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精神可以震撼自己。
全神貫注尋找自己的強項,是一件至關重要的事情。著名將軍博伊德說過一句名言:“很多重要的戰役中,成敗的關鍵在於:一方是全身心地投入而另一方卻不夠專心致誌。”
有一次英國著名海軍將領納爾遜身逢險境時,歎息道:“如果我現在與世人告別,你們一定會發現,我的心頭刻著四個字:‘給我軍艦’。”
法國英雄聖女貞德憑著一柄聖劍和一麵聖旗,外加她對自己使命堅定不移的信念,為法國的部隊注入了熱忱,當然,這種熱忱是法國的王侯大臣也難以喚起的。正是她的熱忱,前進道路上的一切阻礙被一掃無餘。一個人如果堅信自己身上深蘊著某種力量時,那會激發多大的熱情,那會創造何等的奇跡啊!然而,正如野馬隻有脫了僵奔跑時才能發揮出全部的潛力一樣,人也隻有在這種情形下才能激發自己的最大能量。
克利斯托夫·雷恩活到了九十多歲,老當益壯。但其實他年幼之時卻體弱多病,父母一直對他的身體很不放心。這樣的身體條件,卻能擁有那樣不可思議的力量,他那無與倫比的熱忱所發揮的作用。
缺乏熱忱,軍隊將無法克敵製勝,藝術品將無法流傳後世;缺乏熱忱,人類將不會創造出震撼人心的音樂,將不會建造出令人難忘的宮殿,將不能馴服自然界各種強悍的力量,將不能用詩歌去打動心靈,將不能用無私崇高的奉獻去感動這個世界。也正是因為熱忱,伽利略才舉起了他的望遠鏡,最終讓整個世界都對他頂禮膜拜;哥倫布才克服了重重困難,貪圖到了巴哈馬群島清新的晨風。憑借著熱忱,自由才獲得了勝利;憑借著熱忱,林中的原始民族舉起了手中的利斧,拓開了通往文明的道路;也是憑借著熱忱,彌爾頓、莎士比亞才在紙上寫下了傳世不朽的篇章。
隻有那些具有極高心智並對自己的工作有真正熱忱的工作者,才有可能創造出入類最優秀的成果。
薩爾維尼曾說過:“熱忱是最有效的工作方式。如果你有辦法讓別人相信,你所說的確實是你自己真實感覺到的,那麼你有再多缺點也會取得別人的理解。最重要的是,要學習、學習、再學習。你一定要努力,否則,才華再好也會一事無成。我自己就是這樣,有時為了一個細小的環節的完善不得不花上數年的時間。”
保持高度的自覺就是一個人的熱忱,就是把全身的每一個積極因素都調動起來,完成他內心渴望去完成的工作。正是出於這種熱忱,維克多·雨果在寫作《巴黎聖母院》的時候,才把自己的外衣都鎖入櫃中,一直到作品完成以後才拿出來。他之所以這麼做,就是為了能夠把全部精力完全傾注到工作中去。
著名演員加裏克對熱忱有獨到的見解。一次,當一位事業不太如意的牧師問他,是借助什麼力量才吸引住所有聽眾時,加裏克回答:“我們倆完全不同。你雖然宣講的是永恒的真理,盡管你自己堅信不疑,但別人感覺到你似乎不相信自己所說的話。而我呢,雖然我自己知道我說的是一些虛構的、不真實的東西,但我說的時候卻像真實地一樣相信它們。我們之間的區別就是這些。”
天才的作品,都可以感覺到隱藏著一種和諧、神秘的氣息,後世的讀者在麵對這些作品時,能夠把他帶入這些作品最初創作時作者所處的那種情境。這種效果,憑借的正是創作者的熱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