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文獻資料和國際危機組織、歐洲穩定倡議等研究機構的報告列舉了國際社會所推行的經濟政策中需要檢討的地方,主要是缺少明確的、持久的經濟發展戰略。在2004年3月騷亂發生之後,國際危機組織的報告指出,“聯合國科索沃臨時行政當局特派團並沒有把科索沃社會經濟發展作為其管理的中心任務”,“製定經濟政策時缺乏全局性和長遠性的考慮,同時因為科索沃國內外環境的影響又畏首畏尾。”安理會第1244號決議要求,聯合國管理的主要目標是要實現科索沃政治的穩定並建設好當地的社會結構。如同在波黑等其他經曆戰爭的國家一樣,他們沒有製定一個中長期的戰略來消除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存在的結構性障礙,比如負責社會發展的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就沒有被包括在聯合國科索沃臨時行政當局特派團的支柱結構當中。
聯合國科索沃臨時行政當局特派團和歐盟製定的經濟戰略需要檢討的地方具體表現在,完成基本建設之後,他們設置了錯誤的工作重點。比如,在2003年6月的Thessaloniki歐盟首腦會議之後,歐盟加強了促進西巴爾幹地區國家的一體化努力,把在科索沃的工作重點放在了製度建設、管理和歐洲導向的政策上。在科索沃這樣一個經曆過戰火的地區,貧困問題如此緊迫,適應歐盟標準似乎遠遠還不是最為重要的問題。因此,瑪麗——詹萊茵·卡利克建議,要把現有的資金投入到實現重要的社會經濟目標(如克服失業和貧困)中去。
在大規模向科索沃轉移支付資金的第一階段中,國際社會參與重建的另一個薄弱環節是很多項目的實施沒有足夠的隨同監督機製。比較典型的例子是歐盟投入了巨額資金用於重建能源供應部門,然而卻未能改善科索沃的電力供應狀況。出現這樣的錯誤無疑跟他們在進行經濟決策時經常對當地特殊的條件認識不足有關。位於普裏什蒂納的歐盟經驗汲取小組(Lessons Learned Unit)在一篇論文中指責國際組織和非政府機構在實施項目時雖然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卻沒有對這些項目的必要性和長遠意義形成一個清晰的認識,在很多情況下,進行大規模經濟投入的同時卻減少人員的投入,這有損項目實施的前後一致性、持續性和透明度。
一般說來,進行類似的研究分析並製定整體經濟發展的計劃是很困難的,這主要是因為科索沃缺乏可靠的統計數據。至今,仍然沒有關於科索沃人口數目的具體數據,更談不上單個經濟部門的數據。貿易和工業部認為科索沃有240萬人口,環境和公共地區部認為有220萬,而財政和經濟部估計科索沃人口在170萬到185萬之間。
在國際社會參與經濟建設和改革戰略具體運作的各個方麵當中,飽受批評的一點是歐盟負責的私有化進程。遭到科索沃阿爾巴尼亞族人強烈譴責的尼古勞斯·拉姆布斯多夫本人已經成為經濟封鎖的代名詞。在他於2004年8月辭去支柱IV負責人一職之後,科索沃阿爾巴尼亞族人期待著聯合國科索沃臨時行政當局特派團和歐盟的經濟政策能出現重大的改善,同時跨國公司和本國的公司能展現較好的合作意願。哈拉迪納伊總理的經濟問題顧問穆哈梅特·薩迪庫(Muhamet Sadiku)表示,“拉姆布斯多夫已經成為私有化進程中障礙的象征。彼得森創造的環境給我們指引了新的方向,我們和國際管理部門的夥伴關係也變得更為牢靠。”
科索沃尚未解決的國際法地位問題和國際社會在這個問題上表現出來的消極態度通常被看作經濟發展的最大障礙。凱·艾德在2004年7月向聯合國秘書長遞交的報告中指出:“如果能解決科索沃未來的地位問題,就可以改變經濟發展的前景,為更全麵的經濟發展戰略創造機會。”
但是,人們在評價地位問題與經濟發展之間的相互影響時也存在著部分分歧。同樣科索沃阿爾巴尼亞族人中也有人認為,就算不解決地位問題,經濟中許多方麵還是可以做得更好的:可以加大力度支持對科索沃具有重要意義的中小企業的發展,可以更好地調節貸款的分配,可以加強對科索沃地區農業和食品生產的投資而不是高價進口食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