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一頭牛引發的血案(2 / 3)

莫說現在貴族聯軍才剛剛出兵報複,就算是已經拿下了好望角,維也納政府也要把鍋甩給英國人。

戰爭責任都是英國人的,神羅內部自然不需要追究了。何況,現在定義為戰爭並不準確。

從頭到尾維也納政府都沒有參與進去,僅僅隻是普通的民間衝突,何談戰爭?

雖然衝突規模大了一點兒,但衝突始終隻是衝突,和戰爭是兩個概念。

翻翻神聖羅馬帝國的曆史書就知道,在過去的幾百年裏,旗下諸侯和外國Pk次數多得去了,但是牽扯到中央政府的卻是寥寥無幾。

不光是神聖羅馬帝國,歐洲各國都有過類似的曆史。貴族私下裏的交鋒,不等於國家之間的戰爭,隻能算是民間“友誼賽”。

現在才萬把號人參與衝突,信不信再過幾個月,參與人數能夠翻上十倍?

看得出來錢德勒首相是打定了主意,隻要我不承認這是戰爭,那就是民間武裝衝突。

至於英國政府有意見,大可自行報複回來。實在是氣不過,直接宣戰也可以,維也納政府全部接下。

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是英國人自己的鍋。非要在南非保留一塊幾萬平方公裏的殖民地誘惑人,要是僅僅隻留下一座港口城市,貴族們絕對沒有這麼大的熱情。

畢竟,按照神聖羅馬帝國的國情,重要港口、大城市收歸中央政府,其它地區則是分封的範疇。

雖然不能說誰打下來的土地就歸誰,但是拿走最肥美的一塊蛋糕,還是必須要有的。

戰爭可是吞金獸,要是沒有足夠的利益刺激,就算周邊全都是親戚,也不可能有這麼高的效率。

本來就被人垂涎三尺,現在又有現成了借口送了上門,豈有不動之理?

事件起因?

貴族聯軍:“抱歉,我們隻看到了英軍入侵。出兵是為了保家衛國,現在隻是在追擊來犯之敵。

隻要英屬南非政府,交出所有的參與者,並且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賠償損失就行了。

對於前麵發生的,很遺憾那隻是殖民政府的一麵之詞,以貴國政府的節操,我們完全有理由不信。”

總之,一個不知情,所有的責任都和他們沒關係了。不光是沒有責任,反而是打擊侵略者保家衛國的英雄。

至少站在維也納政府的立場上,必須要這麼定義。甭管英國人有千般理由、萬般因果,英軍擅自入境就是原罪。

到了現在這一步,收手顯然是不可能的。前線都打起來了,縱使現在叫停也來不及了。

何況,以現在的國際局勢,全世界都知道神羅同不列顛之間近期必有一戰。

早幾個月動手,又或者是晚幾個月動手,實際上並沒有本質的區別。

到了這份兒上,扯前因後果除了打嘴仗外,已經沒有了實際意義。反正都是互相甩鍋,最後由輸家承擔全部責任。

話音剛落,陸軍大臣費斯拉夫義憤填膺道:“陛下,英軍敢擅自入境,分明是沒有把帝國放在眼裏,我們必須要給予他們迎頭痛擊。”

盡管對英戰爭,唱主角的不再是陸軍,但是殖民地的主力擔當還是陸軍啊!

別看最近幾年海軍和空軍都發展的不錯,但是在大殖民運動中,他們都是打醬油的小弟弟。

縱觀過去幾十年的曆次戰爭就知道,全部都是陸軍打出來的。在這種背景下,軍功封爵體係下的貴族自然大都出自陸軍了。

哪怕是這次淪為了配角,但是搶地盤的時候,主力仍然是陸軍。

戰爭這玩意兒誰也說不準,萬一海戰失利,最後還是由陸軍扭轉乾坤。

盡管沒有說出來,但是從實際行動就可以看出來,陸軍上下不看好神羅海軍能贏。

為了應對海軍失利帶來的不良影響,陸軍部甚至還製定一份“挽天傾計劃”。

內容非常簡單粗暴,主力從中東出兵經波斯一路殺向印度,偏師從馬來西亞出發經中南半島側擊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