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新中國第一屆政府的創建(3)(3 / 3)

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一致通過了《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組織法》,以及國都、紀年、國歌、國旗六項決議。9月29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一致通過了起著臨時憲法作用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10月1日新中國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體會議上,一致決議接受《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為中央人民政府施政方針。這樣,在周恩來領導和親自主持下,《共同綱領》和《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等綱領性文件的起草、修改和通過,為新中國中央政府的成立奠定了法律基礎。

第二節 第一屆中央人民政府的正式成立

一、政協一屆一次會議的召開和新中國的誕生

解放戰爭形勢的迅猛發展在一定程度上超過了中共中央對戰局的最初估計,直接影響到中共對成立全國性政權的時機的判斷。關於成立中央政府的時間,1949年7月在劉少奇秘密訪蘇後,中共中央領導人聽取了斯大林提出的建議,為防止帝國主義利用中國國內的無政府狀態進行幹涉,將原定的1950年1月1日成立新中國第一屆中央人民政府,改為提前於1949年10月1日宣布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9月17日,周恩來主持召開了新政協籌備會第二次全體會議。在會上他代表常委會作關於三個月來的籌備工作的報告。會議通過了周恩來所作的報告,並決定由籌備會常委會將《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組織法(草案)》、《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草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草案)》提交中國人民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討論通過;會議還通過中國人民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主席團及秘書長名單以及關於起草大會宣言和擬定國旗國歌國徽這兩項工作,會議決定由承擔工作的兩個小組直接向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主席團提出報告。根據周恩來提議,新政治協商會議正式定名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9月21日,經過周密的準備,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第一次全體會議在中南海懷仁堂隆重開幕。開幕式曆時4個小時,到會代表635人。會議開幕前,周恩來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常務委員會副主任的身份報告了政協會議各類代表的名額和已經到達北平的代表人數;並且代表籌備會提出了關於大會主席團名單和秘書長人選的提案,得到全場的一致通過。被通過的主席團成員登上主席台後,毛澤東宣布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開幕並發表致辭。毛澤東莊嚴地宣布“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

第一屆政協會議期間周恩來非常忙碌,他除了負責全麵工作和《共同綱領》起草工作外,還要指導和協調其他委員會的工作,其中重要的一項就是指導國旗、國徽、國都、紀年方案審查委員會把國旗、國徽設計好。最初國旗方案的應征稿件有1920件、圖案2992幅,在經過籌備會第六小組和有關專家的認真挑選後,為了保證再次評選時不帶偏見,周恩來指示將初選出來的幾十個方案按照類型編成一冊,再將每幅圖案進行編號但不寫作者姓名分別送給各位委員審閱和挑選。

9月23日,政協會議全體代表分為11個小組討論國旗和國徽方案,各位代表對現有方案提出自己意見和看法。當天晚上,周恩來親自到國旗、國徽、國都、紀年方案審查委員會辦公室聽取意見。9月25日,毛澤東、周恩來約請各方人士郭沫若、沈雁冰、黃炎培、陳嘉庚、田漢、徐悲鴻、梁思成、馬思聰、賀綠汀等人開會,協商確定國旗、國歌等問題,經過更進一步的討論,會議對國旗、國歌、國都、紀年問題終於取得一致意見。因國徽沒有比較理想的方案,會議一致同意將國徽交給即將成立的新政府去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