群:東麵的叫宣德群島,或“東側群島”,主要由七個島組成,所以又叫“東七島”;西麵的叫永樂群島,或“西側群島”,主要由八個較大的島組成,所以又叫“西八島”。宣德群島和永樂群島相距不遠,一東一西,遙相輝映,所以漁民習慣稱西沙群島是“東七西八十五島”。

宣德群島由宣德環礁、東島到濱湄灘大環礁、浪花礁、西渡灘和嵩燾灘所組成。其中宣德環礁包括了永興島、石島和銀礫灘和七連嶼礁盤西部的趙述島和西沙洲,以及東部北島、中島、南島、北沙洲、中沙洲、南沙洲、東新沙洲和西新沙洲。東島至濱湄灘大環礁包括了東島、高尖石、北邊廊、濱湄灘和湛涵灘。宣德群島共包括了七個島,六個沙洲,二個礁和六個灘。西沙洲、趙述島、北島、中島、南島、北沙洲、中沙洲和南沙洲,發育在同一個廣大的弧形礁盤上。礁盤分東、西兩塊,其間有一條水道,叫“石牌海門”。而永興島和石島發育在南部弧形礁盤上。

宣德群島中的主要島嶼是:

趙述島俗稱為“船暗島”,又名樹島,因島上灌木茂盛而得名。島近似四角形,長約600米,寬約290米,呈東北至西南向延伸,麵積約019平方公裏,高3至4米。島的四周有沙堤包繞,島上有薄層鳥類糞,缺淡水。島的西部有燈塔,高20餘米。

北島俗稱“長峙”,距趙述島東南2海裏,在石島之北,長1500米,最寬處350米,麵積約025平方公裏。島的東北麵礁盤,受強勁東北風的影響,使海水中含氧量較多,珊瑚生長較好,比西南麵礁盤為高,低潮時可露出水麵。島麵較平坦,高3至4米。島的四周有沙堤包繞,島中有幹涸瀉湖,約占全島麵積的一半。島上有灌木,缺淡水。中國漁民常到這裏生產,自搭草棚居住。

中島俗稱“石峙”,在北島東南0.5海裏處。島呈橢圓形,西北到東南長約600米,寬200多米,麵積約0.20平方公裏,海拔6米,島呈橢圓形。島的四周沙堤包繞,沙堤最寬處達60米,中部有幹涸瀉湖。島上灌木茂盛,有薄層鳥糞,缺淡水。

南島俗稱“三峙”,在中島東南0.5海裏處。島呈長條形,西北到東南長1200米,最寬處200多米,麵積0.17平方公裏,高6.3米島四周沙堤環抱,中間為幹涸瀉湖。島上灌叢茂盛,有薄層鳥糞,缺淡水。島東北有一小海灣,吃水1.5米的小船可駛入。

石島是上升礁構成的島嶼。島長375米,寬340米,麵積約0.08平方公裏,最高處15.9米,是南海諸島中最高的島嶼。石島位於永興島的東北,與永興島同在一個礁盤上,相距1130米,其間有一石砌通道,低潮時可行駛汽車。石島四周海蝕現象保存清晰,岩溶地形明顯可見。島上除個別地方生長麻瘋桐和草海桐外,岩石裸露,“石島”就是由此而得名的。

永興島位於北緯16°50′,東經112°20′。島的東西長約1950米,南北寬約1350米,麵積1.85平方公裏,是南海諸島中最大的島嶼。永興島地勢平坦,平均高約5米,島西南有長約870米,寬約100米的沙堤,最高處8.3米。島中部為幹涸瀉湖,挖出水井多口,水色黃褐,含硫酸鎂,水量充足,但不能食,隻可作洗滌用。永興島植物種類繁多,野生的有148種,占西沙群島野生植物總數的89%。島的北、東、南三麵林木遍布,麻瘋桐林密高大,遮天遮日。中國漁民種植的椰子樹,已綠樹成蔭,結果滿枝。

永興島略處西沙群島的中央,位置優越,麵積較大。加上它所處的礁盤較小,便於船隻駛近和登陸,西南方礁盤最窄,風浪亦小,是興建碼頭的良好地點;島四周又有良好的錨地,便於船隻停泊。所以,永興島一向為中國漁民活動的基地。現在是海南省西沙、中沙、南沙群島的行政中心,所以被稱為“南海諸島首府”。解放後,黨和政府很重視對西沙群島的開發和建設,島上人民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在綠蔭叢中建起一幢幢嶄新的辦公樓、食堂、衛生所、百貨商店、郵局、銀行、倉庫……他們大量種植的椰子、木瓜、香蕉等已蔚然成林;栽種的20多種蔬菜、瓜果和雜糧常年不斷。此外,還增添了新的機帆船,修建了300米可停泊3000噸級船隻的碼頭,蓋起了排排鋼筋水泥房屋,重新擴建了氣象台、海洋站、水產站等。島上到處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