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政治工作的藝術與方法(2)(2 / 3)

直接批評

通過直截了當的嚴肅批評,來促使被教育者認識錯誤、改正錯誤的方法。通常的做法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對被教育者的問題和錯誤,不繞圈子,不旁敲側擊,直接進行開門見山、一針見血的批評,使他們在批評的直接衝擊下盡早、盡快地認識和改正錯誤。直接批評適用於兩種類型的人:一是思想基礎好、性格開朗、樂於接受批評的人,對這種人直截了當地指出缺點和錯誤,即使言辭激烈一些,他們一般也不會計較;二是不肯承認過錯的人,他們對自己的過錯常常矢口否認,或搪塞掩飾,或嫁禍於人,對這種人進行嚴厲的直接批評,可以衝垮其心理防線,促使其承認錯誤。對那些虛榮心強,心理承受能力弱的被教育者,不宜使用這種方法。

商討式批評

以商量、探討問題的方式,與被教育者交換意見,達到批評教育的目的。這一批評方式的特點是改變那種居高臨下教訓人的批評,以民主、平等的態度對待被教育者,通過商討問題的方式把批評信息傳遞給被教育者。它適用於那些虛榮心強,思維敏捷,有明顯逆反心理的人。實施這一批評方式的關鍵在於造成一種平等、和諧、寬鬆、愉快的氣氛。商討式批評有利於改變被教育者可能存在的對抗動機。提高批評意見的可接受性。使他們感到批評者的批評意見是充滿誠意的,從而虛心地接受批評意見。改正自己的缺點和錯誤。

參照式批評

參考和仿照某些事例而進行的批評。具體說來,就是指思想政治工作者針對被教育者的缺點和錯誤,借助他人發生過的並為被教育者所知曉的經驗教訓,運用對比的方法襯托出批評的內容,促使被教育者在參照物的對比所產生的壓力下自我反省,深刻認識和糾正自己的缺點錯誤。參照式批評通常適用於社會經曆淺、盲目性大、自我覺悟和自我意識差、理智感弱、易受感化的青少年被教育者。參照式批評的實質是幫助被教育者樹立明確的是非標準。將判定事物正確與否的是非標準,物化為發生在被教育者身邊或附近的某一有過明確定論的具體事物,這一事物就可以成為被教育者劃定自己的思想和行為是非對錯的參照物,使他們在同參照物的對照比較中看到自己的錯誤所在。運用參照式批評的關鍵,是所選的事例要有典型性、針對性,使受教育者易於參考、對照,易於從中正確地認識自己,改正自己的錯誤。

發問式批評

用啟發、提問的方式來進行的批評。通常的做法是,思想政治工作者把要批評的問題用提問的方式表示出來,以引起被批評者的思考,使其在思考中醒悟。在醒悟中認識和糾正自己的缺點錯誤。發問式批評適用於那些善於思考、性格內向、各方麵都比較成熟的被批評者。這種類型的人一般都具有一定的思考接受能力和舉一反三的能力,他們對自己的錯誤和過失,多數情況下都能一點即明、幡然醒悟。發問式批評的關鍵,一是提問要切中要害,提到實質性的問題上來;二是提問要適度含蓄,留出供被批評者思考的餘地。

觸動式批評

措辭比較尖銳、語言較為激烈,使被教育者的思想受到較強震動,並從震動中醒悟過來的一種批評方式。主要適用於惰性心理、依賴心理、試探心理和僥幸心理比較突出的人。例如那些精神萎靡不振、行動散漫者;被動性強,自我意誌薄弱者;犯了錯誤,不願正視問題,懷有僥幸心理者,等等。對於這些人,隻有適當加大批評的刺激強度,才可能觸動其內心。有時也根據問題的性質和嚴重程度來決定是否使用觸動式批評。一般說來,一般性問題,影響不大的缺點或失誤。不使用觸動式批評;而問題較嚴重,並產生了較大影響的缺點或錯誤,可考慮使用觸動式批評。使用觸動式批評必須謹慎。這種方式“火藥味”較濃,如果運用不當,很可能會使批評者與被批評者之間發生對抗,導致矛盾的激化,不利於問題的解決。

漸進式批評

逐步輸出批評信息,分層次分步驟地進行批評。具體來說,就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在進行批評時,對被教育者的缺點和錯誤不是“和盤托出”,而是有目的、有重點地逐步提出,由容易接受到不容易接受,一個層次接著一個層次、一個問題接著一個問題地逐步解決。這樣可以使被教育者對批評逐步適應,逐步接受,不至於因心理負擔過重導致心理失衡而產生抵觸情緒,或者因此而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這種批評方式,適用於那些心理承受能力弱及缺點錯誤比較多的人。有時對有重大問題的人,也適宜采取這種方式進行批評。漸進式批評具有一定的緩衝作用,易於被教育者接受,這與那種回避矛盾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做法是有原則區別的。在運用時,要把握好解決問題的步驟和層次,及時指出缺點和錯誤,以免陷入“兜圈子”的歧途。

點名式批評

思想政治工作者在集體場合或集會上,通過直呼其名來對被教育者的缺點和錯誤進行嚴肅的批評,使其受到深刻觸動,從而取得既教育本人,又教育大家的雙重效果的批評方式。點名式批評是公開批評的一種。對於一些錯誤性質嚴重,影響麵較大,及個別批評教育難以奏效的被教育者,比較適宜。點名式批評刺激性強,帶有一定的處罰性質。運用中要特別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