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知識
溫泉療法是利用溫泉水內服外用,以防治疾病的一種方法。溫泉是一種來自地殼深層的地下水,不同於江河湖海等地表水,也不同於井水或一般的礦泉水。它帶有一定的地溫,並含有特殊礦物質成分和氣體。通過洗浴以及飲用、蒸汽吸入、含漱和灌腸等方式,溫泉水能治療某些疾病,包括消化、呼吸、心血管、神經係統的疾病,以及骨骼、肌肉、皮膚等方麵的疾病,對部分婦科病也有治療效果。實踐表明,有95%以上的一級高血壓病患者和70%的二級高血壓病患者通過溫泉浴療可使血壓下降,並穩定在一定水平。浴後一般收縮壓平均降低27毫米汞柱,舒張壓平均降低18毫米汞柱。
醫學解析
溫泉浴療可改善大腦皮質和心血管功能,使皮膚毛細血管擴張,加上溫泉水中微量元素通過皮膚進入人體等綜合作用,從而使血壓下降。溫泉浴還能改善患者情緒,消除疲勞,對高血壓病患者能產生一定的治療效果。
實施方法
全身浸浴 躺在浴盆內,放泉水200升,水深不應超過乳頭,水溫37~39℃。在水中應靜臥不動。每次10~15分鍾,每日1次,15次為1個療程。
局部浸浴 分手浴和足浴兩種。病人脫去衣服,身體用毯子包好,坐在椅子上,將兩手或兩足浸入水溫34~36℃的溫泉水盆中,然後向盆中逐漸加入熱泉水。10~15分鍾後使浴溫達到40~42℃,保持此溫度6~8分鍾。每日1次,15次為1個療程。
淋浴 水溫38~40℃,每次3~5分鍾,10~15次為1個療程。
專家提醒
◆高血壓病患者溫泉浴療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如果浴後出現頭昏、疲勞、胸悶、脈搏增快或食欲不振等,稱之溫泉反應,多在浴療的頭幾天內出現,一般持續數日就自行消退,不需作特殊處理。
◆空腹或剛進食後不宜入浴。空腹饑餓狀態入浴,容易引起虛脫、眩暈、惡心和胃頻繁收縮。由於入浴後大量血液流向體表,胃腸血液相對減少,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的現象,所以也不適宜在剛進食後立即入浴。
◆出浴時要緩慢坐起,逐漸站起,千萬不要猛力迅速站起,以防止體位性低血壓引起的昏倒跌傷。
◆浴後要喝點鹽開水,適當補充維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