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上將血壓低於90/60毫米汞柱的狀態稱為低血壓。低血壓可由生理或病理等因素造成,通常分為急性低血壓與慢性低血壓兩大類。
急性低血壓是指血壓由正常或較高水平突然下降,其主要表現為暈厥與休克。人們通常所說的低血壓大多為慢性低血壓,可由內分泌功能紊亂、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營養不良等所致,其中也包括體位性低血壓。
急性低血壓的危害
●休克
●暈厥
慢性低血壓的危害
●體質性低血壓
●特發性低血壓
慢性低血壓病診斷標準
●成年人:收縮壓≤90毫米汞柱,舒張壓≤60毫米汞柱,並伴有不適症狀。
●老年人:收縮壓≤100毫米汞柱,舒張壓≤70毫米汞柱,並伴有不適症狀。
低血壓與貧血的區別
在日常生活中,一般人很容易把貧血和低血壓兩種疾病相混淆。貧血和低血壓在症狀上確有相似之處,比如精神疲倦、健忘、頭暈等,但是它們卻是兩個互不相同的概念。貧血可以理解為血液變“稀薄”了,主要是指單位容積的血液中紅細胞數目及血紅蛋白含量低於正常,而低血壓則是指動脈內血液的壓力降低。
必備知識
對於某些急性、頻繁發作的低血壓,需要給予藥物治療。但藥物治療一般是暫時的,不能依賴藥物來升高血壓。要注意的是,藥物治療不適用於持續的低血壓狀態。藥物升壓的同時可以引起許多不良反應,升壓的幅度也不易控製,因此要在醫師指導下使用藥物治療。
實施方法
α受體激動劑主要是選擇性地激動α受體,增加心髒收縮力,增加回心血量,從而升高血壓。多用於低血壓休克的搶救。這類藥物如去甲腎上腺素、間羥胺、去氧腎上腺素等,靜脈注射用藥。
β受體激動劑主要是激動β1受體,能增加心肌收縮力,升高動脈血壓。常用於伴有嚴重缺血性心髒病的低血壓患者,如多馬胺、多巴酚丁胺等,靜脈注射。
其他如麻黃素、雙氫麥角胺、氟氫可的鬆、莨菪堿類藥物及米多君、呱甲酯(利他林)等升壓藥,及三磷酸腺苷、輔酶A、維生素C。靜脈輸注生理鹽水也是常用的迅速升高血壓的一種方法。
深度閱讀
新型藥物“管通”是治療低血壓的藥物。它是一種選擇性外周α1受體激動劑,具有血管張力調節功能,可增加血管平滑肌的正常張力,防止下肢大量血液淤滯,並能收縮動脈血管,達到提高血壓及加大心、腦等器官的血液供應,改善低血壓的頭暈、乏力、疲勞等症狀。適用於下肢靜脈充血時血循環體位性能力失調而造成的低血壓,症狀性低血壓(疾病恢複期,手術恢複期及應用精神藥物後出現的低血壓,慢性持續性低血壓伴有腦灌注不足症狀者),以及氣候敏感性低血壓。治療劑量一般為成人每日2次,每次口服0.5~1片即可。管通治療效果明顯,是一種安全可靠的藥品。
專家提醒
對於低血壓,目前主要推薦病因治療、飲食治療和體育鍛煉。若日常治療無效時,就必須給予藥物治療,緩解症狀,減少嚴重並發症危險。
服藥前要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凡可引起頭昏、頭暈及低血壓的藥物應慎用。用藥期間注意觀察有無頭暈、頭痛、視力改變等症狀。一旦有這些症狀發生,應立即坐下或躺下,並測量血壓,防止病情加重。
對於慢性低血壓病,化學藥物僅對改善症狀有一定效果,尚無針對性強的有效藥物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