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一頭牛引發的血案(3 / 3)

總結起來就是:拿下印度,將不列顛打落塵埃。

至於非洲大陸上的地盤爭奪,那隻能算是日常調劑品,遠遠不能算主菜。

計劃都製定好了,想要實施前提條件自然是:神羅同不列顛開戰。

甭管維也納政府現在是不是重點發展海軍,隻要戰爭一爆發,追求目標都隻有——勝利。

隻要陸軍能夠拿下印度,那就戰爭的第一功臣,海軍和空軍隻能乖乖跟在後麵當小弟。

對陸軍的計劃,維也納政府自然是一清二楚。雖然談不上全力支持,但是能夠多一種選擇,還是沒有人能夠拒絕,投入的資源依舊不在少數。

主要還是大家對海軍信心不足,對陸軍的信心又太過充足。

雖然陸軍的計劃,要麵臨的困境同樣巨大;但是大家相信隻要舍得投入,總是能夠打過去的。

空軍大臣康拉德附和道:“元帥說得不錯,我們必須要給敵人迎頭痛擊。英國人的時代已經結束了,現在該輪到我們表演了。”

陸軍想要戰爭,空軍就更想要戰爭了。作為最年輕的軍中,神羅空軍麵臨著和海軍同樣的困境——缺乏戰績。

軍隊是崇尚強者的地方,要證明自己的強大,唯有在戰場上表現。

相比之下,空軍的底氣還是要更足一些。雖然誕生時間晚,參與的戰爭也不多,但是麵對的敵人更是菜鳥。

神羅空軍好歹還有轟炸、打飛艇的經驗,對麵英國空軍才是赤裸裸的粉嫩新人。

何況,神羅的航空業起步更早,本身工業實力也比英國人強得多,體現在軍事上就是戰機性能更勝一籌。

擁有這麼多的優勢,隻要不自己作死,空軍完全沒有失敗的利用。

相比之下,海軍就要悲催得多了。盡管獲得政府資源的重點傾斜,可還是被皇家海軍壓了一頭。

陸軍和空軍都是世界第一,擁有傲視群雄的實力,唯獨海軍隻能排第二。

在新建的這十幾艘主力艦服役前,海軍根本就沒有挑戰皇家海軍的實力。

可惜時間不等人,局勢到了現在這一步,也不可能等海軍準備好了再開戰,至少對麵的英國人不願意等。

輸人不輸陣,見同僚們都叫囂著戰爭,海軍大臣卡斯塔格尼也隻能硬著頭皮上:“海軍已經做好了準備,一旦戰爭爆發我們就會采用破交戰術,襲擾敵人的海上貿易線。

等新軍艦服役後,我們就會出海和英國人決戰,打破皇家海軍的海上霸權。”

沒有辦法,最後關頭還是泄了氣。原本卡斯塔格尼還想喊幾句響亮口號的,不過看到眾人那審視的眼神,他還是選擇了實話實說。

幸好卡斯塔格尼及時收住,要是叫囂著馬上和皇家海軍決戰,估摸著大家就要徹底心涼了。

人貴在有自知之明,軍隊也不能例外。打不過敵人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沒有自知之明。

尤其是對政府高層來說,一個決定就可能影響未來數十年的國運,準確的認知自我,更是重中之重。

……

掃視了眾人一眼,弗朗茨淡定的說道:“海軍、空軍立即啟動一級戰略動員,陸軍啟動二級戰術動員,政府各部門做好協調配合工作。

外交部向英國政府發出抗議,譴責英軍非法入境襲擊平民的無恥行為,責令英國政府交出凶手;宣傳部立即展開輿論攻勢,將所有責任都甩給英國人。

駐外部門啟動撤離工作,除情報部門外,其它在不列顛及其盟友境內的機構,爭取在兩個月內全部撤離。

撤僑行動,和英國人同步展開,必要的時候可以打包給中立國。

海關以國際局勢緊張為由,加強對戰略物資出口的審核,盡可能保證物資不流向英倫三島。

國內經濟向戰時轉變,資源重點傾向於軍艦、飛機製造,總參謀部盡快確定作戰方案。

命令各地殖民政府,啟動全麵戰時體係,必要時候可以放棄部分領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