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2 / 3)

明遠樓 高三層,為四方形,飛簷出甍,四麵皆窗,是用以監視應試士子入貢院考試情況的棟宇。明遠樓為江南貢院的中心建築,據《貢院碑刻》所載:此樓修建於明嘉靖十三年(154年),雖距今已有46多年曆史,但仍保存完好,它是我國目前所保留的最古老的一座貢院考場建築。“明遠”二字,取自於《大學》中“慎終追遠,明德歸厚矣”的含意。此樓高三層,底層四麵為門,樓上兩層四麵皆窗,站在樓上 可以一覽貢院,它當時起著號令和指揮全考場的作用。此外,每逢中秋佳節,監臨、提調、巡察等官員還可登樓賞月,品茗行吟,憑窗眺望那名聞遐邇的秦淮燈火。

烏衣巷 在夫子廟文德橋南,三國時孫吳的衛戍部隊駐此,因官兵皆身穿黑色軍服,所以其駐地被稱為烏衣巷。烏衣巷地處秦淮河畔,是六朝有名的商業區和王公貴族的住宅區。東晉時以王導、謝安兩大家族,都居住在烏衣巷,人稱其子弟為“烏衣郎”。入唐後,烏衣巷淪為廢墟。現為民間工藝品的彙集之地。

媚香樓 是李香君的故居。李香君是名著《桃花扇》中的秦淮名妓,傳實有其人。媚香樓位於南京秦淮河南岸,左牽文德橋,右攜來燕橋,南望烏衣巷,北依夫子廟。

瞻園 曾為明功臣中山王徐達之府邸花園,太平國時為東王楊秀清王府。瞻園是江南名園,布局典雅精致,巧玲瓏,曲折幽深。瞻園素以假山著稱,全園麵積僅八畝,假山就占了7畝。園中有三座各具風姿的假山,為明代遺物。位於夫子廟西,是南京現存兩個古典園林之一(另一個是王府中的煦園),建於明初。當時這裏是徐達的府邸花園。後來乾隆南巡時曾駐蹕於此,並題“瞻望玉堂”,遂名瞻園。走進雅致的回廊,數步後,便可見到一玲攏的奇石“仙人峰”,相傳為宋徽宗時“花石綱”遺物。石高約丈餘,頗具瘦、皺、透、漏、秀五個特點。 該園分東西兩個部分,大門在東半部,大門對麵有照壁,照壁 前是一塊太平國起義浮雕。大門上懸一大匾書“金陵第一園”,字係趙樸初所題。進門正中是一尊洪秀全半身銅像,院中兩邊排列 著當年太平國用過的大炮門。二進大廳上有郭沫若題寫的“太平國曆史陳列”匾額,主要陳列文物有父上帝玉壟、王皇袍、 忠王金冠、大旗、寶劍、石槽等 多件,總陳列麵積約1平方米。該館現已收集到太平國文物16餘件,其中有4件一級文物,這是東半部。西半部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園林,園內古建築有一覽閣、花籃廳、 致爽軒、迎翠軒及曲折環繞的回廊,這些建築和回廊把整個瞻園分 成5 個庭院和一個主園。

穿過玉蘭院、海棠院,便來到精巧的花監廳。這裏一步一景,涉足成趣。主建築是靜妙堂,靜妙堂為鴛鴦廳,它一麵建在水上,宛若水榭。堂前廊簷下有一排靠椅,供遊人休息。同時可以仔細欣賞榭前假山,聆聽山上瀉下的三疊瀑布的聲響,凝視山中石洞和山下一泓池水,這時你會很自然地走下廊簷,沿著假山徑及臨波而建的石路走一趟,爬上山巔,看看曲水的源頭,俯視全園景色,倍覺心曠神怡,無比愉悅。 靜妙堂把全園分成兩個空間,南部視野近,北部視野遠,北靜而南喧,南北各建一假山和水池,以溪水相連,有聚有分,水居山前,隔水望山,相映成趣。 瞻園位於南京市瞻園路8 號,又稱太平國曆史博物館。從夫子廟向西步行7、8分鍾即到。

白鷺洲公園 是一個以橋為特色的園林,園內宛如襟帶的橋竟有15座之多,其中有典雅玲瓏的獨孔橋、三孔橋、七孔橋,還有四角重簷的亭橋等。景色幽麗的白鷺洲公園,曆史上稱為徐太傅園,徐中山園、東園,是明初中山王徐達王府的東花園。解放前夕,已淪為一片廢墟。1951年結合秦淮河整治,灘湖堆山,廣植花木,整合適和新建了煙雨軒、話雨亭等園林建築,園容初具規模,1976年建成開放。重建後的白鷺洲公園,以中國自然山水園為主格調,建築采用明清江南園林的傳統風格,與夫子廟地區明清風格的建築群互為映襯,相得益彰。近來又建成集驚險、刺激、健身、消暑為一體的水上樂園,為遊人提供了新的場所。白鷺洲公園緊鄰夫子廟鬧市區,是鬧中取靜的好去處,猶如鑲嵌在夫子廟秦淮風光帶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中華門 為明都城南門,明清兩代叫聚寶門,是南京城門中最雄偉的一座,也是我國現存最大、最為完整的堡壘甕城。城門規模宏大,設計巧妙,結構複雜,共有四道券門,三道甕城,另外還有7個藏兵洞,並有馬道可騎馬登城,在我國城門建築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秦淮八豔】

[編輯本段]

秦淮河,更以秦淮八豔的事跡聞名於世。秦淮八豔的事跡,最先見於餘懷的《板橋雜記》分別寫了顧橫波、董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門、馬湘蘭等六人。後人又加入柳如是、陳圓圓而稱為八豔。

她們八人有幾個共同點,先都具有愛國的民族氣節;秦淮八豔除馬湘蘭以外,其他人都經曆了由明到清的改朝換代的大動亂。當時好多明朝的貪官貪生怕死,賣國求榮,而和他們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秦淮八豔雖然是被壓迫在社會最底層的婦女,在國家存亡的危難時刻,卻能表現出崇高的民族節氣。然後呢,她們在詩詞和繪畫方麵都有很高的造詣。她們八人個個能詩會畫,隻是大部分已經散失,隻有柳如是作品保留下來較多,她們創作勤奮,努力表達自己的生活感受。

【秦淮八絕】

[編輯本段]

金陵吃,曆史悠久,品種繁多,自六朝時期流傳至今,多達8多個品種。名點吃有葷有素,甜鹹俱有,形態各異,尤其是以秦淮八絕(八道點心)叫絕。前國家副主席榮毅仁在夫子廟品嚐秦淮風味吃後,題寫橫幅:“吃好吃”,亦作“吃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