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春秋道:“漢武帝征匈奴,曆經數十年,橫掃大漠,可是這又如何?大漢可曾從這大漠得到了一寸疆土?反而是關內空虛,到了漢武帝駕崩之後,國力枯竭,上次臣弟就到了這件事,若是征戰無益,誰會希望陛下窮兵黷武呢?那漢武帝將文景之治所營造的無數錢糧統統做了軍需之用,無數的百姓被征募著去作戰,於是田地荒蕪,百姓困苦,可是大漢對於匈奴數十年曆經了數代的打擊得來的是什麼?”
朱厚照皺眉道:“你繼續下去。”
葉春秋道:“得來的不過是短暫的和平而已,不久之後,鮮卑崛起,再之後,照樣還是五胡亂華,此後又是突厥,是契丹,是金人,而後又成了蒙古,若是大漠不能為大明所用,那麼……陛下就算擊敗了一個巴圖蒙克汗,就會出現一個臣圖蒙克汗,陛下擊潰了韃靼人,大漠裏就會崛起瓦剌人,擊潰了瓦剌人,就會有人其他部族,這是頑疾,絕非隻是一場征戰就能解決的。”
朱厚照聽罷,顯得有些灰心,幽幽地道:“這麼來,朕永遠不能向他們動兵了?”
葉春秋搖頭,微笑道:“陛下,問題的關鍵在於,大漠的土地是否可以為大明所用。”
“嗯?”朱厚照抬了抬眼眸,顯出了幾分濃厚的興致,接著道:“你繼續。”
葉春秋便緩緩出心裏所想:“大明不需要這麼多畜牧,因為關內本就人滿為患,臣弟在寧波,絕大多數大富之家,寧可讓佃戶去為他們耕種土地,也不喜歡用牛馬,出行的話,寧可讓人抬腳,也不願意坐車,大明有絲娟,有棉布,所以也不需要皮毛,或者,對其的需求並不大,正因為如此,所以大漠對於關內來,毫無意義。”
葉春秋頓了一下,看了認真凝聽朱厚照一眼,又接著道:“可是若有一日,牛馬的需求大增呢?若是有一日,人力的價格變得高昂了呢?到了那時,還有人會雇請人去抬轎,會有人驅使佃農去租種土地嗎?依臣之見,這樣的現象會有,卻會大大的減少,到了那時,對於牛馬的需求隻怕要大增了,一旦畜牧的價格居高不下,就會有人鋌而走險,願意去大漠放牧,當然,這個前提是,大明能夠擊潰韃靼人,奪取他們的牧場,隻要奪取了,就會有人鋌而走險,出關去蓄養牛馬,因為這是生財之道,下熙熙,皆為利來,下攘攘、皆為利往,這是恒古不變的道理,隻要有漢民進入了大漠,隻要明軍能夠彈壓諸部,隻要關內對於牛馬的需求旺盛,那麼陛下打擊韃靼人,對於韃靼人的戰爭,就成了一件值得稱道,即便耗費了錢糧,未來也是極有收益的事,甚至可能福澤子孫萬代,一舉消除大明對北方異族的隱患。”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