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創新體係
發揮政府在技術創新體係中管理調控的主導作用,製定政策法規,深化體製改革,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創造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增強企業技術創新的內在動力,使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提高我國信息產業的核心技術研發與製造能力,促進技術創新和業務創新;加強企業與科研機構、大學之間的技術創新合作,圍繞重大科技戰略目標,組織技術聯盟、產業協作,聯合各方力量,舉全國之力進行重點突破;充分發揮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的作用,推進科研基礎平台建設和共享機製、創新服務體係的建設。
抓好資源節約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做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資源節約工作要抓好六項措施,加快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
溫家寶總理說,抓好資源節約工作,一要綜合運用各種手段,特別是價格、稅收等經濟手段,促進節約使用和合理利用資源。
二要抓緊製定和完善各行業節能、節水、節地、節材標準,推進節能降耗重點項目建設,促進土地集約利用。鼓勵發展節能降耗產品和節能省地型建築。
三要大力推動以節能降耗為重點的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加快淘汰高耗能、高耗水、高耗材的工藝、設備和產品。
四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在重點行業、產業園區、城市和農村實施一批循環經濟試點。完善資源綜合利用和再生資源回收的稅收優惠政策,推進廢物綜合利用和廢舊資源回收利用。
五要全麵加強管理,把節能降耗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統計、評價考核體係,建立信息發布製度。從今年開始,每年都要公布各地區和主要行業的單位產值能源消耗情況。
六要在全社會廣泛持久地開展資源節約活動,使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深入人心,蔚然成風。
溫家寶總理說,要加快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加強對水源、土地、森林、草原、海洋等自然資源的生態保護。重點搞好“三河三湖”(淮河海河遼河、太湖巢湖滇池)、南水北調水源及沿線、三峽庫區、鬆花江等流域汙染防治。大力推行清潔生產,加強工業廢水治理工程建設。抓好大氣汙染防治和重點城市汙水處理、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綜合防治農業麵源汙染和畜禽養殖汙染。繼續實施自然生態保護工程。強化環境和生態保護執法檢查,健全環境保護的監測體係、評價考核和責任追究製度。
立足擴大內需
消費不足是我國經濟當前的突出問題,主要依靠投資和出口拉動的方式不可長久持續。2000年到2004年,國內資本形成率由36.4%上升到44.2%,進出口總額與GDP的比例由43.9%提高到69.8%,而消費率由61.1%下降到53%。助推中國經濟的三個動力配合不協調,“三駕馬車”需要重新“調姿”。綱要草案中明確:“把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作為基本立足點。”
“十一五”戰略重點和主要任務
一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綱要(草案)》把解決“三農”問題放在各項戰略任務的首位。各地方、各部門必須在經濟工作思路和重點上有一個大的轉變。建設資金要更多地向“三農”傾斜,公共服務要更大範圍地覆蓋農村,全社會都要大力支持農村發展。
二是加快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綱要(草案)》提出,要推進工業結構優化升級,促進工業由大變強。提出要加快發展服務業特別是信息、金融、保險、物流、旅遊和社區服務業,不斷提高服務業的比重和水平。《綱要(草案)》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擺在突出位置,提出了明確任務和措施,規劃了一批節能重點工程、循環經濟示範試點工程、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重點工程。
三是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綱要(草案)》根據各個區域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發展潛力,將國土空間劃分為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製開發和禁止開發四類主體功能區,實施不同的區域政策。同時,強調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發揮城市群的帶動和輻射作用。
四是著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要按照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方針,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全麵提高原始創新能力、集成創新能力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最根本的是加快科技教育發展和人才隊伍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