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章 菊花腦清涼明目降血壓(1 / 1)

必備知識

菊花腦,又名路邊黃、菊花葉、菊花頭、菊花撈、菊花郎等,為菊科多年宿根性生草本植物食用菊的菊葉及嫩頭芽苗。主要分布於我國華東地區,野生或栽培。菊花腦耐寒怕熱,冬季地上部枯死後,根係和地下匍匐徑仍然存活,第二年早春萌發新株,夏季可正常生長。菊花腦是頗負盛名的野蔬,為江、浙、滬群眾喜吃的“降壓菜”,與薺菜、蘆蒿、馬蘭頭、苜蓿、茭兒菜、馬齒莧、枸杞頭一起,號稱“金陵八野”。

適宜範圍

中醫認為,菊花腦有清熱涼血、調中開胃、瀉下通便、清暑排毒、解毒降壓等功效,適用於頭痛目赤、心煩易怒、胃熱脹悶、口苦便秘等。菊花腦是高血壓病患者的食療妙品。

現代視角

營養成分 現代醫學研究資料表明,菊花腦所含營養成分十分豐富,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纖維素以及維生素B1、維生素C、胡蘿卜素。全草含揮發油、黃酮類、木犀草素苷、矢車菊苷、香豆精類、野菊花內酯等諸成分。

藥理作用 藥理實驗資料表明,菊花腦有降壓、抗病毒、抗菌等作用。

用法簡介

菊花腦嫩莖葉可炒食或湯食,是炎熱高溫季節作湯的重要綠葉菜之一。

趣聞軼事

◆傳說,菊花腦進入南京尋常人家與太平軍有關。太平天國定都南京,後來遭到清王朝曾國藩軍隊的圍攻,曆時很久。城內糧草不濟,軍民肝火上升,兩眼紅赤,隻好遍尋野菜充饑。有老人推薦菊花腦可以清涼退火,軍民一試,果然效果奇佳。以後人們便移植到園圃中,成了別具一格的名蔬。

◆有資料報道,早在宋代,人們就已吃菊花腦了,林洪的《山家清供》寫道:“春遊西馬塍,會張使元(耕軒),留飲,命予作菊田賦詩,作墨蘭,元甚喜。數杯後,出菊煎。法:采菊苗,湯瀹,用甘草水調山藥粉,煎之以油。爽然有楚畹之風,張深於藥者,亦謂菊以紫莖為正雲。”其中,講述了菊苗的烹飪法,以及它的獨特風味,還說正宗的菊苗莖是紫色的。

◆明代王象晉的《群芳譜》也寫到菊花腦,說它味甘而辛,氣香而烈,枝幹嫩則青,老則紫,人家種以供蔬茹。

◆明代高謙在其食療專著《飲食服食箋》中對菊花腦極為推崇,認為菊花腦“其香美甚佳”。

專家提醒

菊花腦性涼味甘,脾胃虛弱者不宜過多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