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遊(1125~1210)陸遊(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生活在金軍入侵、祖國分裂、人民顛沛流離的南宋時期,是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他是科舉進士出身,擔任過鎮江通判等官職,一生渴望獻身祖國,報效人民。由於他堅決主張抗金,因而不斷受到投降派的打擊、排擠。他中年入蜀抗金,軍事生活豐富了他的文學內容,作品吐露出萬丈光芒。詞風以豪放悲壯為主,兼有婉麗飄逸的一麵,寄托了反對民族壓迫、要求國家統一的愛國主義思想。

陸遊一生作詩萬餘首,現存9300多首,是中國文學史上留存詩作最多的詩人。他的詩題材極為廣泛,內容豐富,其中表現愛國愛鄉的作品大約有5000多首,最能反映那個時代的精神。陸遊的詩風格豪放,氣魄雄渾,和李白詩作的風格很像,所以被稱作“小李白”。

時刻記住國家的危難

陸遊生活在北宋和南宋交替的時期。1126年,北宋被金國滅掉了,許多人都逃到了南方。陸遊的父親陸宰曾經在北宋的朝廷中當官,他和許多人一樣,也帶著全家人逃難。那時候,陸遊還小,走路都走不穩,母親隻好抱著他趕路。

有一次,金兵在後麵追得緊,實在沒路可逃了,全家人隻得藏在亂草堆裏。金兵人馬很多,人叫馬嘶地過了好幾天。一家老小就這樣悶在草堆裏,連大氣都不敢出。這件事給陸遊的印象很深,他很小就立下了一個誌願:長大後一定要解除國家的苦難,收複中原,統一祖國。

“放翁”的由來

陸遊長大後,也在朝廷裏做了官,負責編寫朝廷法令和文告。他寫的詩傳遍全國,名氣很大,被人稱為“小李白”。

新皇帝宋孝宗聽說陸遊的詩寫得好,就召見了他,對他說:

“你的學問和文采,我都聽說了,現在國家危亡,你對國家大事有什麼看法嗎?”

陸遊激動地說:“陛下想重振國威,這非常好。可是,如果光是下詔書、發命令,還不行。一定要做些實事,比如要好好整理綱紀,訓練軍隊。士兵的戰鬥力增強了,才能打敗金軍,收複中原!”

“真是切中要害呀!”宋孝宗點頭稱讚。

陸遊十分興奮,朝中的主戰派們也仿佛看到了國家強盛的希望。他們聚集在一起,由陸遊起草了一個出兵北伐收複失地的計劃給宋孝宗,寫了兩封密信,派人聯合義軍,打算共同消滅金軍。陸遊為自己能參加這樣的大事,感到十分自豪。

1163年,宋孝宗派大將張浚出師北伐。開始,宋軍打了勝仗,收複了許多地方,可因為內部不團結,後來又失敗了。投降派乘機說服宋孝宗,又要和金國議和,還罷免了張浚。

陸遊因為積極主張抗戰,投降派對他恨得要命。不久,他也被罷了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