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睿明白,如果自己不表現出卓越的品格,不做出讓王導和士族大家們放心的事情,那麼要想讓他們真心擁戴自己登基,無異於癡人說夢。因此,司馬睿將虛心納諫作為籠絡王導等人的第一手棋,他下詔說:“我是個平凡的人,知道自己身上有很多缺點,希望大家能夠指出我的缺點來,我將盡力改正。”詔令發布的當天下午,王導就慫恿一個品位很低的大臣前往張榜之處指出司馬睿的缺點,這個人說:“琅邪王有個最大的缺點就是喜歡喝酒,而且每次喝酒都要喝醉才罷休,這哪裏是個王爺要幹的事情啊,我看頂多算個市井俗人。”司馬睿聽到這個建議後,發現自己確實存在這樣的毛病,於是第二天,他親自草擬了一道自責的詔書說:“這個人的批評是對的,我以前確實有這樣大的缺點,我立誓從現在開始戒酒,如果以後有誰看到我喝酒,就讓執法官處罰我,如果我再犯,那麼就將我殺頭。”司馬睿不但獎賞了這個敢於向自己提出批評意見的大臣,而且還當眾將自己府上的酒全都砸了,大臣們一看琅邪王的決心,也就相信他是虛心納諫了。不久,各種指責司馬睿缺點的諫言送到他的案頭,司馬睿一一都給予了答複,慢慢地指責的諫言少了,讚揚的言語越來越多,由此大臣們都相信琅邪王將會是個開明的好皇帝。
不久,絕大多數士族大家都請求司馬睿登基稱帝,以帶領他們抵禦北方少數民族政權的進攻,共享榮華富貴。
司馬睿心知肚明王導等人的想法:擁戴自己登基,然後通過控製自己來控製這個江山。司馬睿可沒有那麼笨,他使出絕招,決定利用登基這天“將死”王導,即假意願意與王導共享江山,讓王導當著眾人的麵親口拒絕。其實,司馬睿這個看似險象環生的絕招,不過是有驚無險罷了,司馬睿知道王導必然會極力反對自己的這個提議的,因為王導不想成為眾矢之的。
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司馬睿便大膽地實施自己的絕殺招數。登基這天,他假裝拉著王導的手,讓他陪同自己一起走到禦座前,並將一隻手搭在王導的手上,當著眾位大臣的麵對王導說:“王愛卿,你是我大晉朝的功臣,這個禦座也有你的一份功勞,我想與愛卿一同來坐,然後再一同來治理這個天下,你意下如何?”他需要看到一種情景,就是大臣們灼熱的目光都盯著王導。
果然,司馬睿的行為令所有大臣都意想不到,他們全都虎視眈眈地看著王導,王導很快明白自己如果不趕緊從這個危險的場麵中擺脫出來,後果將不堪設想。因此,司馬睿的話還沒有落音,王導便慌忙跪了下來說:“若使太陽跟萬物一樣有光輝,那麼天下的臣民還瞻仰什麼呢?”司馬睿假裝誠懇地說:“我這個太陽能夠有今天這樣的光芒,都是眾位卿家鼎立協助的結果,還有四海百姓竭誠的愛戴,我有些誠惶誠恐地坐在這個禦座上。”司馬睿看了看跪在地上的王導後,有意對著王導說:“其實我一直想到的是,我的天下應該與王導和眾位愛卿來共同享受,而不是我一個人來坐,但大家都來坐也不現實。因此,我就想到還是選大家公認的首領王導來跟我一起坐吧,大家以為如何?”王導除了汗流浹背地極力推辭外,頭腦已經一片空白了,他說:“陛下,萬萬不可,天無二日,國無二主,請陛下不要壞了祖宗的規矩。”看到王導的這個舉動,司馬睿明白自己的目的已經達到,於是,這才裝作無可奈何的樣子坐上禦座,接受朝拜。
司馬睿自知名望不高,於是他從收買王導擁戴開始,借助他的幫助逐步贏得江南士族的心,從而由一個不起眼的小王爺成為東晉的開國皇帝,並利用願與王導“共天下”的策略,消除了未來威脅自己皇位的各種隱患,可謂睿智過人。
5.做個樣子給你看——劉備對待趙雲和諸葛亮的態度劉備以仁厚著稱,他籠絡部下的方法最能體現他的這個特點。他不惜扔掉自己的兒子來換取趙雲對自己的忠心,也不惜以讓出自家江山的“大度”來消除諸葛亮將來覬覦自己兒子皇位的“賊心”。劉備之謀可謂服人於無聲,壓人於無形。
麵對強手如林的生存環境,劉備要想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必須選擇幾個對自己赤膽忠心的心腹,否則在危難的時候,內部就會崩潰。
趙雲是劉備從公孫瓚處挖來的人才,這個人對自己忠心與否,劉備開始有些拿不準,還需要采取一些方式籠絡。不久,劉備就找到一個絕佳的機會,這是劉備被曹操打敗後不久,他率領隊伍一路向南潰退,這個時候很多意誌不堅定的部下都投降曹操或者離開了劉備的隊伍。此時,劉備甚至連自己的妻子、兒子都不知道哪去了。在這危急時刻,劉備想到必須盡快樹立自己的新形象,以留住那些跟隨自己的人馬。
恰在此時,一個士兵過來向劉備報告說:“主公,趙將軍騎著馬、提著槍朝曹操陣地那個方向去了。”按照常理,人們自然會想到趙雲是投降曹操了。他的部下都紛紛對劉備說:“趙雲肯定是見主公敗局已定,便投降曹操去了。”劉備雖然也有這樣的想法,但他認為此時不能跟其他人一般見識,必須穩定軍心。於是,他假裝生氣地大聲對那些說趙雲投降的部下嗬斥道:“胡說,趙雲是我的老朋友,怎麼會反叛我呢?”說完後,劉備發現自己的理由有些站不住腳,果然,生死兄弟張飛率先發難,他說:“大概是趙雲見我們勢窮力盡,去投靠曹操以圖榮華富貴了。”有個部下更是煽風點火地說:“我親眼看見他投西北去了。”張飛一聽,火冒三丈地說:“待我親自去找他,如果撞見,一槍刺死。”
劉備沒有像張飛那樣暴跳如雷,他平靜地看了看身邊的部下,心平氣和地說:“趙雲與諸位一樣,都是跟我於患難之時,我不會懷疑你們對我的忠心,而你們也千萬不可隨便懷疑趙將軍。趙雲此去,一定有他的原因。我肯定他跟你們一樣,是決不會棄我而投降曹操的。”劉備這樣說,是為了表達自己是一視同仁地信任每一位跟隨自己的人,不會因為別人的幾句話就懷疑這個、懷疑那個,這樣必然讓部下感動。果然,劉備話音剛落,他的部下就紛紛發誓無論如何絕對不會背叛劉備。
然而不久,又一個士兵回來稟報說:“我看見趙雲出現在曹操控製地域的腹地,不知道在幹什麼?”這下很多將領坐不住了,他們用迫切的語氣對劉備說:“主公,看來趙雲投降是事實了。不然,為什麼他要去曹營如此長的時間呢?”
這是對劉備的考驗,如果他仍然用先前的理由來回答部下,那麼他的部下就會認為這隻不過是搪塞之言,勢必引發部下的信任危機;如果他不能進一步說服部下,那麼一切都會崩潰。到時候,身邊的人將作鳥獸散,因為他們看不到劉備會給予自己什麼樣的光明前途。
劉備當然認真考慮過這些可能發生的情況,所以,他采取一個大膽的行動來證明自己對趙雲所作出的判斷必然是正確的,隻見劉備猛然抽出自己的佩劍,將身邊的一塊巨石劈成兩半,然後生氣地說:“我可以對天發誓,趙雲對我是忠心耿耿的,你們對我也都是忠心耿耿的。如果趙雲果真像你們說的那樣投降曹操去了,那麼我將如這塊巨石一般自裁。因為我不想我的部下相互猜疑,這樣我們還能幹什麼大事呢!”劉備一席話使得部下的猜忌瞬間灰飛煙滅了。
可是,劉備明白,如果不能盡快見到趙雲,那麼流言又會甚囂塵上。劉備此時表麵上雖然對趙雲前往曹軍陣地的事件一副無所謂的態度,但心裏卻不停地打鼓,他知道這是在拿自己的政治生命賭博,如果趙雲失蹤或者投降曹操,他這個集團必然瓦解。
不過,讓劉備感到慶幸的是,趙雲很快便渾身是血地背著一個包袱回來了,這讓劉備欣喜異常,他心裏非常清楚,趙雲一定是替自己找尋夫人和孩子去了。因此,劉備覺得可以利用這件事情做點兒文章。
於是,當趙雲走近時,劉備有些嗔怪地問:“你知道我有多麼擔心你嗎?如果損失了你這員大將,那麼我的大業靠誰去完成啊?”劉備這樣問,是想誘使趙雲把他舍身救自己夫人和孩子的英雄事跡說出來,從而佐證他劉備對部下的信任不是盲目的,都是有根據的,而且這樣還可以震懾和鼓勵部下效忠自己。
於是,趙雲說出了自己孤身闖曹營的目的,他說:“主公將甘、糜二夫人與小主人阿鬥交給我保護,今日軍中失散,還有什麼麵目來見主公?不如決一死戰,好歹要尋到二位夫人與阿鬥的下落。於是我便深入曹營找到了甘夫人和小主人,可惜,我能力不夠,未能完成主公交給我的任務。當時遇到糜夫人時,她已經身負重傷,不肯上馬,為救小主人阿鬥,她投井而死,我隻好推倒土牆掩埋她。”趙雲說完痛哭流涕,劉備也假意掉了幾滴眼淚。
這時,趙雲似乎想到了什麼,他急忙將懷裏的包袱解下來說:“懷抱公子,身突重圍,全靠主公洪福,幸而得脫。剛才公子還在懷中啼哭,怎麼這一會兒聽不見動靜了,怎麼回事?”當趙雲打開包袱時,隻見阿鬥正睡著未醒,他放心地嗬嗬一笑說:“幸得公子沒有受傷。”
劉備看到自己兒子後,頭腦裏麵馬上想到應該利用兒子來徹底籠絡諸位部下,尤其是像趙雲這樣的猛將。他想到的是拋棄孩子,來表明自己一向是把忠於自己的部下看得重於自己親人。
因此,當趙雲將阿鬥雙手遞交劉備時,劉備便當著眾人的麵狠狠地把自己的孩子往地上拋去。劉備這樣做不過是裝個樣子,因為他知道趙雲眼睛一直都在盯著孩子,自己這麼一拋,趙雲必然會舍命保護的,所以劉備才敢做出如此超出常人想象的舉動。為了把這場戲演得逼真,他一邊準備摔孩子,一邊生氣地對孩子說:“為了你這個孩子,差點兒損失了我一員大將,要這樣的孩子,豈不是個禍害,還不如摔死算了。”
劉備盤算得一點兒沒錯,就在他拋出孩子的一刹那,趙雲手疾眼快地接住阿鬥,並跪在劉備跟前哭著說:“我趙雲即使肝腦塗地,也不能報答主公對我的厚愛呀!”劉備的這個舉動也深深地感動了在場的所有部下,他們都跟著趙雲一齊跪下,異口同聲地說:“主公對我等如此真誠,我們如果還有異誌,天理難容。我們都將誓死跟隨主公,為主公的事業肝腦塗地。”劉備看到這個場麵,知道自己的表演成效顯著,既然目的已經達到了,所以他欣慰地一笑說:“大家不要這樣,都起來,我跟你們是患難中的兄弟關係。孩子還可以再有,但是像你們這樣願意跟我生死相隨的兄弟,如果失去了,我將永遠也不能再得到了。”
劉備之所以對這些部下說這些話,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進一步強化自己在部下心中的重義形象,讓他們都死心塌地地忠於自己,為自己賣命。
果然,劉備的這些話不啻為一顆重磅炸彈,部下們都激動起來,他們都哭著說:“主公如此重義,我們唯有以死來報效主公。”盡管劉備裝模作樣地好言勸慰了一下那些部下,但是部下們說出的那些話卻是劉備很想聽到的,因為他知道自己已經贏得了部下的忠心。
如果說,劉備以“摔子”來換取部下忠心用了十分計謀的話,那麼他在臨死前堵死諸葛亮謀反之路則用了十二分的心思。
劉備一意孤行,傾全國兵力進攻吳國,結果被打得大敗,在白帝城病危。臨終前,他始終放心不下的是自己年幼的兒子能不能夠坐穩皇帝寶座。因為謀臣諸葛亮實在是太能幹了,劉備擔心諸葛亮在自己死後會輕鬆取代劉阿鬥做皇帝。可是,如何才能找到一個萬全之策,既不讓諸葛亮感到自己在懷疑他,又能堵死諸葛亮謀反篡位的野心呢?劉備不愧為高明的政治家,他想到了假意授權給諸葛亮以取代阿鬥這種試探方式,這樣,一方麵可以顯示自己異常倚重諸葛亮,以此感動他;另一方麵,則誘使諸葛亮自己主動發誓永不篡位。
經過縝密的考慮,劉備將阿鬥和諸葛亮等幾位重臣召集到禦榻前交代後事。他邊咳嗽邊斷斷續續地對諸葛亮說:“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一定能夠安邦定國,成就一番大事業,實現我的遺誌。我死以後,繼承我皇位的兒子如果不成器,那麼你就可以取代他而做蜀地的皇帝,我在九泉之下也會高興的。”
諸葛亮一聽劉備的話,立刻老淚縱橫,表示會竭盡全力輔佐幼主,保持自己忠貞的節操,直到自己死為止。劉備這才放了心。
劉備又示意太子劉禪跪在諸葛亮跟前,並對他說:“丞相是我最信任的知己,如果沒有他的幫助,我根本就不可能三分天下有其一。以後你要繼承我的事業複興漢室江山,一定不能離開諸葛丞相的鼎力輔佐,因此,我死之後,你應該像對待我一樣來對待丞相。”
劉備托孤可謂是一箭多雕。一來,很自然地迫使諸葛亮將來功高震主時也不會廢掉阿鬥而自立;二來,諸葛亮有感於劉備的器重和信任,遂有“士為知己者死”的心誌,更不會奪義子劉禪之位;三來,就劉禪一方而言,即便他登基當上皇帝了,再昏頭昏腦也不敢鏟除、排擠父輩的諸葛亮。如此這般,於公於私,劉備交代後事、籠絡人心的手段都是令世人望塵莫及的。
6.重用你的敵人——成吉思汗的用人方略在你死我活的政治角逐中,對抗的任何一方都要爭取最可能多的支持者,這種爭取很大程度上是對人心的爭取,其中包括民心、軍心等。能否取得勝利的關鍵,便是能否采取不同於別人爭取人心的方式。在這個方麵,成吉思汗可謂獨樹一幟,他既有征服四方的武力,又有懷柔天下的智慧。
成吉思汗名叫鐵木真,早年父親被仇家毒死,父親管轄下的部落分崩離析,自己隻得跟著母親過著朝不保夕的日子。然而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鐵木真還是心存宏圖偉業。他通過與一些強大的部落聯合,逐步發展壯大自己的力量,就這樣逐漸有了自己的一塊小地盤和少量的軍隊。但這遠遠不能滿足鐵木真的胃口,他要進一步擴大自己的實力。要想擴張實力,需要一些敢作敢為的統兵將領,他觀察了一下,自己手下是沒有的,那隻能從外麵找了。可是好的人才是大家爭奪的對象,一般都會像供奉珍寶一樣供奉起來;同時這些人才大多都因為得到主人的重視,而死心塌地地為自己的主人服務,不會輕易再擇木而棲。
正當鐵木真求賢若渴的時候,他遇到了一員驍勇善戰的猛將。在鐵木真集中三萬人馬前去攻擊不斷騷擾自己的蔑爾乞部落時,誰曾想蔑爾乞部落的統帥指揮有方,反而將鐵木真的部隊包圍住了。經過一陣廝殺,鐵木真好不容易突出重圍,結果自己的隊伍死傷過半,這讓鐵木真十分惱火。他問身邊的人:“那個蔑爾乞的統兵將領是誰?我要是抓住他,一定將他碎屍萬段。”他的謀士回答說:“那個人名叫木華黎,是一個真正的勇士。”
不久,鐵木真又聯合了一個名叫桑昆的人統領的部落,兩人聯合起來將蔑爾乞打敗。蔑爾乞請求談判,鐵木真同意了,他帶人與蔑爾乞在指定的地方談判。就在談判的時候,蔑爾乞人有意推諉責任,鐵木真非常生氣地說:“既然沒有誠意,那麼我們再打一仗好了。”蔑爾乞人讓木華黎來應戰。隻見木華黎站了出來對鐵木真說:“我要殺你,易如反掌,不信你試試。”鐵木真的手下都不服氣,他們一擁而上,想將這個對手剁成肉泥,結果幾個回合下來,鐵木真的手下不僅沒有傷到木華黎一根毫毛,卻反被木華黎所傷。這時,木華黎冷冷地說:“鐵木真,你的手下都是一群廢物,讓這樣的廢物來跟蔑爾乞人作戰,不過是以卵擊石。”鐵木真惡狠狠地對木華黎說:“我記住你了。下次不要讓我再看到你,不然我一定饒不了你。”
鐵木真盡管很恨木華黎,但他卻對自己的手下下達了一個奇怪的命令:“等打敗蔑爾乞人後,凡是遇到木華黎,隻許活捉,不許傷他。如果有人違抗這個命令,殺無赦。”
下達這個命令後沒多久,鐵木真與蔑爾乞人進行了一場具有決定意義的戰爭。雙方的戰爭持續一段時間後,鐵木真采取離間的策略,挑起蔑爾乞人的內訌,終於徹底打敗了蔑爾乞人。木華黎在逃跑的過程中被鐵木真的手下生擒,他們把他押到鐵木真的大營中來,大家都想看看鐵木真是如何處置這個死對頭的。
鐵木真對木華黎說:“我看你是個勇士,由你來選擇,看你想怎麼個死法?”木華黎高昂起他的頭不屑地說:“我是長生天勇敢的兒子,我希望站著死,請您務必滿足我的要求。”說完,他直接走向刑台。大家以為鐵木真確實要處死這個人了,都歡呼起來。結果事情並沒有朝著大家希望的方向發展,隻見鐵木真快步走下自己的寶座來到木華黎身後,抓住木華黎的肩膀,將他轉過身來。木華黎以為鐵木真想親自操刀殺自己,畢竟自己多次打敗過他,而且由此差點要了他的命,所以木華黎把眼睛一閉,大聲說:“隨你怎麼都行,隻要來個痛快的!”過了一會兒,木華黎沒有感覺到動靜,他很奇怪,又大聲重複了一遍自己剛才說的話。又過了很長一段時間,還是沒有動靜,他好奇地睜開了眼睛,隻見鐵木真微笑地看著他,對他說:“你是我們蒙古人真正的勇士,我滿足你的要求。”說完,他揮劍砍向木華黎,木華黎還沒有反應過來,隻見劍到之處,自己身上的繩子都斷了。
木華黎有些不解地問:“鐵木真,你到底想幹什麼?”他的話音還沒有落下,隻見鐵木真單腿跪下(這是蒙古武士表示佩服的最高禮節)說:“我敬仰你的忠心,以前你對我那樣狠毒,那是因為你忠誠於你當時的主人,這可以理解。可是現在你的主人已經被我們打敗,人也被殺了,那麼你就沒有必要再效忠於你原來的主人了。我真希望能得到你這樣忠勇之士的幫助,以完成長生天賦予我的崇高使命。不知道你是否願意?”木華黎聽完鐵木真的這些話,低頭猶豫了一下。鐵木真接著說:“我從來不強人所難,你既然不願意,那麼我也不勉強你,我將給你馬匹、水和幹糧,你可以去你想去的地方,我絕不阻攔!”木華黎懷疑地看著鐵木真,為了讓他相信,鐵木真當著眾人的麵指天發誓說:“我鐵木真現在就放了木華黎,如果我部族裏麵有人敢對木華黎的行動有所阻攔的話,就是跟我作對,不管是誰,我都將毫不客氣地殺了他。”木華黎似乎有些心動了,但過了一會兒,他還是從鐵木真手上牽過馬匹,接過水和幹糧,連一聲謝謝也沒說,就騎馬向遠處跑去了。
這個時候,鐵木真的部下都大聲抗議說:“首領,這個人如果投靠別人的話,對我們統一蒙古是一個很大的威脅。”鐵木真卻無所謂地對這些人說:“我已經答應讓他走了,就得遵守諾言,我想你們也不想跟一個不守諾言的首領在一起吧。木華黎是一個勇士,我們現在很需要這樣的人才,我相信放了一個木華黎,我會得到更多的木華黎。你們就等著看吧。”鐵木真說完後,他的手下都不再做聲了。
果然沒有多久,慕名來投靠鐵木真的人越來越多,這其中也有原來迫害過、打擊過鐵木真的人,鐵木真的實力日趨壯大。草原上能夠與鐵木真相抗衡的力量越來越少,最後隻剩下一個王罕和桑昆的聯盟。
再來說木華黎,對於忠心的蒙古勇士來說,如果要想對新主人表示自己真心歸順,那麼就得拿出成績來報答新主人。木華黎認為自己沒有任何可以報答的,因此他沒有做聲就走了,他去尋找可以報恩的機會。因為木華黎知道鐵木真的野心很大,當他吞並比自己弱小的勢力後,必然會對王罕和桑昆這兩個草原上最大的勢力發起攻擊。所以木華黎假意投靠王罕、桑昆,並取得他們的信任,待機而動。鐵木真得知木華黎在王罕、桑昆聯軍中時,他派出一些偵察人員前往木華黎駐防的營地周圍刺探情報,結果木華黎大開方便之門。這實際上向鐵木真傳遞了這麼一個信息:我木華黎將在關鍵時候助您一臂之力。不久,鐵木真將自己發起總攻的時間告訴了木華黎,木華黎便派人暗中送信給鐵木真說:“我一直感激您對我的不殺之恩,我早就覺得您才是我們蒙古真正的勇士,隻有您才能做蒙古的大可汗。因此,我決定幫助您打敗王罕和桑昆的聯盟。到時候,我隻要聽到您的暗號,就一定從他們後方發起攻擊,這樣我們前後夾擊,一定能夠消滅他們。”
不久,最後的決戰開始了,由於鐵木真的兵力遠遠不及王罕和桑昆聯盟,他的部下都有些沒有底氣。這個時候,鐵木真卻很有信心地對他們說:“大家不要怕,我已經安排好一切了,每個人隻要奮勇殺敵就一定能夠戰勝敵人。”戰鬥開始了,盡管鐵木真的部下很英勇頑強,但是實力相差太懸殊了,當戰鬥進行到下午的時候,鐵木真已經被王罕和桑昆的聯軍三麵合圍,鐵木真隻得朝還沒有被圍住的地方撤退。王罕和桑昆看到這個形勢,大喜過望,他們向自己的士兵大喊:“誰能活捉鐵木真,給他做千戶長。”這是一個很高的激勵獎賞,隻見王罕和桑昆聯軍的士兵撒開兩腿去追趕鐵木真的隊伍,等追出大概五十裏遠的時候,鐵木真對部下說:“實現我們統一草原的願望就要實現了,現在可以反擊了,聽我的號令,將號角吹響。”大家都莫名其妙,目前這些殘兵敗將還能反擊?
然而,戲劇性的場麵出現了,就在王罕和桑昆氣勢洶洶地殺向鐵木真的時候,隻聽他們的背後傳來一陣慘叫聲,然後是他們的隊伍被另外一股勢力從後邊分割成若幹小塊。王罕和桑昆大驚,他們正想問怎麼回事,結果隻聽到一個人大叫:“王罕、桑昆拿命來。”隻見一個矯健的身影朝王罕和桑昆撲來,他倆定睛一看,原來是他們自認為忠心的木華黎,他們大叫後悔,趕緊後退逃命。
鐵木真的部下一看王罕、桑昆陣營大亂,便一鼓作氣徹底打敗了這個聯盟,鐵木真終於統一了草原。他的部下都敬佩他不計前嫌、大膽信用木華黎這個俘虜的舉動,他的名聲也很快傳遍了草原,更多的猛將和賢才彙聚到他的麾下,這極大地增強了鐵木真的實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鐵木真最終成為了偉大的成吉思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