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偏這些玩得起的二代們,又都是非富即貴,願意上戰場賣命的鳳毛麟角。
這些鳳毛麟角,早就被空軍收入囊中了,就連機組人員一並給征用了,包括民間航空公司的飛行員、機組人員,現在都被空軍給強行兼並了。
即便是如此,在保衛倫敦的時候,英國空軍還是感到了吃力。
見爭吵有升級的跡象,坎貝爾打斷道:“不要再吵了,到了現在這一步,我們需要的是同舟共濟。
海軍如果想要組建海航,那麼人員問題就自己想辦法解決。
外交部盡量和盟友們溝通,看看能不能先支援一批飛行員,包括飛機生產也可以委托一部分出去。”
看得出來,坎貝爾是真的累了,現在連話都不願意多講一句。
自從倫敦轟炸開始,他就沒有睡過一個好覺,本想今好好休息一晚,結果又趕上了這檔子事。
……
一夜無眠的不光是英國政府,接到維也納政府通報消息的歐洲各國政要,同樣是一夜無眠。
隻有作為鄰居的歐洲各國,才能夠真正理解神聖羅馬帝國的強大。
從對英倫三島的大轟炸開始,大家就對神聖羅馬帝國贏得戰爭充滿了信心,但是戰爭的轉折點來得還是太快了一些。
要知道戰爭爆發還不到一個星期,牛逼哄哄的大英帝國就陷入了困境,實在是有些出乎大家的意料。
受到衝擊最大的還是俄羅斯帝國,不同於誰當老大都輪不到自己的歐洲國,俄羅斯同樣也是霸主競爭者之一。
隻不過眼下落入了下風,無力同不列顛和神羅爭鋒,但是作為世界老三的俄羅斯帝國從來都沒有放棄過野心。
原本還指望在老大老二爭鋒過程中漁翁得利的沙皇政府,猛然間發現自己的盟友居然在開掛。
南洋艦隊擊敗英日聯合艦隊,明顯不科學的事情就這麼堂而皇之的發生了,並且還是以微弱代價實現的。
現在要不要南下,成為了沙皇政府眼下必須要抉擇的難題。這可愁壞了尼古拉二世。
海軍大臣列昂尼得:“局勢變化太快了,事實證明英國人就是外強中幹,空有世界霸主的名頭,卻沒有相匹配的實力。
皇家海軍或許並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強大,為了帝國的利益,南下戰略必須要盡快啟動。
必要時刻,我們可以先放棄遠東。時不待我,要是不盡快入主印度,造成既定事實,真要是等戰爭分出了勝負恐怕就沒我們的事了。”
海軍想要南下,這並不奇怪。俄羅斯缺乏優質出海口,君士坦丁堡雖好,但是在神聖羅馬帝國的眼皮子底下。
何況,地中海都成了神羅的內海,明顯沒有俄國海軍施展的機會。縱使勉強進駐了,也沒有利益分給他們。
波羅的海也是如此,不光門口有一個不弱的北歐聯邦,還要直麵神羅和不列顛兩個大國。
分一杯羹已經是極限,想要拿到區域霸權,根本就沒有可能。
可供選擇的就次大陸和遠東了。偏偏遠東的地形、氣候限製嚴重,同本土聯係困難,即便是有西伯利亞鐵路,也沒能改變。
相比之下,次大陸就要好得多。不僅富庶,還便於統治,是全世界最好的殖民地。
內務大臣維亞切斯拉夫:“東進戰略已經進行到了現在這一步,要看就要贏得勝利了,不能輕言放棄。
南下戰略現在看似美好,實則也是困難重重。且不英國人在印度的實力不弱,光盟友那一關都過不去。
大陸聯盟這麼多成員國,誰不想過去分一杯羹,我們憑什麼獨占?
縱使真的拿下了,恐怕戰後也要吐出來大半,真正屬於我們的利益,還不一定有擊敗日本人的豐厚。
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我們也不得不考慮。以印度對不列顛的重要性,恐怕我們高殺進了印度,英國政府就投降了。
沒有英國人牽製,我們憑什麼能夠搶在神聖羅馬帝國之前,控製印度地區?”
印度這頭鹿太肥,誰都想要上來分一塊肉。俄國人在流口水,大陸聯盟其它成員國也沒有例外。
俄羅斯帝國真要是獨吞印度,馬上就會陷入眾矢之的。不想遭遇社會毒打,早晚都得吐出來。
外交大臣米哈伊羅維奇:“侯爵得不錯,在南下問題上我們必須要慎重。
就算是真的決定要南下,最好也先同維也納政府進行溝通,提前劃分好各自的利益。
僅憑我們一家,還沒有吞下印度次大陸的實力。盲目往嘴裏送,很有可能會被噎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