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與製酒相仿成果需要醞釀,成功需要醞釀,強項同樣需要醞釀。
著名雕塑家米開朗基羅研究解剖學整整花了十二年之久,自己的身體也幾乎因之而搞垮,但這一階段的訓練,對他的風格;他的雕塑技法乃至他的崇高地位,都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以後他雕塑人體,總是先考慮骨架,再依次考慮肌肉、脂肪和皮膚,最後考慮服飾。雕塑的時候,他會用上了全部的雕刻工具,銼月、鑿子、鉗子,都會用上;而且,他親手為自己準備了顏料,親自去幹調色的工作。
在意大利,拉斐爾啟發了所有搞藝術的名家。他態度謙遜、舉止迷人,足以消釋來自別人的一切嫉妒。他可以算得上是古往今來的一切偉人中惟一一個生前沒有敵人的人。
班揚是英國作家,他一生窮困潦倒。曾有很多次機會他可以讓自己身獲自由;他曾與雙目失明的女兒瑪麗分別,按他自己的說法,這就像從他的骨頭上撕下一塊肉一樣;有一戶窮苦人家依賴他的接濟才能夠生存;他熱愛自由,也有很多抱負,但所有這一切並沒有使他放棄布道的工作。他在幼年時期曾經受過一些教育,但長大後幾乎忘得一千二淨了,於是就在妻子的指導下又重新學習,開始閱讀、寫作。最終,這位來自貝德福德的補鍋匠,雖然自己知識有限,一貧如洗,受人歧視,卻憑著信仰的熱忱,寫出了一部不朽寓言《天路曆程》,吸引了全世界的許多讀者。
用語言來表達思想隻有充滿真正的熱忱,才可能點燃另一個人心中潛藏的燭光。
傳說中弗利基亞國王戈爾迪專為未來亞洲的征服者打的那個難解的結,多年來一直沒有人能解開,直到馬其頓國王亞曆山大憑借他青春的熱忱才得已斬斷。
人們總是麵帶微笑,看著青年人表現出的熱忱。每次他們自己暗地裏回顧自己當初的這種熱忱,未嚐不帶有一絲遺憾和惋惜,但他們卻沒有意識到,這種熱忱之所以離他們而去,至少部分原因在於他們自己。
世界因但丁的熱忱而得到怎樣的財富啊!
丁尼生在十八歲完成他的處女作,十九歲就贏得了劍橋大學的金質獎章。英國作家羅斯金說:“不管是哪一種藝術,最傑出、最優美的作品都是來自青年之手。”“幾乎一切英雄壯舉都出自年輕人。”這是英國政治家迪斯雷利的話。“世上的一切,都在上帝的統治之下,都在年輕人的手上。”這是美國政治家特朗布爾博士的論述。
曆史上,很多經天緯地的天才人物很少有長壽的。而在我們這個時代,是一個年輕人自由施展才能的時代一個滿懷熱忱的青年,他的機會遠遠比以前的青年要更多。他們的熱忱就是他們的王冠,一切沒有熱忱的平庸之輩們,都應該在他們麵前俯首稱臣。
年輕人應該把自己的熱忱看得高於一切,人到了老年,就更應該如此,八十高齡的格萊斯頓,他的影響力,他所掌握的權勢,相比一個二十五歲的、抱有同樣理想的青年,無疑要強過十倍、百倍。老年人的光榮隻屬於那些對生命與工作充滿熱忱的人;人們所以向老年人表示敬意,不是因為他的滿頭白發,而是因為他那已顯虛弱的身體下依然灼熱的心。《奧德賽》正一位雙目失明的老者在熱情支配下奉獻的傳世之作。
西塞羅說得好:做人如同製酒,次酒經不住時間的考驗,容易變酸發臭,而好酒卻因之更顯芳香。一旦擁有了熱忱,我們能夠在滿頭銀發時依然保持心靈上的年輕,正如途墨西哥灣過來的北大西洋暖流滋潤了北歐的土地一樣。
“你的心已經有多老?它是否還依舊年輕?如果不是,你怎麼可能做好你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