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硝煙再起,原本就緊張的國際局勢,變得越發不可收拾。站隊的關鍵時刻到了,再也容不得大家有一絲猶豫。
火藥味充斥著整個世界,此刻的歐洲就像是坐在點燃導火索的火藥桶上,等待著命運的最終裁決。
阿姆斯特丹,伴隨著國際局勢的緊張,這座繁華的國際性大都市,雖然車水馬龍依舊,卻沒有了昔日的歡聲笑語。
局勢緊張,資本市場是最敏銳的。不等荷蘭政府做出最終抉擇,股市就率先崩了盤。
資本家們紛紛揮舞著鈔票“買買買”,無論是否優質,隻要是資產就有人出價。
尤其是日常生活用品最受歡迎,不等普通民眾反應過來,物價就蹭蹭蹭的冒了上去,最關鍵的是缺貨。
沒有辦法,神羅和不列顛兩大霸主一旦開戰,北海勢必會遭到封鎖,遠洋貿易肯定是進行不下去了。
國內生產的商品出不去,海外的工業原材料進不來,對脆弱的荷蘭衝擊實在是太大了。
盡管還有歐洲大陸,可是作為海上一個貿易大國,荷蘭的經濟大半都靠遠洋貿易支撐著。
海上貿易線被封鎖,本土和殖民地之間的聯係就中斷了。沒有殖民地可以掠奪,純粹拚製造業實力,荷蘭可沒有多少競爭力。
意識到了危機,資本家們正在用實際行動,盡可能的為自己挽回損失。
此刻的車水馬龍,實際上就是暴風雨來臨前的最後瘋狂。能夠裝船出口的商品必須要立即送出去,需要進口的物資同樣得搶時間。
受壓抑的氣氛影響,路上的行人都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連帶著兩旁的商鋪都安靜了下來。
尤其是賣高檔奢侈品的,那更是門庭羅雀。反倒是不起眼的日用品雜貨鋪,門前排起了長龍。
荷蘭政府也不是沒有準備,自從弗朗茨開了政府幹涉市場的先河後,效仿者就從來都沒有少過,區別隻在於幹涉力度的大小。
眼瞅著搶購風潮爆發,為了穩定國內局勢,荷蘭政府也隻能啟動應急預案,對日常生活用品——“限購”。
不過這也難不倒智慧的荷蘭人民,限購大不了多排幾次隊。就算是門店有記錄,但是阿姆斯特丹也不隻一家日用雜貨鋪。
在沒有互聯網的時代,想要真正意義上做到限購,實在是太難了。
對資本家們來說,隻要有人給錢,賣給誰不是賣?
除非是政府直接介入專營,要不然“限購”的作用,也僅僅隻是為調集物資爭取到了時間。
“專營”是不可能的,不同於後世歐洲國有商店遍地,這年頭的歐洲各國很少直接擁有企業。
沒有成熟的商業運營模式,直接交給官僚來完成,還不如放任不管,任由資本家折騰。
起碼政府可以少虧點兒錢,少挨點兒罵,不需要直麵民眾的怒火。
民間都感受到了局勢緊張,掌控國家的政府高層,所麵臨的壓力就更大了。
自從沙皇政府決定支持神羅之後,荷蘭政府就意識到了“中立運動”要失敗,開始尋找新的解決方案。
可惜時間不等人,新方案還沒有搗鼓出來,英奧南非衝突的消息反而先一步傳來了。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不等荷蘭政府做出反應,緊接著就傳來了西班牙、比利時、瑞士等國站隊的消息。
時至今日,尚未表明立場的歐陸國家,現在隻剩下荷蘭和北歐聯邦。
就連距離神羅最遠的葡萄牙,都在今天上午,向維也納政府投了誠。
能夠讓葡萄牙王國迅速下定決心,背叛英國盟友轉投神羅陣營,內裏的真正原因並不複雜。概括為一句話就是——西班牙王國選擇了神聖羅馬帝國。
稍微了解點兒西班牙和葡萄牙恩怨的都知道,曆史上兩國一度統一過。新興的大西班牙民族主義,理想疆域中就包括葡萄牙。
在兩大陣營對立的時代大背景下,葡萄牙王國要是繼續跟著不列顛混,沒準就要被西班牙趁機給兼並了。
偏偏英國人的陸軍實力有限,光守衛自家的領地都困難,根本就無法對他們進行強力支援。
單對單,葡萄牙肯定幹不過西班牙,尤其是有神羅支持的西班牙。
雖然從理論上來說,出於穩固霸權的需要,神羅必須要限製各國的實力增長,不大可能支持西班牙兼並葡萄牙。
但理論僅僅隻是理論,在過去的歲月裏,維也納政府幹過不合理的事情多得去了。
在駐裏斯本公使捅破了窗戶紙後,葡萄牙王國很快就做出了正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