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初中高中的選讀古文,本來沒有不許選讀古經傳文字的規定,所以中學教本中,不妨選讀古經傳中容易了解的文字。今日初中讀本往往選《孟子》、《論語》、《詩經》、《左傳》、《禮記》,高中讀本竟有選到《尚書》、《小雅》、《大雅》的。中學選讀古經傳,有幾點必須特別注意:(一)中學選古經傳,必須限於那些學者公認為可解的部分。今日有些選本實在選的不妥當,例如傅東華先生的高中國文第一冊就選了《小雅》的《六月》和大雅的《民勞》,這正是王國維先生一流學者認為不易解的部分(例如《民勞》的詩的“汔”字,“式”字,傅君皆無注。今年中央研究院丁聲樹先生發表專文釋“式”字,是為此字第一次得著科學的解釋)。(二)中學選古經傳的文字,與其他子史集部的文字同等,都是把他們看作古人的好文字,都是選來代表一個時代的好文學,都不是“讀經”的功課。例如孟子《魚我所欲也》一章,是最懇切哀豔的美文,無論他是經是傳是文集,都應該選讀。我們把經史子集裏的一切好文章都一律平等看待,使青年學子知道古經傳裏也有悱惻哀豔的美文,這是引導青年讀古經最有效的法門。(三)如果中學生被這些經傳美文引誘去讀《四書》、《詩經》等書,教師應該鼓勵他們,指示他們的途徑,給他們充分的幫助。但我們絕對反對中學有“讀經”的專課,因為古經傳(包括《孝經》、《四書》)的大部分是不合現代生活的,是十二歲到十七八歲(中學年齡)的一般孩子們不能充分了解的。我們都是嚐過此中甘苦的人,試問我們十幾歲時對於“天命之謂性”“上天之載無聲無臭”一類的話作何了解!我們當時隻須讀幾本官板經書,不妨糟蹋一點時間去猜古謎;現在的兒童應該學的東西太多了,他們的精力不可再浪費了!
最後,我有一個愚見,要奉勸今日提倡讀經文武諸公。諸公都是成年的人了,大可以讀經了,不妨多費一點工夫去讀讀諸公要小孩子讀的聖賢經傳。不但一讀再讀,還應該身體力行。諸公最應該讀的,第一是《孝經》的第十五章:聖人說:
昔者天子有諍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諸侯有諍臣五人,雖無道,不失其國。大夫有諍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家。士有諍友,則身不離於令名。父有諍子,則身不陷於不義。
諸公試自省,諸公有幾個諍臣呢?第二應該讀的是《論語》第十三篇的“定公問一言而可以興邦”一章,特別是那一章的下半截:
曰,“一言而喪邦,有諸?”
孔子對曰,“言不可若是其幾也。人之言曰,‘予無樂乎為君,為其言而莫予違也。’如其善而莫之違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違也,不幾乎一言而喪邦乎?”
諸公試自省,諸公提一案,下一令,影響到幾百萬兒童的學業體力,而諸公屬下專司教育的廳長局長是不是都唯唯諾諾奉命惟謹呢?這是不是已到了“不善而莫之違”的程度呢?諸公讀的聖賢經傳,難道不記憶了嗎?
廿六. 四. 十四夜
(原載1937年4月18日天津《大公報》星期論文,又載1937年4月25日《獨立評論》第2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