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即認識。
1、亞裏士多德也屬於模仿理論一派,但相比於柏拉圖對藝術的懷疑與悲觀來講,他對藝術尤其是悲劇持一種歡迎態度。
藝術作品並非在講述事物真相方麵與哲學展開競爭,相反,它們通過與哲學密切合作來揭示事物真相,一出精心構思的悲劇所傳達的人類本性的真諦並不亞於一部哲學論著。
2、亞裏士多德把所有的藝術,包括音樂、舞蹈、文學、繪畫和雕塑,都看作是一種再現,再現可能性作為藝術創作對象的做法是亞裏士多德藝術理論的一個重要特征,也是他積極評價藝術價值的重要原因。
藝術因其具有“再現”的特征,讓我們從中獲得了快感,因為再現的東西有別於現實,所以我們才會欣賞藝術作品。如果藝術作品的內容是真實的,反而令我們厭惡。
3、亞裏士多德強調藝術對公眾的教化能力,這一點成就了它的藝術認識論。
悲劇是亞裏士多德分析得最為詳細的一種藝術形式,他認為悲劇是以戲劇的形式再現人們嚴肅的行為,其目的在於通過激發觀眾的恐懼感和憐憫感來淨化他們這兩種情感。
涉及理論及方法:目的論、悲劇
目的論是事先假定某種目的或目標,然後分析各種相關的現象是如何實現這種目的或目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