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在倫敦長大的二代是、三代移民們,已經對這個國家產生了感情,母國的概念已經微乎其微。
可惜作為島國的不列顛,先天上就缺乏足夠的包容性,連愛爾蘭人都無法容下,自然也無法容納他們這些他鄉遊子。
歧視無處不在,尤其是戰爭的腳步逼近,移民們的日子就更不好過了。各種監視、盤問,甚至是無端拘禁。
或是受不了周圍異樣的目光,或是擔心未來的前途,無數移民被迫選擇回國。
事實上,現在離開的要麼是窮鬼,要麼就是太過貪婪,抱有僥幸心理的主。
真正的聰明人,早在局勢惡化之初,就紛紛拋售在英倫三島的資產,為跑路做準備。
貪婪是需要付出代價的,沒有及時割肉止損,眼下就隻能揮淚大甩賣,象征式的收回點兒成本,甚至是被人強占產業。
從兩人的對話就可以聽出來,魯道夫和安德魯父子不是什麼有錢的主。但凡是有點兒身家的,早就自己買船票跑路了。
沒有辦法,神聖羅馬帝國準備的宣戰日期,都被媒體捅了出來。再怎麼反應遲鈍,也知道現在不跑,那就真的跑不了啦。
選擇留下來和不列顛同甘共苦的自然有,不過這樣的腦殘絕對不多。
沒有辦法,縱使你想要留下來,也得人家願意接受才是。
事實上,這個時候歸國,同樣麵臨著各種問題。
不光就業需要解決,同樣要受到監視,頗有幾分裏外不是人的感覺。
可是魯道夫沒得選擇,留在不列顛受到的可不僅僅隻是歧視,還有可能帶來生命危險。
得益於英國報業的發達,讓魯道夫知道英倫三島糧食產量有限,長期以來都需要依賴進口。
恰好開戰的對象又是世界第一農產品出口國,一旦戰爭長期持續下去,搞不好就要鬧饑荒。
縱使英國政府一再保證自家有廣袤的殖民地,還有很多盛產糧食的盟友,能夠保障國內物資供應。
可是架不住隔壁的愛爾蘭工友,一而再再而三的普及英國政府的黑曆史,讓魯道夫實在是難以對英國政府產生信心。
在不列顛的巔峰時期,僅僅隻是一場饑荒,就把自己人餓死了幾百萬,要是遇到戰爭還得了?
沒錯,在普通人眼中英倫三島就是一體的,愛爾蘭同樣是大英帝國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中的恩怨情仇,英國政府不會宣傳。普通英國人都是一知半解,出來討生活的魯道夫,就更搞不清楚了。
相比之下,回國起碼吃飯問題有保障。老家西西裏島適合農業生產,是意大利地區為數不多的農產品出口區。
神聖羅馬帝國又是世界第一農產品出口國,縱使爆發戰爭,也不大可能跑到西西裏島征糧。
反正兩西西裏王國在這次戰爭中,也隻是跟著打醬油,本土淪為戰場的可能性不大。
政府對待這場戰爭,多半也不會盡全力。回國就算是被監視、調查,也是走個過場的可能性居多。
需要間諜的地方那麼多,隻要英國人腦子沒有進水,就不會把搜集情報的重心放在兩西西裏王國身上。
心酸的一幕,不光在倫敦碼頭上出現,幾乎歐洲的重要港口均有發生。
隻不過客居歐洲大陸的英國人,遠沒有歐洲大陸前往不列顛討生活的人多,倫敦港顯得格外喧囂了一些。
……
時光飛逝,一年一度的聖誕節再次降臨。在節日的喜慶氣氛之下,歐洲的火藥味都衝淡了不少。
要不是之前媒體爆出了維也納政府的計劃宣戰日期,鬧得沸沸揚揚。恐怕不了解歐洲文化的人,都以為事情要過去了。
在濃濃的節日氣氛烘托之下,雙方不約而同的按下了暫停鍵,就連殖民地衝突都停了下來。
唯一苦逼的隻有遠東的俄軍了,日本軍隊聖誕節不放假,所以他們隻能跟著苦戰。
當然,這也是不算什麼。東正教的聖誕節在下個月,到時候再傷感也來得及。
聖彼得堡,沙皇政府同樣收到了神聖羅馬帝國的宣戰計劃。伴隨著戰爭腳步的臨近,路線之爭再次成為了俄國的熱門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