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為萬寶之庫,我們需要財貨,向之劫取,他是絕不抵抗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乃是一夥劫賊,在主人門外,你剝我的衣服,我搶你的器械,互相廝殺,並不入主人門內一步,地球有知,當亦大笑不止。請問是誰之罪?曰:罪在充當群盜謀主之達爾文和尼采。
凡事以“平”為本。孫中山先生之三民主義,純是建築在一個“平”字上麵,這個“平”字,是從《大學》上治國平天下那個“平”字生出來的。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是向人類爭平等,一到“平”字,即截然而止,轉其目標,向地球劫取實物,所以民生主義,言開墾,言種植,與夫水力發電等等,純是開發地球生產力,故三民主義一書,極合現在國際的趨勢,可說是中國主義之實行計劃,也即是大同世界之指南針。
“新的國際聯盟”者,大同世界之過渡機關也。世界紛紛擾擾,是由地球生產力、機器生產力和人類之腦力體力,不相調協生出來的。我們組織“新的國際聯盟”,把這四種力線,一一排順,曆若幹年,調整完畢,然後破除國界,把土地和機器,一並收歸全人類公有,技師出腦力,工人出體力,把地球蘊藏的寶物,取出來,全人類平分,像這樣辦去,即是懸出地球為目的物,合全人類之力向之進攻,成了方向相同之合力線,人與人戰爭之禍,永遠消除,孔子和孫中山先生所持之大同主義,於是完成。
以上經濟、政治、國際三者,俱以合力主義為本。此外我還寫了兩本書:(1)《考試製之商榷》;(2)《中國學術之趨勢》。其大意如下:
我以為國家立法,須把力線考察清楚,把離心力,向心力,配置平衡,我國從前考試時代,士子讀書與否,聽其自由,這是一種離心力,考試及格,有種種榮譽和利益,足以動人歆羨,又具有向心力,兩力平衡,故其時,國家並未規定學課,讀書之子,也不須有人監督,他自己會“三更燈火五更雞”的用功。這就像地球繞日,離心向心,二力平衡,不需外力推動,自能回旋不已。則校中學課,嚴密規定,又派教職員嚴密監視,而學子之用功,未見勝過科舉時代,且流弊百出,這就是離心力和向心力配置不平之故,今之一切製度,大都是二力配置不平,故規章愈密,監察愈嚴,而流弊反越多,言之概然。
照現行學製之規定,欲取得畢業資格者,必須捐棄百事,每日在講堂上坐若幹時,曆若幹年,始取得畢業文憑而去,於是貧家子弟,在所擯棄,富家子弟,因障故而不能每日入校者,亦在所擯棄。國家施行此種製度,四十年矣,冥冥中不知損失若幹人才,我主張把現行學製打破,設一個考試製,把考試標準,明白規定,等於懸出一個箭垛,使人向之而射一樣,每屆小學、中學及大學,舉行畢業考試時,在校生、私塾生和自修生,一體與試,不問學年,不問年齡,隻問程度,嚴格考試,隻要及格,即給予畢業文憑。並於各地適中場所,設置公共圖書標本室,理化試驗室,延聘導師,常住其中,俾自修生,有所請問。如此辦去,則貧民子弟,工商界學徒,各機關小職員和年長失學之人,隻要自家肯用功,都有取得大學畢業之希望,半工作,半自修,而各人之能力,可盡量發展,國家文化,可日益進步。中山先生講“民權主義”,曾說:“各人聰明才力,有天賦之不同,如把他們壓下去,一律要平等,世界便莫有進步,人類便要退化。”現在學校內,把天才生,劣等生,混而為一,同樣授課,同時畢業,壓為平頭的平等,這就是違反中山先生誡條,足使國家退化。因此主張:現行學製,應徹底改革,統以考試製彙其歸,曾寫了一本《考試製之商榷》。我寫此文,有一段趣事,是被木棒痛打一頓,才寫出來的,不妨把原委寫出來,用博一粲。
我從民國五年起,即當四川省視學(現改名省督學),當局每次召集教育會議,我即把我的主張,提為議案,俱未通過,民國十二年,我上一呈文臚陳理由十六項,自請在原籍富順縣試辦,經省長公署核準舉行,十三年,我呈請省署通令全省試辦,各縣遂次第舉行。十四年年假時,敘州聯立中校學生畢業,我往主試,考了幾場,一夜,學生多人,手持木棒啞鈴,把我拖出寢室,痛打一頓,其時全場靜靜悄悄,學生寂無一語,我也默不一語,惟聞乒乒乓乓聲,學生臨去罵道:“你這狗東西,還主不主張嚴格考試?”我睡在地下想道:“隻要打不死,又來!”跟即請宜賓知事來驗傷,傷單粘卷,木棒啞鈴存案備查。次晨,我電呈上峰,末雲:“自經此次風潮,愈見考試之必要。視學身受重傷,死生莫卜,如或不起,尚望厲行考試,挽此頹風,生平主張,倘獲見諸實行,身在九泉,亦當引為大幸。(傷單及原電載《四川教育公報》,第一卷,第一期)我稍愈,即裹傷上堂,勒令學生一律就試,不許一個借故不到,場規更加嚴厲,試畢將首要學生,送交宜賓知事訊辦,詳情備載四川教育公報,茲不具述。事後,我自咎欠了宣傳,特寫一文《考試製之商榷》,呈由四川教育廳,印作單行本,發交各縣研究。
民國十四年,川省頒布“各級學校學生畢業考試暫行條例”。規定:小學會考,於年暑假舉行,不分學校與私塾,一體與試,中學修業年滿,委員到校主試。其計劃是先開放小學,故先舉行小學會考,俟小學有了成效,再開放中學。二十三年,中央頒行中學會考製,取消小學會考製,成都、華陽、……理番、鬆潘等六十一縣教育局長,以“會考製度,行已數年,成效顯著”等語,聯名協請保留此項製度,教育廳據情轉呈教育部,奉指令“姑準試行一年”。二十四年四川省政府谘請教育部,謂:“川省小學會考,有悠久之曆史,卓有成效。”陳列理由五項,請予保留,複文“姑準再辦一年”。二十五年全川各縣,遂一律停止小學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