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寫一部長篇取經小說的想法就在他心頭產生了。
創作《西遊記》
吳承恩的家裏生活困難,為了度日,他長大以後,不得不和其他讀書人一樣,去參加科舉考試,想弄個一官半職,養活一家人。可是他一連考了幾次都沒有考中,直到40多歲的時候才當上了歲貢生,在62歲那年,當上了長興縣的縣丞。縣丞是個小官,吳承恩當了多年的百姓,親眼看見了不少官吏欺壓人民的不平事,所以,平生第一次做官,他就想做個清官。然而,由於吳承恩不會巴結上司,說話又直,結果上司很不喜歡他。才過了兩年,上司就找了個借口,把他辭退了。吳承恩回到家鄉,從此再也不想出外做官了,又過起了平民生活。他人老了,手上沒多少錢,身邊又無子女陪伴,又孤單又貧窮。可是,他並不灰心,憑著一身正氣和過人的才華,頑強地生活著,而且還想雄心勃勃地做一番大事業。
這大事業是什麼呢?他早就想好了,就是自己少年時代的夢想——寫一部長篇小說,把有名的唐僧取經的故事完整地寫出來,還要把自己的想法寫進去。
當時唐朝和尚唐三藏到印度求學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而且加進了許多神話傳說,裏麵有神仙,有妖怪,幾乎人人都愛聽唐僧取經的故事。吳承恩想,現今世道這麼不公平,好人受氣,壞人作惡,我何不借唐僧取經的故事來表達這種情感呢?
於是經過幾年的搜集、整理,在71歲那年,吳承恩開始寫作了,他把書名定為《西遊記》。
《西遊記》塑造了疾惡如仇的孫悟空、膽小自私的豬八戒、憨厚樸實的沙僧和心腸慈悲、人妖不辨的唐僧等人物形象,講述了師徒四人一路上經受種種考驗,掃蕩妖魔,終於取回真經的故事。吳承恩從小說一開始,引出了一個叫孫悟空的石猴,他天不怕、地不怕,大鬧地府,大鬧龍宮,還敢大鬧天宮和玉皇大帝對著幹。他的反抗精神,使人看了不禁擊節稱快。
後來,孫悟空保護唐僧到西天取經。這一路上經曆了九九八十一難,可他憑著自己的智慧和武藝,降伏了一個又一個妖魔鬼怪,幫助唐僧到西天取到了“真經”。孫悟空是一個為民除害、敢於對抗邪惡勢力的英雄,是吳承恩筆下最有光彩的人物。凡是讀過《西遊記》的人,沒有不喜愛孫悟空的。
吳承恩用好幾年的時間寫完了《西遊記》這部流傳千古的神話小說,在他80多歲的時候,心滿意足地離開了人世。而他塑造的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唐僧這些人物形象和描寫的《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豬八戒招親》、《三盜芭蕉扇》等故事被人們永遠記在心上,成了一代代讀者,特別是少年兒童最喜歡的文學人物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