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係統化信息
同係統化信息相對應的信息。不是從所屬的管理組織係統中按照有關規定要求獲得信息。沒有固定的獲取形式和時間,常常是偶然獲得的。
信息共同體
由信息網絡與信息技術複合發展而構成的以信息空間為中心的新型共同體。以交流信息為紐帶,把信息作為共同財富,互通有無,互相利用,形成一種新的想,適應國際合作與交流的需要,是黨政機關信息工作不可忽視的內容。
信息質量
信息的價值和作用。衡量信息質量的主要標準是看有用度的高低,即在幫助領導實施科學決策和領導工作中所起作用的大小。信息的質量要求一般是新、快、準、活。
信息特征
信息區別於其他事物的屬性。主要包括:①客觀性。信息是世間各種事物變化的表現,是客觀存在的。②傳遞性。信息可以傳遞,人與人之間的信息傳遞通過語言、表情、動作、書信、感覺等,社會信息的傳遞靠廣播、電信、報刊雜誌等。③時效性。④係統性。⑤多變性。
信息是表現客觀事物發展變化的,信息隨著客觀事物的發展不斷發生變化。
黨政信息特點
黨政信息區別於其他信息的屬性。主要包括:①政策性。黨政信息有很強的政策性,帶有戰略性和方向性的特點。②機密性。黨政信息是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反映上來的,很多內容帶有內部性和機密性。③係統性。要求圍繞黨政機關的中心工作,多層次、多角度和全方位有組織有係統地反映情況,為領導決策提供材料和依據。④廣泛性。黨政信息來自社會各個方麵,各個層次,反映社會的多方麵情況。
信息係統性
具有特定內容相同屬性的一係列信息在一定客觀條件下形成的有機整體性。信息係統性可以較為完整地反映客觀事物的特征和變化,並能把反映特定目的的橫向係統與縱向係統有機地結合起來。信息的係統性客觀地要求講究信息反饋,發揮信息反饋的作用,即不僅輸出信息,還要把輸出信息後的信息作用結果再反饋回來,從而提高信息的係統性。
信息目的性
信息的基本特征之一。為滿足人們的某種需要而有意識地對信息進行發送和傳遞。信息的目的性受發送、傳遞信息的人們的主觀因素影響較大。主觀努力充足,則信息的目的性就鮮明;主觀努力不夠,則信息的目的性就模糊。提高信息的目的性,須在信息的度量、加工、貯存和傳遞等環節上講求科學性,保持信息的真實、時效,提高信息質量,以獲得更多可被充分利用的目的性鮮明的信息。
信息真實性
也稱“信息客觀性”“信息準確性”。信息的基本特征之一。指信息應對事物發生、發展變化的狀態、規律和特征所進行的真實的、客觀的、準確的反映。要求信息必須反映客觀事物的本質特征和變化。信息中的各項主、客體因素都應真實可靠,符合客觀實際。同時,對信息的語言表述也應準確、規範。
信息時效性
信息的基本特征之一。信息從信息源到接收並利用信息的地方的時間間隔。影響信息時效性的主要因素有:選擇的信息渠道和信息手段是否恰當、合理;信息的收集能力和加工效率如何以及人們對信息需求的緊迫程度強弱等。
信息共享性
信息的主要特征之一。信息作為一種重要資源,歸全人類共有的屬性。信息不屬於任何個人或社會集團所私有,而是跨越時間和地域的界限,不斷為全人類共同開發、占有和利用。
信息傳遞性
信息的基本特征之一。信息需借助一定的物質載體和傳遞工具,才能為接受者所感知和獲得。傳遞是使用的前提,它要求迅速、及時、準確、經濟,能滿足各方麵和各層次的不同需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發展,信息傳遞手段將越來越先進,傳遞速度和效用會不斷提高。
信息密集度
也稱“信息的濃縮度”。是指信息接收者在單位時間內獲得信息質量高低、數量多少的程度。信息密集度要求在表述精確的前提下,用最簡潔的語言、文字、符號或圖像表示出內容含量大、價值高的信息,使信息接收者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有用度較高的信息。加強對原始信息的篩選、綜合和概括,努力提高信息的密集度,更好地為領導科學決策服務,是對黨政機關信息工作的基本要求。
信息模糊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