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爭取學術獨立的十年計劃(2 / 2)

這是我的建議的大概。這裏麵我認為最重要又最簡單易行而收效最大最速的,是用國家最大力量培植五個到十個大學的計劃。眼前的人才實在不夠分配到一百多個大學與學院去。(照去年夏天的統計,全國有廿八個國立大學,十八個國立學院,二十個私立大學,十三個省立學院,廿一個私立學院,共一百個。此外還有四十八個公私立專科學校。)試問中國第一流物理學者,國內外合計,有多少人?中國專治西洋曆史有成績的,國內外合計,有多少人?這都是大學必不可少的學科,而人才稀少如此。學術的發達,人才是第一要件。我們必須集中第一流的人才,替他們造成最適宜的工作條件,使他們可以自己做研究,使他們可以替全國訓練將來的師資與工作人員。有了這五個十個最高學府做學術研究的大本營,十年之後,我相信中國必可以在現代學術上得著獨立的地位。

這不是我過分樂觀的話,世界學術史上有許多事實可以使我說這樣大膽的預言。

在我出世的那一年(1891),羅氏基金會決定捐出二千萬美金來創辦芝加哥大學,第一任校長哈勃爾(W. R. Harper)擔任籌備的事,他周遊全國,用當時空前的待遇(年俸七千五百元),選聘第一流人物做各院係的主任教授,美國沒有的,他到英國歐洲去挑,一年之後,人才齊備了,設備夠用了,開學之日,芝加哥大學就被公認為第一流大學。一個私家基金會能做到的事,一個堂堂的國家當然更容易做得到。

更數上去十多年,1876年,吉爾門校長(D. C. Gilman)創立霍鏗斯大學,專力提倡研究的工作。那時候,美國的大學還都隻有大學本科的教育。耶魯大學的研究院成立於1871年,哈佛大學的研究院成立於1872年,吉爾門在霍鏗斯大學才創立了專辦研究院的新式大學,打開了“大學是研究院”的新風氣。當時霍鏗斯大學的人才盛極一時,哲學家如杜威,如羅以斯(Royce),經濟學家如伊黎(Ely),政治學家如威爾遜總統,都是霍鏗斯大學研究院出來的博士。在醫學方麵,當霍鏗斯大學開辦時(1876年),美國全國還沒有一個醫學院是有研究實驗室的設備的!吉爾門校長選聘了幾個有研究成績的青年醫學家,如倭斯勒(Osler)、韋爾渠(Welch)諸人,創立了第一個注重研究提倡實驗的醫學院,就奠定美國新醫學的基礎。所以美國史家都承認美國學術獨立的風氣是從吉爾門校長創立大學研究院開始的。一個私人能倡導的風氣,一個堂堂的國家當然更容易做得到。

所以我深信,用國家的大力來造成五個十個第一流大學,一定可以在短期間內做到學術獨立的地位。我深信隻有這樣集中人才,集中設備——隻有這一個方法可以使我們這個國家走上學術獨立的路。

卅六. 九. 十八第十六個九一八周年紀念日

(原載1947年9月28日《中央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