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果然如劉邦設想的那樣,過了幾天,韓信派人告訴劉邦,自己已經組織了一支十萬人的精銳部隊,並請示何時能夠出發。可是韓信沒有等來劉邦讓他出發的命令,劉邦親自來到韓信的軍營,對韓信說:“上次因為我的原因,讓將軍受委屈了,我想你的心情一定不好,以壞心情統兵作戰,肯定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因此,我思量再三,決定還是由我親自帶領你的精銳部隊去平叛,你看如何?”韓信還能說什麼呢?他不但乖乖地交出兵權,還得賠上笑臉奉承說:“有陛下的英明指揮,我想陳豨肯定是不堪一擊的,我將在京城等候陛下捷報,並恭候陛下凱旋。”劉邦一語雙關地說:“韓將軍放心,有你為我準備的虎狼之師,我肯定會大獲全勝。”就這樣,劉邦輕而易舉地奪走了韓信的統兵權,把韓信的老本全都握在了自己的手裏。劉邦隻從自己的親兵中抽調了五萬人,而且都是剛剛招募的,劉邦將自己的親兵放在整個大軍的最後,韓信的舊部則全都成為了先鋒。於是,劉邦借韓信舊部的力量去打擊陳豨的計劃基本實現。
考慮到韓信舊部的威力,原來還不敢徹底剿除韓信,現在劉邦即將把韓信的絕大部分舊部送往戰場當炮灰,韓信身邊自然沒有什麼可以用來撐腰的力量了。因此,此次劉邦沒有再給韓信喘息的機會,他暗中指使自己的結發妻子呂雉在自己出發後,選擇好時機處死韓信。劉邦選擇呂雉有他自己的考慮:由呂雉來動手,有利於遮人耳目,可以光明正大地說自己當時正好帶兵在外,這樣,宮中發生的一切事情自己自然是不知道的,再者,大臣們也都知道呂雉經常喜歡自作主張。
呂雉果然不辱使命,劉邦走後第三天,呂雉便讓蕭何將韓信騙進宮裏,關進了一個籠子。韓信大喊:“陛下曾答應過臣有‘四不殺’!”這時呂雉出來了,她冷冷地說:“陛下臨走的時候早就替你想好了。”話音未落,隻見來了十多名宮女,她們拿出十多匹黑布,將囚禁韓信的籠子裹了個嚴嚴實實,這時,呂雉說:“韓大將軍,你還能見天、見地、見陛下嗎?”韓信大叫:“你要怎樣殺我?”呂雉說:“這就不勞將軍費心了,陛下也早就考慮周全了。”隻見那些宮女像變戲法似的,每人手中拿著一根三米多長削尖了的竹竿,隻聽呂雉一聲令下,她們一起刺向籠子,韓信連哼都沒哼一聲,就被刺死了,可憐一代名將竟落得如此下場。
與呂雉遙相呼應的便是劉邦平叛,其實,劉邦是借韓信舊部的力量去鏟除陳豨叛亂勢力。可是,劉邦沒有想到陳豨比自己想像的要驍勇得多,加之韓信的軍隊也習慣於聽韓信的調遣,剛一交戰,劉邦便大敗,韓信舊部的精銳幾乎損失殆盡。盡管如此,劉邦認為這一戰非常值得,一方麵,韓信舊部將永遠不會對自己構成威脅了;另一方麵,借用韓信的舊部力量基本削弱了陳豨,雖然還沒有徹底消滅,但已是奄奄一息了。因此,劉邦心滿意足地班師回朝,去接受呂雉鏟除韓信這個天大的喜訊了。
陳豨一日不除,劉邦就一日不得安寧。劉邦將目光放在了另外一位諸侯王彭越身上。他派人送信給彭越說:“最近陳豨叛亂,令我非常不安,想向將軍請教平叛的高招,不知可否賜教?”彭越不好拒絕,隻好硬著頭皮回信說:“陛下不必擔心,你可以下詔,由天下諸侯出錢、出兵,這就能夠準備足夠的平叛資源了。”劉邦馬上下了個手諭給彭越說:“多謝將軍的建議,你我是患難之交的兄弟,現在我這個當哥哥的有難了,你能夠袖手旁觀嗎?希望你能帶頭貢獻出你的精銳部隊。”彭越大呼上當,但為時已晚,他隻好抽調自己的五萬軍隊前往長安。劉邦正是靠這五萬精銳做前鋒,最終徹底消滅了陳豨的叛亂。
劉邦知道彭越被自己抽調了五萬兵馬,實力自然大打折扣,於是,等陳豨一死,劉邦便將矛頭對準了彭越,在劉邦的步步緊逼下,彭越不得已隻能鋌而走險,舉起了反叛劉邦的大旗。然而,此時他的這種垂死掙紮隻能是以失敗告終。
劉邦以這種借一支或者幾支反對自己的力量來消滅其他對手的計謀方法,逐一消滅了幾支力量最強的諸侯王,自身實力卻一點也沒有損失,他的手段真是高明。
3.坐山觀虎鬥——康熙巧除索額圖與明珠兩黨春秋時期,楚莊王要去攻打晉國,警告他的大臣們說:“有敢於勸阻我的,我就一定處死他。”孫叔敖拜見楚莊王說:“我這裏有個很有趣的故事,不知道大王願意聽嗎?”楚莊王說:“隻要不是勸諫的話,都可以。”孫叔敖於是說:“我曾在樹下看到這樣一件事:螳螂要捕捉知了,卻不知黃雀在後麵等著要啄它;黃雀要啄食螳螂,卻不料有個兒童在樹下正準備用彈弓打它;兒童要打黃雀,卻不知他的腳前有一個大坑,身後也有危險。”楚莊王聽後說:“看來這些人都是那種目光短淺、一心圖謀侵害別人的人,卻不知道有人正在算計他。”孫叔敖進一步說:“現在大王進攻晉國的舉動難道不是這樣嗎?”楚莊王聽後大笑說:“多虧你的提醒,我差點犯了大錯誤。”這個見於《韓詩外傳》中的故事便是成語“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最早的版本。
楚莊王沒有成為“螳螂”,這是萬幸。但是康熙時期的索額圖和明珠這兩隻“螳螂”卻成為了康熙這個“黃雀”的盤中餐。索額圖與明珠分別是朝廷內的兩大朋黨,索額圖是康熙已故皇後的父親,明珠的妹妹是康熙最寵愛的妃子。雙方都位高權重,權傾一時。為此,康熙避實就虛,他暗中製造兩黨相互傾軋,慫恿一方去攻訐另一方,等雙方都精疲力竭的時候再出來將兩黨一網打盡。
明珠和索額圖都是協助康熙皇帝鏟除鼇拜、平定三藩的主要功臣,也都是在那個過程中壯大起來的。但是隨著朝廷形勢的日趨安定,他們之間的權力較量也開始升溫,一時間朝廷內外主要大臣紛紛投身這兩個黨派之中,他們在朝堂上的對立情緒也逐漸明顯。康熙明顯地感到大政方針的決策越來越困難,每次提議大家商討國事,大多是以爭吵結束,很多事情拖了幾個月甚至一兩年才得以解決。康熙感覺這種狀況必須改變,於是,他認真觀察了一陣之後,找到了問題的症結所在。針對這個症結,康熙製訂了詳盡的整治方案。
實施這個方案需要一個引子,這個引子康熙很快就找到了,就是李光地。李光地是索額圖的學生,他自然是身屬索額圖這個陣營的,但是這個人又頗有些書生氣。一天他無意中看到一樁牽涉明珠的案子,便十分高興,於是急忙草擬了一份奏折遞交給了康熙,康熙看到奏折後,靈機一動,想到一計。這天他把明珠召到後殿,閑扯一些小事,不久,康熙假意出去一會,走的時候把一本奏折撞落到地上,正好露出“彈劾明珠”幾個字,明珠看到這幾個字心裏一驚。等康熙出去後,他迫不及待地打開奏折翻閱了一下,才知道是李光地彈劾自己的奏折,明珠心想:你李光地如此不仁,那就休怪我不義。
第二天,李光地就接到明珠的邀請函,請他去聽戲。李光地以為明珠聽到什麼風聲了,想拉攏自己,便高興地前去赴宴。一到明珠府上,他才發現原來索額圖也來了,他有種不祥的預感。大家都坐定後,隻見明珠拍了拍手掌,一個中年婦人和兩個孩子走進宴會大廳,李光地一見到這三個人,臉色馬上變白了。原來那婦人不是別人,正是當年母親病故期間自己在青樓妓院裏結識的一位相好,而那兩個孩子,也正是她為李光地生的兩個兒子。明珠偷眼看了看李光地後,故意讓這中年婦人唱曲,直唱得悲悲切切,明珠這才說話,他問:“聽你唱詞中似乎有什麼冤情,不妨說給本大人聽聽,看我能為你做主嗎?”中年婦人吞吞吐吐地說:“我……不敢說。隻求各位大人,為奴家做主,不要讓那個狠心的人加害我的兩個孩子!”明珠陰森森地一笑:“哼,在座的有三位上書房大臣,上頭還有皇上,誰敢加害你們母子,他不想要腦袋了嗎?”說著,明珠回頭對李光地一笑:“光地兄,這母子三人,真可憐,你說是嗎?”李光地猝不及防,被明珠這麼一問,竟然無言可對,愣了好大一會兒,才強自鎮定下來,苦笑著說:“啊?哦,是啊,是啊。唉,戰亂之中,難免哪……”明珠突然臉色一變,惡狠狠地說道:“光地兄所言確是實情,但是天理不可泯滅,人情不能欺侮。我明珠既在中樞,對此等傷天害理之事,決不能置之不問。”李光地強自鎮靜,隨聲附和著:“是啊,是啊,我們道學之中,最講究的就是天理人情……”
這時,冷眼旁觀了許久的索額圖終於站了出來,因為他知道明珠想抓住李光地的這個把柄,大做文章,先發製人。當著這麼多京官的麵,李光地這個道學先生肯定會身敗名裂,而自己作為李光地的老師自然脫不了幹係。因此他不得不挺身而出說:“光地,好歹我們有師生之誼,你聽老夫一句話,如果真是你的夫人和孩子,你就認下來吧。”他的這個意圖是想為自己留條後路,免得李光地牽扯到自己。此時,明珠見索額圖出場了,知道再僵持下去,仇結得會更深,反正讓李光地當眾出醜,不敢再參奏他的目的也已經達到了,便要見好收場,於是不軟不硬地又加上了一句:“索相這話,才是金玉良言呢。光地兄,你好好想想。要認呢,咱們為你賀喜,祝賀你骨肉團圓。但你如果堅持不認的話,下官隻好奏明皇上了,我相信刑部尚書是一定會把這件事搞清楚的。”李光地沒有辦法,隻好當眾承認了。明珠這種揭李光地短的行為,激起了索額圖的無限憤恨,康熙挑起兩黨爭鬥的目的基本達到,便出來敲山震虎,挫挫索額圖與明珠的銳氣了。
第二天,康熙把明珠、索額圖和李光地一起召集到上書房,他問李光地:“愛卿,我聽說你最近發生了一件大事,能否說來聽聽啊?”李光地一聽康熙這話,知道是指昨晚的事情,他不住地顫聲說:“都是我的錯,懇請陛下懲罰我。”康熙非但沒有責怪李光地的意思,反而轉過臉斥責明珠說:“你作為首輔大臣,發現其他大臣有如此違法情節,居然隱瞞不報,你想幹什麼?想以此作為黨爭的要挾嗎?如果真是這樣,我一定饒不了你!”
明珠根本沒有想到康熙會責罵他,嚇得趕緊跪下叩頭說:“臣該死,本想早些稟報陛下,但是一則證據不夠充分,二則還想給李光地一個改正的機會,所以就搞了個夫妻、父子相認的場麵。”康熙冷笑一聲說:“恐怕不僅僅是這樣吧,那母子三人在你的府上住了不是一天兩天、一個月兩個月了吧?難道說有半年時間還不能找到足夠的證據嗎?你的心思就不要我再點破了吧?”索額圖接過康熙的話說:“明相是想置聖上於不義吧?”康熙這時回過頭來對索額圖說:“你也住口,李光地是你的學生,他犯了錯誤,作為老師和上級,你也有失察和瀆職的責任!”索額圖一聽趕緊把伸長的脖子縮了回去。最後,康熙緩緩地說:“我早就說過,大臣之間應該相互團結,共同為朝廷出力,我最憎恨結黨營私的人,如果我發現有誰故意隱藏其他大臣的缺點借以打擊他的話,不會輕饒;如果再出現黨爭的話,我將嚴懲他,聽清楚了沒有?”明珠、索額圖和李光地早就額頭冒汗了,他們沒有想到自己剛剛有的第一次較大規模的朋黨之爭卻被康熙看出來了,看來以後得留心點了。
此事過後,明珠與索額圖暗地裏的較勁越來越激烈,朝政出現了明顯的混亂狀況,因為很多軍政大事不是涉及到明珠一黨就是涉及到索額圖一黨,康熙看在眼裏,急在心上,他決定采取必要的行動。
一天早朝,一個大臣突然走出朝列說:“臣郭琇有事要上奏陛下,懇請批準。”康熙按照往常的態度同意了,隻聽這個郭琇說:“我要彈劾明珠明中堂!”他的話一出口,整個朝堂上一陣騷動,康熙也沒有理睬大臣們的反應,他點了點頭說:“你可要想好了,不要隨意誣告朝廷首輔大臣。”郭琇急忙說:“臣當然有證據的。”康熙答複道:“那你說說明中堂都有哪些罪狀?”隻見郭琇從袖子裏掏出一個奏折,大聲念道:“臣郭琇奏請明珠貪贓枉法,結黨營私,誤國害民……”這個奏折洋洋灑灑數萬字,不僅有罪狀,後麵還附有人證和物證。康熙並沒有馬上表態,他隻是平靜地說:“你所說的是否是事實,還有待進一步去調查,我不能因為你的這些話就定首輔大臣的罪,今天的早朝就到這裏吧。”此時的明珠萬分緊張,下朝後,他度過了一個緊張的夜晚。這個晚上明珠想了很多,他第一個想到的便是索額圖,他認為這肯定是索額圖指使手下人幹的,明珠心裏說道:“既然你能做初一,就休怪我做十五。”
第二天,明珠帶著自己的一個親信——禦史大夫前去求見康熙,他主要是想當麵向康熙解釋,另外,他也想抖落索額圖的一些罪行。可是當明珠到了宮門外麵時,隻見索額圖早已經等在那裏了。明珠一驚,暗罵:“好你個索額圖,整我也不先打個招呼,想置我於死地,沒門,看看誰笑到最後。”明珠心裏盡管這樣罵,但他仍舊笑嘻嘻地跟索額圖打招呼,索額圖竟然跟沒事似的對明珠說:“明中堂還在為昨天的事情煩惱嗎?不要緊張,等會兒聖上召見的時候,我定當為大人說說好話。真奇怪,也不知道什麼人竟跟大人如此過不去?”明珠隻是冷笑了一聲,心裏暗想:“真有你的,做了虧心事,還能如此厚顏無恥地跟我套近乎,想看我怎麼死的?哼!我要是死了,你也別想舒服地活著。”
就在明珠還在胡思亂想的時候,聖旨傳出來說:“朕已給了明珠三天假,讓他好好在家休息,索額圖跟禦史大夫二人立刻進見!”郭琇的奏本夠狠的了,可並沒把明珠嚇住,但是,這聖旨卻如晴天霹靂一樣,把他徹底打垮了。明珠狠狠地對著大殿的方向自言自語:“索額圖,我也得讓你脫掉一層皮。”
康熙這樣做的目的相當明顯,就是挑起明珠對索額圖的怨恨,然後促使明珠將他手中掌握的關於索額圖違法亂紀的事情抖落出來。這樣,隻要雙方相互揭短,自己能夠掌握置其死地的證據也就越多,康熙此時已經看到鏟除兩黨勢力的曙光了。
正如康熙預料的那樣,當康熙召見索額圖和禦史大夫時,隻見禦史大夫跪下對康熙說:“臣有本要奏。”康熙笑笑說:“這是怎麼了,這兩天如此熱鬧,你且說說,又是什麼事情啊?”禦史大夫不緊不慢地說:“我要彈劾一個人。”康熙似乎吃了一驚,他微微伸直了一下腰說:“你要彈劾誰啊?”禦史說:“我要告索額圖欺君之罪!”這下康熙和索額圖都大吃一驚,康熙瞪大眼睛說:“可有證據?”禦史說:“證據確鑿,索額圖在跟隨陛下西征的時候,擅自放走陛下欲定的幾個蒙古叛賊,他的幾個心腹都知道,這裏有他們的口供,以及他們的手印,如果陛下仍不相信,我可以將這幾個人押來,讓他們當堂對質。”
索額圖聽到這些腿肚子不斷打戰,康熙看在眼裏,冷冷地問索額圖:“索相,這可是事實?”索額圖趕緊爭辯說:“陛下,我不是有意隱瞞,那是因為我本想利用這幾個俘虜帶路去找到叛賊的巢穴,但是不想被他們耍弄了,我最大的罪過就是沒有把事情的真相稟告陛下。”康熙大怒說:“不是你忘記告訴我了吧,根本就是你有意而為之,快說,你從中收受了多少賄賂?”索額圖嚇得跪下說:“陛下冤枉啊,我真的沒有收受他們的賄賂,不信,陛下可以派人調查,如果有這樣的事情,我甘願滅族。”康熙似乎沒有什麼耐心聽索額圖解釋下去了,他不耐煩地對索額圖和禦史說:“你們都下去吧,我自然會給你們一個答複的!”
當索額圖走出大殿時,明珠仍然在大殿附近轉悠,他一見索額圖便罵道:“好你個索額圖,你殺人不用刀。”索額圖一聽火冒三丈:“你還有臉說,今天這出戲是你安排的吧,你這個小人,出爾反爾,我哪裏得罪你了,你要置我於死地!”明珠恨恨地說:“昨天朝堂上,你手下的表演真精彩啊,我現在已經失勢了,你高興了吧?”索額圖趕緊問道:“昨天那個大臣我不認識,為何說是我的手下?”明珠冷冷地說:“索中堂,都到這個時候了,你也就不要隱瞞什麼了吧,不是你難道還會是別人嗎?”索額圖一驚道:“明珠,你住口,我從不做這樣的事情。”索額圖沉思了一陣,猛然低聲對明珠說:“明珠,你不覺得這兩天的事情有些蹊蹺嗎?”明珠這時也醒悟到一點兒什麼,他跟索額圖對視了一下說:“難道是皇……”索額圖沒等明珠把那個“上”字說出來,便一把將他的口捂住。兩人顯現出異常驚恐的神色。
索額圖跟明珠明白得太晚了,這件事情自始至終都是康熙在導演著,目的就是挑起明珠與索額圖的爭鬥。因為康熙知道雙方肯定都相互掌握了對方不少罪證,隻不過都不願意說出來,以免兩敗俱傷,他們留著彼此的罪證是為了相互要挾、相互牽製,但是他們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他們手中的罪證卻是康熙最想得到的證據材料。
結果可想而知,因證據確鑿,明珠被免去所有官職,打回老家;索額圖盡管罪行不重,但因為這次打擊,他也不敢再招搖了,不久他借口年邁也辭去所有官職。
在解決索額圖和明珠兩黨這件事情上,康熙作為“黃雀”始終把握著主動權,他利用兩人的矛盾挑起爭鬥,自己則冷眼旁觀,等雙方鬥得差不多的時候,他再給予致命一擊,從而徹底消除了朝廷內索額圖和明珠這兩大朋黨的勢力。
4.屠掉老班底——朱元璋對開國功臣的殺戮曆代開國皇帝最擔心的一件事情就是大臣們功高蓋主,那麼采取什麼手段才能消除這樣的隱患呢?讓我們來看看朱元璋是怎樣做的吧。
朱元璋的手下有一批能征善戰的將領,朱元璋正是靠著這批將領起家,成為明朝的開國皇帝。稱帝後的朱元璋明顯感到自己所麵臨的威脅,因為那些戰功卓著的大將,無論誰不滿,發動軍事政變,自己的地位都要受到威脅。因此,必須找機會鏟除他們,可是明來又不行,因為這些人都不是省油的燈,必須要分清主次,各個擊破,逐一鏟除。那麼選擇誰作為第一個下手的對象會更好一些呢?朱元璋經過多方權衡,終於將自己的目光瞄準了一個人,他便是為朱元璋出生入死、忠心耿耿的徐達。
徐達是朱元璋消滅割據勢力,統一中國的最主要將領之一。他一生征戰南北,對朱元璋可謂是忠心耿耿,然而,他做夢也沒有想到,明朝建立後,他會成為朱元璋殺戮功臣的試驗品和探路石。那麼朱元璋和徐達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為什麼這件事情成為朱元璋成功殺戮功臣的開始呢?
有一次,朱元璋設宴招待各位將領以及他們的夫人,他高興地說:“多虧各位公爺、侯爺沙場拚殺,才使百姓們脫離苦海,生活安頓,各位爵爺、夫人也才有今天的富貴。”他笑對徐達的夫人說:“像魏國公徐大人,也是受苦過來的,哪想到今天的好日子。希望你們這些將軍以及夫人能珍惜今日,永葆榮華富貴。”大家一聽朱元璋的話都說道:“托皇上和皇後娘娘的福。”可徐達的夫人卻冷冷地說:“都是窮過來的,如今我家可不如你家。”聽到這樣目無尊卑、不懂規矩的話,朱元璋真想訓斥她幾句,但轉念一想,不能失了身份,丟了皇家氣度,於是便笑道:“當年王、謝再世,說不定還要嫉妒你魏國公府呢!”一邊對大家說:“各位自便吧,不要拘束。我還有些事,先退一步。”正是通過這件事情,朱元璋想到的不僅是徐達夫人,更主要的是徐達。這樣的犯上悖逆之言雖然出自婦人之口,但不正說出了徐達心中的隱秘嗎?退一步講,這種耳旁枕邊之風,難道就不會使徐達心動?看來得給徐達一個下馬威,順便看看徐達對此事的態度,也好確定自己進一步采取行動的策略。
這次宴會後不久,朱元璋單獨召見了一次徐達,他故意以開玩笑的口吻對徐達說:“兄弟啊,最近我做了一個夢,你來替我解解,如何?”徐達不知道朱元璋的深意點頭說:“試試看吧。”於是朱元璋慢條斯理地說:“事情是這樣的,我夢見有一天,狂風大作,隻見西北方向幾個飛騎狂奔而來。為首的是常遇春,他翻身下馬,拜倒在我麵前說你謀反。說話之間,似乎長江對岸煙塵滾滾,旌旗蔽空,浩浩蕩蕩。恍惚中,你提著劍來了,我也不畏懼,執劍迎上。我們二人從殿內殺到殿外,又從殿外殺到殿內,在接近禦座的時候,我怕你把那龍墩搶到手,便急於去搶,卻被你一個飛步挑掉了手中寶劍。我索性坐上禦座,等待你下手,並厲聲問道:‘將軍為什麼要造反?’你收了劍,又把地上的劍挑起拋給我說:‘我倒問你為什麼聽信常遇春的讒言?你不想想,徐某若有造反的陰謀還會等到今天嗎?況且,我眼下十萬之眾擺在江邊,要想與你周旋於淮甸,還難說鹿死誰手。真想要造反,我何苦親自來見你呢?’”朱元璋在說這些話的時候,一直在冷眼偷看徐達的表情,當他看到徐達的臉色變得蒼白時,他覺得自己對於徐達的性格已經有所了解,因而可以采取下一步行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