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條規則或法律都不能保證在各種場合均能適用,或取得最佳效果。
——凡事如果不能追求最大的精確,那麼最終也不可能有巨大的成功。
——精確就是一種個性,而個性也就意味著力量。
——林肯曾經說過:“我隻是在每一具體時刻爭取做最合乎情況的事情。”
敢於追求精確。
成功與“精確”的行動有很大的關,那些粗糙的行為隻能導致很高的錯誤率。凡是強者在發揮自己強項時,都會有“追求精確”的精神。
喬治·格雷厄姆是倫敦一位很有名氣的鍾表商。一天,有一位顧客來到他的鋪子並精心挑選了一塊手表,但仍不放心,最後向格雷厄姆提出疑問。
“先生,這塊表的製造和對時都是我親手完成的。”格雷厄姆回答他,“你隻管放心去用。七年後來找我,如果那時候時間誤差超過五分鍾,我一定把錢退給你。”
過了七年,果然,那位顧客從印度回來後,又來到他的鋪子裏。
“先生。”他說,“我把你的表帶回來了。”
“我記得我們的條件。”格雷厄姆說,“把表給我看看。哦,怎麼了?有什麼地方不好?”
“是這樣。”顧客說,“我已經用了七年,它的走時誤差超過五分鍾了。”
“真的?如果是這樣,我就把錢退給你。”
“除非你付給我十倍的價錢。”顧客說,“不然我不退。”
“無論你開什麼條件,我都不會失言的。”格雷厄姆回答。最後他把錢退還了那位顧客,並將表收了回來,留著自己用。
格雷厄姆先生的手藝是向塔彼溫先生學的,塔彼溫先生是當時倫敦——也許是全世界——做工最精細的機械師。一座時鍾上若刻上他的名字,那就是質高、時準的標誌。一次,一位顧客拿了一塊刻了他名字的冒牌表壞表讓他修理,塔彼溫二話不說,拿起錘子將表砸了個粉碎。然後他拿出一塊自己製作的手表遞給他,說道:“先生,這才是我的產品。”
格雷厄姆先生一生有很多發明,他發明的太陽係儀、司行輪、水銀鍾擺等,後人一直都在使用,到現在幾乎也沒有什麼改進。他為格林威治天文台製作的大鍾,雖已超過一百五十年,但性能還是非常好,隻是每走十五個月需要調時一次。由於塔彼溫和格霄厄姆的工作達到了至高境界,最後他們都葬在了威斯敏斯特教堂。
美國金融家斯蒂芬·吉拉德簡直就是精確的化身。凡是他頒布的命令,一律嚴格執行,不能有絲毫的違背。他認定,凡事如果不能追求最大的精確,那麼最終不可能有巨大的成功。隻要他承諾過的事情,他不會有一絲一毫的違反。他最為人們熟悉的一句話,不是“做得很不錯”,而是“做得沒有任何一點兒錯”。他從來不讓命運支配自己,在生意上的每一個細節他都要精益求精。他的習慣是,凡事都要追求精確,這一點很像拿破侖。
1805年,拿破侖撤走了在英吉利海峽東岸的大軍,揮師直上多瑙河。盡管他日理萬機,但他沒有僅僅下個命令,讓手下去執行而自己撒手不管了。相反他對各個環節,甚至連下級軍官都認為瑣碎而不屑考慮的事情,他都一一問了。甚至在軍號吹響之前,他已為每一支分隊計劃好了行軍路線、準確的出發和到達時間。這次令人矚目的行軍的結果就是著名的奧斯特裏茨大捷,這一戰役決定了歐洲未來十年的局勢。
英國著名作家瓦爾特·司各特爵士因為自己的作品中涉及到某個城堡,就專程到這個已經廢棄的古堡進行實地考察。他將古堡附近每一株草、每一朵花的名字都記錄下來。因為他認為一個作者隻有這樣才能寫出好的作品。
英國著名曆史學家麥考利幾乎對作品的每一個句子都要細心推敲,一直到自己滿意、無法再改為止。
美國著名記者加菲爾德除了自己的剪貼簿外,還有五十多本文件夾,並且按內容分別冠以逸聞、“選舉法和選舉委員會”、“一般政治”、“日內瓦頒獎”、“議會決策”、“公眾人物”、“國家政治”、“稅收”、“新聞出版”、“美國史”等分類標題。他會對任何人都望塵莫及都一絲不苟地保存下來。因此,如果他就什麼題目發言時,他可有充裕的資料選用,這是其他任何人都望塵莫及的。可見追求精確的人都是認真細心的人,細心是一種個性上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