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新中國第一屆政府的創建(2)(3 / 3)

三、周恩來親自主持召開新政協籌備會議

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成功召開,與周恩來的辛勤付出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他不僅對人民政協進行了理論思考,更重要的是親自主持和參與了人民政協的發起、籌備、正式開會等各項工作。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正式召開之前,按照之前的協商規定,先召開籌備會議就政協參加單位與代表、重要文獻的起草等問題進行討論。在此期間,周恩來領導了籌備會的工作,他的工作主要有兩個方麵:

第一是主持籌備會和籌備會常務委員會的會議;第二是主持製定《共同綱領》。兩項工作的任務都非常重,他是籌備會上最繁忙、最辛苦的一位領導人。

1949年6月11日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預備會議召開,會上各方代表商定參加新政協籌備會的單位為23個,共134人,並確定籌備會常務委員會人選等。

6月15日,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在中南海勤政殿召開,周恩來擔任大會臨時主席並致開幕詞。次日,周恩來在新政協籌備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作關於《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組織條例(草案)》的解釋報告和草案第八條關於表決問題的說明,指出籌備會的主要任務是協商確定參加正式會議的各單位和代表人數,決定召開正式會議的時間、地點、議程,擬定新政治協商會議組織條例草案,起草共同綱領,起草成立政府方案,協商政府領導人選。並說明起草共同綱領是六七兩月份一件繁重的工作。過去中共方麵起草過一兩次,因為當時戰爭正在猛烈進行中,因此重點在“動員全國人民力量,支持戰爭”上麵;而現在“我們的綱領不能不轉向建設方麵”,“重點要擺在我們共同努力,來建設一個新民主主義的新中國”。同時強調:這次會議期間,“凡是重大的議案不光在會場提出”,而是早在提出之前就“有協商的”。“協商這兩個字非常好。”會議修正並通過了《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組織條例》,通過了新政協籌備會常務委員會名單,周恩來當選為新政協籌備會常務委員。

當天晚上,周恩來主持新政協籌備會常務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會議推選毛澤東為常務委員會主任,周恩來、李濟深、沈鈞儒、郭沫若、陳叔通為副主任,李維漢為秘書長。為加快推進各項準備工作,會議決定在常務委員會領導下設六個工作小組,分別完成以下任務:擬定參加新政協的單位及代表人數;起草新政協組織條例;起草共同綱領;起草政府方案;起草宣言和擬定國旗國徽國歌方案。周恩來被推舉為第三小組組長,負責主持起草新政協的共同綱領。

6月19日,周恩來主持新政協籌備會全體會議,李維漢代表第一小組向會議報告關於參加新政治協商會議的單位及其代表名額規定的說明,會議通過了《關於參加新政治協商會議的單位及其代表名額的規定》。周恩來在會上就無黨派民主人士的稱謂與實質問題作說明,指出無黨派民主人士是在中國革命的曆史條件下發展形成的,因為國民黨反動統治對民主運動的嚴重壓迫,許多民主人士在從事民主運動的時候隻能采取單槍匹馬的形式,他們雖然沒有結成政黨或者組織,但他們實際上領導和聯係著很大一批民主人士。因此,嚴格和正確地說,無黨派民主人士是“沒有黨派組織的有黨派性的民主人士”。隨後,第一次全體會議閉幕,籌備工作繼續由籌備會常務委員會和它所領導的六個小組分別承擔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