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修理完俄國之後,中華軍也從莫斯科城下撤軍了,當然不是全部撤軍,在新的國境線一帶,中華軍留下了五萬人的軍隊駐守。
俄國人經此一戰之後,元氣大傷,加上國內還有一支實力強大的拉辛起義軍,所以他們內部反而分爭不斷,在失去了自己的主力部隊之後,沙皇對於整個國家的控製力大副下降,而起義軍則乘機占領了很多的地盤,這導致雙方的矛盾不斷的激化,最後爆發了持久的戰爭,一直到十九世紀末期,北歐這一代的紛爭一直不斷,挪威、瑞典、芬蘭這幾個民族紛紛獨立出去,而拉辛的部隊則輾轉遷移,最終占據了如今的烏克蘭地區,並且成立了自己的國家,這就是東歐的布爾共和國,而沙皇俄國則四分五裂,國家麵積縮小到不足五十萬平凡公裏,徹底的被歐洲邊緣化了。
而在解決完了沙俄之後,中華軍也沒有空下了,九月,十萬中華軍兵臨朝鮮,一句蕩平了清朝的最後一支部隊——費揚古的三萬大軍,費揚古雖然竭力抗爭,但是最終還是寡不敵眾,被亂軍所殺,三萬清軍死傷大半,餘者都向中華軍投降了,而朝鮮半島則徹底的安定了下來。
由於地理位置的關係,朝鮮半島是日本進攻中國大陸的最佳跳板,而同理,一旦占領了朝鮮,從這裏跨過日本海,前往進攻日本的話也是十分的方便的。
此時的日本實力下降了不少,在三年前,由於他們出兵朝鮮,幫助李氏朝鮮抗擊清軍,而最終被清軍擊潰,日軍遠征軍損失慘重,雖然這些部隊之中大部分都是各個大名的軍隊,但是損失的畢竟是日本的軍事實力,因此幕府這邊的日子也不太好過。
而且由於前線作戰的損失過重,使得很多大名對於德川幕府的不滿情緒逐漸累積,這個時候整個日本都籠罩在一片陰雲之下,大有一觸即發的意味。
而就在這時候,中華軍選擇對日本動手,也可謂是十分的有利,能夠盡量避開曆史上蒙古人遭遇到的那樣的悲劇。
為了拿下日本,中華軍一共準備了二十萬大軍,其中朝鮮的十萬人是先頭部隊,另外從山東出發的五萬人將作為第二梯隊隨後抵達日本,而在南邊,從台灣出發的軍隊將從琉球群島逐步向北推進,他們負責拿下日本的九州島和四國島,這一次作戰計劃並不僅僅隻是征服,而是要徹底的將日本納入中國的版圖之中,所以中華軍這邊將會采取一些比較激進的手段,比如說消滅一切敢於反抗的力量,徹底的將日本人的血氣打沒,以防止在日後他們出現反抗。
至於怎麼在占領日本之後完成對它的統製,這一點上日本人已經為項玉提供了良好的教材了,那就是曆史上日本在台灣島上搞的通化教育,首先一點就是要廢除日語和日文,以武力手段強迫日本人學習漢語和漢字,由於這個時候中國文化在日本的接受程度要遠遠高於後世,加上日本本土的文盲很多,所以這一點不難完成。
下一步就是徹底的消除日本的文化,將其所有的文獻資料和各種書籍全部焚毀,廢掉並且流放天皇,以防止日本人搞精神寄托,禁止日本人穿和服,禁止跪地習俗,強迫他們學些漢人的禮儀習俗,從文化上殺死他們,等到三五十年之後,日本的老一輩人死去,新一輩的人都不認識日文,不會說日語,不熟悉日本禮節,生活方式,衣食住行全都變得跟中國一模一樣的時候,這種通化就算是徹底的完成了,時間上來說快則二十年,慢則五十年,曆史上日本人在占領台灣島之後,隻用了幾十年的時間就基本上完成了對台灣島的通化,以至於到了現在,台灣的民眾還時時念著日本人的種種好處,這種影響威力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