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5、教育(1 / 2)

修仙這門藝術在中國源遠流長,從最早期的百花齊放到如今也就剩下了大致兩門:其一為丹道修行,其二是劍仙導引。

劍仙導引這一路對身形影響是最大的,不用練太久就會精神飽滿,神采奕奕,體型修長而有仙家之風。不過修煉起來也是最辛苦的。練劍的道士不亮就要起床,伸展筋骨、壓腿、跑跳熱身,然後一遍遍行劍。

至於導引,看看徐樂就知道了,每一回都是挑戰自身極限,練得吱呀亂叫。這讓金枝玉葉的貴人怎麼練?

於是貴人們自然相信丹道修行。丹道又分了內外丹。相比練劍導引,丹道最為高明的地方就在於——優雅!尤其是內丹,隻要垂簾趺坐、吸香飲露就行了,豈是汗流浹背的粗魯活計能比的?

隻可惜內丹見效太慢,修心太難。心猿意馬不心就神馳外了,坐著坐著就能睡著,你多尷尬。所以就有些道人販賣外丹,這東西雖然貴是貴很多,動靜也大,又是築爐又是暖鼎,一整套流程下來花錢如流水。不過外丹吹得也厲害,三元大丹各有功效,一粒入腹超凡脫俗,這豈不是比所有的修行都簡單麼?

售賣外丹的騙子能從海量的銀錢消耗中得到利潤,不差錢的貴人們也能很輕鬆地圓自己的成仙之夢。

這真是兩全其美的好事!張清風想到這裏,就情不自禁地想歌頌祖師功德不可思議。直到在大同遇到了徐樂。他看著徐樂跟戴和通離去的背影,心中無比哀怨。如今已經不是考慮該如何騙下去的問題了,而是得想想該如何全身而退。

跟徐樂走在一起的戴和通也是滿心複雜。他一開始對徐樂是看好的,不過也夾雜著羨慕嫉妒恨。直到徐樂露了一手,解了醫者的尷尬,他內心中已經不自覺地將徐樂視作了“靠山”。不管怎麼,下醫者是一家,大家都是拜藥王醫聖的嘛。

然而徐樂竟然搖身一變成了修士!

這算不算欺師滅祖啊!

戴和通一歎七詠,終於忍不住道:“徐先生年輕有為,醫術通玄,想必是名門之後吧。”

徐樂常因出身卑微被街上人輕視,對這方麵最為敏感。戴和通這話真是撓到了他的癢處,頓時好感叢生,道:“家祖本是前宋的醫官,曾祖從龍,供事於太醫院。我的醫術卻是跟師叔祖學的,他老人家才當得起醫術通玄,我是萬萬不敢認下這四個字的。”

徐樂這話得謙虛卻不低調,一個家門一個師門,字字句句彰顯出自己“根正苗紅”,“源遠流長”。這正是戴和通這樣醫生的痛處。就算再努力,沒有投進好胎,家裏沒有醫案傳承,又因此耽誤找個好師父,學得絕妙神技……豈不是隻能庸庸碌碌過一輩子?

戴和通想想自己當上這個良醫正,與其是醫術高明被人抬舉,不如是官場磨勘升上來的。他歎道:“這是命,羨慕不來。徐先生既然得此眷顧,焉能不行正道?若是令祖、令師叔祖知道先生竟然以邪門粉飾醫道,該做何觀想啊?”

徐樂腳下一滯,心中頓時有句“冊那娘”想。他看看戴和通的花白頭發,終於還是忍住了,道:“我沒有假托邪門,隻是假托道門罷了。”他頓了頓又道:“醫道同源,我的都是大道理,想來我祖宗和師叔祖都不會怪罪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