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是一位對我國文學史產生過巨大影響的詞人。當時,以他為核心曾經出現了一大批以抒寫愛國思想為主的豪放詞人,他在擴大詞的內容和發展詞的藝術表現手法方麵都作出過不可磨滅的曆史貢獻。

元朝時期

元曲是由詞進一步發展而成的,包括散曲和雜劇。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數,雜劇是可以演出的戲曲。關漢卿是元曲作家最傑出的代表,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戲劇家。《竇娥冤》是他的著名代表作,在國內外產生過巨大而深遠的影響。王實甫的《西廂記》是元代雜劇中最著名的喜劇,被稱為雜劇之冠。而散曲中成就最高的是馬致遠。元曲是元代文學的代表,它以獨特的藝術成就在中國的文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傳誦。

關漢卿自幼善於誦讀詩詞歌賦。他參加過科舉考試,本來成績很好,名列前茅,但是由於主考官從中作梗,所以沒有被錄取。從此他看清了官場的腐敗和險惡,再也不屑於做官。

當時在大都流行著一種戲劇,叫雜劇。一些有正義感的讀書人,因為不滿官府的黑暗統治,就利用雜劇這種形式來揭露官場的罪惡和社會的不公平現象。關漢卿從小喜愛戲劇,還會吹簫彈琴,所以對編寫劇本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那時候,演戲的人社會地位很低,關漢卿卻跟他們混得很熟;有時候他自己也上場演出,扮個角色。因為他對戲劇很有研究,所以編出的戲也就格外精彩。他與馬致遠、白樸、鄭光祖並稱為“元曲四大家”,成為當時戲劇界的一代宗師。

元雜劇在當時很流行,許多貴族和官員們都喜歡看戲,可關漢卿編的戲劇不是為了光給貴族消閑作樂,而是常常幫百姓說話。他把看到的、聽到的下層百姓的悲慘遭遇,都寫進自己的劇本裏。《竇娥冤》就是他的傑出代表作品。

《竇娥冤》裏的主人公是楚州的一個貧苦女子竇娥。她3歲那年就死了母親,父親竇天章是個窮書生,為了還債和湊上京趕考的盤纏,隻好把年僅7歲的竇娥賣給蔡婆婆家做童養媳。竇娥17歲時就和蔡婆婆的兒子結了婚,可是沒過兩年,丈夫就害病死了,隻剩下竇娥和婆婆兩人相依為命地過日子。

楚州有個流氓叫張驢兒,欺負蔡家婆媳無依無靠,跟他的父親張老兒一起,賴在蔡家,逼迫蔡婆婆嫁給張老兒。蔡婆婆軟弱怕事,勉強答應了。張驢兒又強迫竇娥跟他成親,竇娥嚴詞拒絕了,還把張驢兒痛罵了一頓。張驢兒一直懷恨在心。

有一次,蔡婆婆生病了,要竇娥做羊肚湯給她吃。張驢兒偷偷地在湯裏下了毒藥,想先毒死蔡婆婆,再逼竇娥成親。竇娥把羊肚湯端給蔡婆婆喝,蔡婆婆接過碗,忽然要嘔吐,不想喝了,就把湯讓給了張老兒。張老兒中了毒,在地上翻滾了幾下,不一會兒就咽了氣。

張驢兒害人不成卻毒死了自己的父親,就來了個惡人先告狀,把殺人的罪名栽到竇娥身上,告到楚州衙門。

楚州知府是個貪贓枉法的貪官,背地裏被張驢兒用錢買通了,就把竇娥抓到公堂訊問,不管三七二十一就逼她招認是她下的毒。竇娥受盡了百般拷打,痛得死去活來,就是不肯承認。

知府知道竇娥待她婆婆很孝順,就把蔡婆婆也抓到官府來,當著竇娥的麵要拷打蔡婆婆。竇娥想到婆婆年紀老,受不起酷刑,隻好含冤招了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