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後,奇虎360安全業務、瀏覽器、網址導航出人意料做大,讓其在2011年3月成功上市。根據CNZZ數據中心對國內主流瀏覽器的統計分析,2012年8月份,360瀏覽器的市場占有率是27.96%,排名國內瀏覽器市場第二。
網址導航業務一直是奇虎360的主要收入來源。根據披露的公開招股書,奇虎360在2010年總營收是5768萬美元,淨利潤為850萬美元。其中近七成的收入來自導航業務帶來的廣告收入。
由此,周鴻禕再次想到了搜索。2010年,周鴻禕找到搜狐創始人張朝陽,提出以奇虎360占30%股權、搜狐控股的方式,成立搜索合資公司,條件之一是,搜狗的瀏覽器賣給奇虎360。但遭到了搜狗CEO王小川的反對。“王小川認為,瀏覽器和搜索是殼和肉的關係。如果把瀏覽器出讓了,就沒有流量來源,搜索引擎也就沒有多大用處。於是沒能合作。”上述奇虎360內部人士說。
也就在2010年,百度停止跟奇虎360合作。之前,360導航的搜索一直默認為百度,但雙方在計費方式和流量統計方法上出現分歧。最後百度終止和奇虎360合作,360將導航頁麵的搜索改為默認穀歌。
最終讓奇虎360決定自己做搜索的原因是導航模式的困境。上述奇虎360內部人士表示,導航模式是能夠見到天花板的。一是導航的廣告位是有限的。盡管一再漲價,但界麵資源有限,大約隻有200個廣告位。而關鍵詞組合的搜索引擎是無限的。二是導航公司基本都是互聯網公司,這個行業一出現投資收緊,奇虎360的廣告位就可能賣不出去。
“雖然我們在導航方麵做了一些垂直化的工作,比如購物頻道、影視頻道和電商頻道等,但從商業模式上來說,依然是有限的。有點像Facebook,用戶量和流量都很大,但是缺少有效的變現工具。”上述奇虎360內部人士說。
專注移動搜索的宜搜科技公司CEO汪溪對《南方周末》記者分析說,奇虎360有巨大的流量,靠的是賣流量賺錢。這跟搜索的模式很類似,所以奇虎360介入搜索領域,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其自身優勢。
汪溪透露說,奇虎360從2012年年初就開始在搜索圈大肆招人,其中很多人是從百度挖去的。
“這是繼兩年前全行業對騰訊的集體圍剿之後,行業從業者對百度控製著中國互聯網大部分流量的不滿情緒的集中爆發。”搜狗市場總監王冠雄對《南方周末》記者說。王冠雄此前在奇虎360公關部門任職過,是3Q大戰的主要公關負責人之一。
高仿百度
據一位奇虎360內部人士透露,360的搜索團隊有兩個,做了兩套搜索引擎係統。一個團隊是由曾是百度鳳巢項目負責人之一的張棟主持,是360投資的創業者。另一個則是360內部團隊。
“兩個引擎,看誰做得好。一個出問題,可以隨時切換。”該內部人士說。
在2012年第二季度奇虎360的財報裏,有將近1000萬美元的期權費用,大部分是對搜索團隊的激勵。
從奇虎360最新的財報來看,差不多10%的收入來自穀歌,即奇虎360將穀歌設置為默認搜索後從穀歌那裏收來的流量費。如今360要做搜索,意味著將要放棄這部分收入。
而奇虎360做搜索的商業模式仍在摸索之中。上述奇虎360內部人士對《南方周末》記者透露,周鴻禕在內部表示,將在2012年年底前,實現搜索業務的商業化。而商業模式,很可能是奇虎360跟穀歌或其他搜索廠商合作分賬。
“用戶用了奇虎360的搜索引擎搜索某個關鍵字,一方麵是出現自然的搜索結果,一方麵是一些鏈接的商業廣告,這些廣告有可能是穀歌提供的。如果用戶點擊這些鏈接以後,穀歌要跟奇虎360分賬。”上述奇虎360公司內部人士表示,如果奇虎360自己建設搜索商業係統,很費時間,可能通過先跟穀歌合作,打個時間差。至於以後奇虎360是否會獨立開發自己的廣告係統,目前尚不得而知。
該內部人士認為,用戶對百度和穀歌是有很強接受度的,搜搜之所以失敗,其中一個原因是啟動了獨立的域名。而奇虎360通過高仿百度的方式,希望延續用戶的使用習慣,即尊重用戶對百度和穀歌的品牌信任。
在宜搜科技CEO汪溪看來,360相比搜狗和搜搜的優勢是有流量。隻要360的搜索技術能有所保證,並且快速地推進搜索業務。“要知道,搜狗靠搜狗瀏覽器,都號稱占據7%—8%的市場份額,而搜狗瀏覽器的市場份額隻有8%左右,360瀏覽器的市場份額,可是高達30%。”
奇怪的是,一貫張揚的奇虎360這一次卻表現得異常平靜。奇虎360的公關部門拒絕了《南方周末》記者的采訪要求,並表示:搜索是實力之戰,不是口水之戰。
這也許是奇虎360搜索業務並沒有完全準備好的征兆。奇虎360在技術積累上遠不如百度,甚至不如搜狗。一位搜狗公司內部人士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360之所以推出綜合搜索,而不是百度和穀歌一樣的通用搜索,是因為技術能力不足。
在他看來,360真正屬於自己的搜索頻道,目前隻有視頻和問答業務。原因是,360之前就有影視搜索,至於問答業務,則是360之前做社區搜索留下的底子。
對於熱門的搜索服務如地圖和音樂,360搜索都是跳轉到百度、搜狗和穀歌。這是因為做地圖需要資質,做音樂需要版權投入。
實際上,過去幾年不乏百度的挑戰者。其中,騰訊的搜搜是曾經最有野心的挑戰者。但在2012年5月,騰訊進行了組織架構大調整,搜搜受到的衝擊最大,整個部門被打散重組。
已經離職的騰訊副總裁、搜索業務負責人吳軍對《南方周末》記者反思說:“我一開始就強調這是件花錢的事,而且成功的可能性不大,因為此前沒有非搜索公司做搜索成功的先例。雅虎和微軟有更好的工程人員,也沒有成功。”
吳軍認為,到目前為止,非搜索公司做搜索還沒有成功的,這裏麵有基因的問題。搜索本身用到了計算機科學幾乎所有的東西,從底層的操作係統,到數據處理,到互聯網,到最上麵的自然語言處理,需要做很多踏踏實實的事情,不是想一兩個歪點子就能超越以前的搜索公司的。
李彥宏的防火牆
過去幾年,百度世界大會的主題都圍繞產品舉辦。比如2008年的阿拉丁、2009年的框計算、2010年的應用平台以及2011年的百度新首頁。
但2012年的百度世界大會提出的主題卻直指百度的內部戰略布局:對百度傳統商業模式進行再一次改造,即加速推薦引擎和智能化搜索的研發。
百度技術委員會主席廖若雪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社交網絡的發展,讓互聯網上的信息越來越個性化和個人化。傳統的搜索,看重通用價值,傳統的社會化信息獲取方式,以事件、主題和人物為中心,而非以個人為中心。而未來搜索的趨勢是,人們不再滿足於大眾化的官方的權威信息,而是需要智能化的信息供應。比如,人們需要的搜索是“我關心的,喜歡的”“我的朋友的信息和活動”等。
換言之,奇虎360目前進入的搜索行業正在發生趨勢性的大變化。
早在一年前,百度就已經開始編製一堵防火牆,來預防潛在的挑戰和威脅,將觸角伸向了奇虎360占據優勢的瀏覽器和導航領域。
百度在新首頁之後,推出了個性化導航業務,百度通過計算用戶的曆史訪問行為,會推薦網站給用戶。同時,百度打通導航和搜索,比如你搜索某個網站的時候,百度會提醒你是否將它添加到百度首頁。
同時,百度還進軍了瀏覽器市場,試圖把360和搜狗瀏覽器劫持的流量再次導回百度。這個防火牆2011年已經建立起來。2011年6月和7月,百度的手機瀏覽器和PC瀏覽器先後上線。
為了應對搜索新軍的競爭,百度決定開辟新的增長點。百度移動雲事業部總經理李明遠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移動搜索時代已經來臨,Facebook和Twitter這兩家全球著名社交網絡公司65%的流量均來自移動設備。
李明遠提供的數據是,2012年第二季度,百度移動網頁搜索流量相比2009年一季度增長25倍。移動搜索聯盟合作夥伴超過1000家。百度自認在移動搜索的市場占有率已經超過60%。
而360在移動搜索上的布局,尚沒有多少市場動作。不過,對於移動搜索領域,前途一直不明朗。這也是過去百度不太重視的原因。
這一次百度押寶移動搜索,能否成功也是未知數。要知道,已經運營了快8年的宜搜,至今仍未盈利。
目前隻有穀歌走通了移動搜索的商業模式。原因是穀歌擁有安卓係統,這一係統占據著智能手機操作係統的大部分市場份額。
“移動搜索的商業模式,首先會是PC搜索商業模式的一個遷移。雖然移動搜索的增長很快,但是變現能力比PC上的要差。”百度首席產品架構師孫雲豐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2013-07-26
19億美元買到了什麼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意味著一次重新洗牌。百度身為中國最大搜索引擎公司,也不能不掏出19億美元重金去買一張門票。正在內部重塑狼性文化的百度,現在捕獲了移動戰場一個最大的獵物。
2013年7月初的一天,網龍網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網龍”)創始人兼董事長劉德建到北京出差。阿裏巴巴集團(以下簡稱“阿裏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專程從杭州飛到北京,與劉德建就阿裏巴巴收購網龍持有的91無線網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91無線”)一事談了2個小時,馬雲的報價提高到22億美元。
據一位參與這起並購案的核心人士透露,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百度公司董事長兼CEO李彥宏當時正在美國出差。得知馬雲見了劉德建,李彥宏給劉德建打了個越洋電話,兩人敲定百度以19億美元收購91無線全部股權,並在7月16日對外宣布了這個消息。
李彥宏的這個越洋電話達成了中國互聯網史上最大金額的並購案。19億美元的收購價,超過了2005年雅虎以10億美元加上雅虎中國全部資產獲得阿裏巴巴集團39%股權的投資額。
2012年11月,李彥宏在一封名為《改變,從你我開始》的內部郵件中寫道:把移動做起來,而不是拚命維持現狀,想把用戶留在PC上。百度要淘汰小資,呼喚狼性文化。
數據調查機構IDC的最新預測數據顯示,到2013年底中國的智能手機用戶數將超過5億。來自2013年第一季度的百度移動報告也表明,網民正加速從PC端向移動端遷移,移動端人均上網時長超越PC端29%。
持續盈利的91無線
“百度的收購價格和收購對象值得商榷,但收購的合理性在於,91無線確實賺錢能力不錯。”91無線的直接競爭對手、豌豆莢創始人王俊煜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91無線成立於2007年,主要業務是開發和營運兩個日後廣為人知的平台產品——91助手及安卓市場(統稱“91無線應用分發平台”)。此外,91無線還有社區網站、91桌麵、91熊貓看書等產品。
91無線歸屬於網龍公司。網龍公司財報顯示,2013年第一季度,網龍總收入達3.567億元。其中,無線業務的總收入達1.447億元,占總收入約41%,同比增長了218.8%。
根據美國權威的IT研究與顧問谘詢公司Gartner Group(高德納)的統計數據,2012年,全球移動應用下載量近500億次。其中91無線應用分發平台累計下載總量超過100億次,相當於每個智能機用戶通過91無線下載、更新了近25款手機應用。
而根據中國的谘詢公司艾瑞2011—2012年的報告,在活躍用戶數和累計下載次數上,91無線是國內最大的手機應用下載管道。在全球市場,91無線與蘋果App Store和Google Play齊名於“百億次應用下載量俱樂部”。
上述參與並購的匿名人士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對百度來說,91無線的最大魅力是成功地將移動互聯網的商業模式走通了,有了持續盈利的能力。
在2012年的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上,91無線CEO胡澤民告訴《南方周末》記者,91無線六成的收入來自廣告,三成來自遊戲,其中遊戲對收入的拉動增長很快,達到總收入的一半很快就能實現。
搶購移動互聯網入口
上述參與並購案的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百度和91就並購接觸了一年多,當時百度主要是想戰略投資而非全資收購91無線。因為當時網龍對91無線的規劃是2012年底或者2013年初獨立上市。
91無線CEO胡澤民在2012年5月份的2012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的會議間隙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表示,91無線當時選定了美國或者香港作為上市地,並且已經啟動了上市工作,正跟保薦人深入探討上市細節問題。
但上述消息人士透露,從2013年上半年開始,雙方開始探討百度全資收購91的方案。
互聯網分析師葛甲對《南方周末》記者分析說,如91無線單獨上市,很可能值不了19億美元。而且,App分發是移動互聯網入口級業務,不攥在一家平台級公司手裏,發揮不出太大效應,這也正是網龍為什麼放棄上市而賣給百度的原因。
同時伸向91無線的還有來自阿裏巴巴的橄欖枝。
上述消息人士對《南方周末》記者透露,阿裏巴巴和百度差不多同時接洽91無線。2013年6月,阿裏巴巴正式提出以現金+股票的形式全資收購91的方案。阿裏巴巴的投資團隊甚至曾在91無線的總部福州長期駐紮。
上述消息人士還透露,在百度與91正式發布收購消息的兩周前,360公司董事長兼創始人周鴻禕飛赴福州約見劉德建,並在之後以平均兩天一個電話的頻率給劉德建打電話。
“周鴻禕主要是從競爭的角度想阻止這起收購。”上述消息人士說。
360公司一位中層員工對《南方周末》記者透露,周鴻禕2013年7月18日在美國斯坦福大學的一場演講中透露的細節是,他隻是建議劉德建不要賣掉91,除非有人出一個無法拒絕的價格。於是劉德建他們就問這個沒法拒絕的價格是多少,周鴻禕說至少得20億美元。
實際上,周鴻禕早就打過91無線的主意,隻不過那是一段不愉快的合作經曆。2011年6月,360公司找到91合作。但雙方由於在一些細節上難以達成一致,最後終止合作。此後,360自己開發了手機助手軟件。
三年移動戰略
事實上,中國互聯網領域的BAT(百度、阿裏巴巴、騰訊)三大公司中,百度在移動互聯時代麵前最為著急。眼看著阿裏巴巴和騰訊分別通過SoLoMo(即社交social、本地local、移動mobile三個英文單詞的組合)和微信等即時通信找到了新時代的入口,百度卻一直找不到門。
百度的移動戰略最早可以追溯到3年前,先是將自有PC產品移動化。2009年,百度就推出了移動搜索及移動客戶端兩大無線產品。除了把搜索業務遷移到手機上,百度還把其他百度PC段的熱門產品“移動化”,推出了包括百度手機輸入法,掌上百度、貼吧、知道、新聞、空間、地圖等移動產品。
雖然百度的移動搜索業務在2012年衝到了市場份額第一,但卻很難將PC上的搜索商業模式複製到移動終端上。這一方麵是因為移動互聯的廣告雖在迅速增長,但依然有限。手機搜索公司宜搜科技的創始人兼CEO汪溪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在中國的廣告主還沒把互聯網整明白的時候,要讓他們在移動互聯網上下單是比較難的,需要時間去培育。”
另一方麵,百度在PC互聯網時代擅長的流量分發模式,在移動互聯時代也遇到了障礙。因為搜索技術目前還無法像抓取網頁內容一樣抓取App中的內容,導致一個個App成為一個個搜索“黑洞”。在滿屏App的移動互聯時代,百度既難以進行搜索,亦難以進行分發。
2013年6月7日,百度宣布對組織架構進行調整,將過去百度多個與搜索有關的資產放在一起組建“搜索業務群組”,同時組建“前向收費業務群組”。這其實就是宣告移動戰略在百度內部跟搜索業務齊頭並進,不過這個前向收費群組具體將如何運作,也就是移動互聯戰略究竟如何落地,至今外界仍不得而知,業界的評價是百度自己尚在苦苦摸索之中。
在前進道路並不明朗之時,快速收購現有的無線應用產品,可能是百度從PC向無線轉型的一條捷徑。
百度公司一位匿名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在百度內網上,百度負責投資並購的企業發展部總經理湯和鬆解釋了百度的投資理念,“看得準、下手狠。這是百度一貫投資哲學與風格。投資界一直有概念派和量化派兩種風格,而我們要努力將二者進行平衡”。
所謂概念派,就是投資一些熱門領域的熱門公司;量化派則強調收購對象對自身核心業務的契合度。
上述消息人士透露,基於百度“量化性”投資理念,百度認為搜狗公司是PC的現在,91無線才是無線的未來。
出於量化性考慮,百度不願意出高價購買新浪微博股份,最終阿裏巴巴價高而得。阿裏巴巴看重的是新浪微博的社區概念,可以跟電商概念結合起來,也符合阿裏巴巴“Solomo”的定位。而百度認為,微博實時信息可以整合到百度的搜索結果中,但這對搜索業務隻是錦上添花。
同樣,UCweb雖然是“移動互聯網”概念的公司,但UC是一個手機瀏覽器色彩很重的公司。而百度認為,在移動端,用戶對瀏覽器和搜索的依賴程度要遠低於在PC上。大量的流量已經不再是從手機瀏覽器上而來,而是獨立應用而來。因此,百度最終放棄了洽購UC。
而91無線帶來的強大分發作用,為百度的未來打開了一扇窗。
2013-09-06
免費的活法
與當年奇虎360以免費策略衝垮了整個殺毒軟件行業如出一轍,百度導航與高德導航的免費戰也開場了。百度導航僅僅是兩個月前上線的小角色,背靠著產品線眾多的百度家族,以免費為招牌,幾乎沒有什麼損失。而行業排名第一的高德導航,此番免費,則意味著切斷了其來自移動互聯網的收入來源,而新的贏利模式仍遙遙無期。
四維圖新(股票代碼:002405)躺著中槍了,連續3個跌停,使得其董事會不得不在2013年9月3日發出公告,對企業生產經營、內外部環境狀況做出說明。
這一切要歸咎於同行相繼宣布免費的舉動。2013年8月28日,百度導航和高德導航先後宣布將其手機導航應用(APP)免費。
對中國第一、全球第四大數字地圖生產商四維圖新來說,這對其業績並無直接影響,但投資者擔心此舉是導航業變局的開端,就像4年前360推出免費殺毒軟件,顛覆了整個殺毒軟件行業那樣。
百度導航成了那個半路殺出來的顛覆者。百度是中國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業務線眾多,而百度導航僅僅是兩個月前上線的小角色,靠免費衝擊對手盈利豐厚的陣營,不僅可以逼迫對手順應自己的遊戲規則,更可擴大市場份額。
如今,最大的懸念是,高德導航在宣布免費策略之後,將如何調整自己的贏利模式。在手機導航領域,高德和凱立德是領先者,兩者共占超過一半的市場份額。
口水仗
百度導航是最早宣布免費的,其官方微博在8月28日15點14分發出消息,原本30元付費下載的地圖將永遠免費。盡管百度也是半路出家做手機導航的,但在這場免費大戲中,它扮演的角色並不是攪局者360,它不過是搶到話筒得以優先發言,有人稱之為“截和”。
但高德導航稱,其免費政策在兩個月前確定,原計劃在8月29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在百度導航宣布免費約4小時後,高德導航不得不打破計劃提前宣布免費。
在第二天下午的新聞發布會上,高德CEO成從武沒能控製住對百度的不滿,在回答媒體關於百度宣布對用戶退款的看法時,顯得有些口無遮攔——“百度公司本身是互聯網公司,就不應該收錢。而且它的導航不專業,我覺得應該給用戶退錢。”
隨後成從武表示高德導航不會退款,感謝之前付費用戶的同時,隻能說聲抱歉。
百度地圖隨後“借用”涼茶飲料品牌加多寶三張哭泣小孩的廣告,在微博上以“對不起”打頭,大談百度導航的優勢,作為回應。
6小時後,高德導航針鋒相對,“不用說對不起,還是快去請求那些被你導到溝裏的用戶原諒吧!不用說對不起,還是快去測繪局辦個合法的甲級導航測繪資質吧!不用說對不起,還是快去多賣點假藥賺錢補償你的用戶吧!”
至此,免費事件變成了一出鬧劇。圍觀熱鬧的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在宣布免費前,百度導航正式上線不到2個月,用戶數量少,在此前多次免費試用、促銷推廣下,真正付費的用戶更少,和高德地圖7000萬用戶數更不是一個量級。
百度方麵表示無法向《南方周末》記者透露百度導航的用戶數量,不過他們9月3日下午發布消息稱,免費六天時間裏,百度導航iOS用戶下載量增長超過1000%、Android用戶下載量增長880%。這個前提是,百度導航的用戶基數並不大。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百度人士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對百度來說,手機導航免費更多是為了積累用戶,並隨著用戶基數的增長來改進質量。
顯然,高德導航收獲更大,宣布免費後的第二天,它在iOS免費應用下載中排名第三,第六天排名仍保持第五,排在它前麵的都是遊戲。但在收獲更多用戶的同時,高德導航不得不承受免費造成的收益損失。
一直在轉型
在8月29日高德新聞發布會現場,播放了高德獨立董事、360董事長周鴻禕的視頻,他表示,“這(高德導航永久免費)意味著高德從一個傳統的軟件廠商,真正轉型為一家有互聯網精神與基因的互聯網廠商。”
其實,高德很早就開始了智能手機端的應用,最早為人知曉的是2009年推出的“高德導航”iPhone版,很少人知道它在2008年就在智能手機端推出“迷你地圖”,2011年5月17日更名為“高德地圖”正式發布。截至2013年第二季度,高德地圖用戶數1.37億,根據易觀國際數據,其市場占有率為31.3%,排名第一。
高德副總裁兼首席市場官金俊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高德推出互聯網應用時,就已經開始進入移動互聯網,但移動互聯網是一種規模經濟,隻有足夠大規模才能做更多事情。
但高德不願受製於主要大客戶,希望能夠通過免費手機導航,把自己導入移動互聯網。這一轉型,或可與1997年高德將主業從警車、運鈔車定位監控,轉移到車載導航類比。
2010年在納斯達克上市後,高德陸續從微軟、亞馬遜、穀歌和騰訊等公司挖來5名高管,分別擔任其首席技術官、首席市場官、雲平台中心副總裁、移動互聯網對外合作副總裁、移動互聯網產品技術副總裁,提出移動生活位置服務門戶的概念,醞釀向移動互聯網轉型。
2012年末,基於免費的手機版高德地圖,高德CEO成從武在一個小型媒體見麵會上,向《南方周末》記者在內的媒體人詳述高德從B2B轉向B2C、成為O2O入口的構想。這一年,高德地圖增加了查看好友地點、分享地點、餐館點評等功能,提供社交與生活服務。
但遠水難解近渴。以2013年第二季度財報為例,高德的營收主要來自三塊業務:汽車導航、移動和互聯網解決方案、公共和企業應用,分別為1910萬美元、1470萬美元、390萬美元。
移動的想象空間
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數字地圖正在成為越來越重要的戰略性領域,包含無數的信息層和可用於盈利的廣告空間。
不僅高德想要擁抱移動互聯網,其他互聯網企業也在尋找地圖資源。2013年1月,穀歌“首席技術推廣官”邁克爾·瓊斯(Miccael Jones)接受《大西洋月刊》專訪時談到,地圖概念最大的改變已經發生,就是跟使用者動態的、互動的對話。我們認為現在正在建立的是地圖“字典”,它會派生出新的“文學”。它利用你的地理位置信息搜索你感興趣的事,它知道你關心什麼。隻要你有一台手機,裝上Google地圖,就能在全球任何地方通行無阻,根據它提供的導航信息,你可以去任何想去的地方,沒有人會迷路。
各大互聯網公司也在布局地圖。蘋果自2012年9月iPhone5上市開始甩開穀歌發展自己的地圖業務,2013年7—8月,蘋果一口氣收購了3家“地圖概念”公司;2013年6月,穀歌宣布打敗Facebook收購眾包導航地圖應用Waze,以加強導航產品。在中國,百度自2010年開始推出百度手機地圖,騰訊則埋頭發展SOSO地圖,2013年5月10日,阿裏巴巴以2.94億美元購買高德28%股份,成為其第一大股東。
對互聯網公司來說,轉向移動互聯網是一係列收購和新業務拓展,對高德這樣的傳統軟件商來說,則意味著更痛苦的蛻變轉型。高德將眼前可以變現的優勢資源,變成免費,在高德官方的免費聲明中冠之以“舍得”。8月28日,高德軟件發布了2013年第二季度財報。財報顯示,高德軟件第二季度淨營收達到3820萬美元,同比下滑5%;股東應得淨利潤達到380萬美元,同比下滑57%,運營利潤為0。當天,高德股票下跌14.4%。
金俊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發布會前兩個月即已確定導航免費,在高德內部並沒有太大爭議,因為這不是第一次討論,大家都認同這是更長遠的事情。2011年6月,周鴻禕出任高德獨立董事,就開始討論免費的問題。不過一下子全部都免費不現實,各方麵條件都還沒有準備好。
2013年5月開始,高德與阿裏巴巴展開合作。阿裏巴巴後台就是一個生活大數據倉庫,提供了很大想象空間。不過,這一合作尚無可供對外宣布的成果。
取代車載導航?
2009年,克裏斯·安德森在《免費》一書中寫道,“每一種形式的充裕都創造出一種新的匱乏。100年前,娛樂稀少而時間充裕,如今恰恰相反。當一種商品或服務不再收費時,價值就會轉移到另一個更高的層次上。去那裏尋找商機吧。”
基於高德導航的附加服務,也許是高德未來盈利方向之一。此外,穀歌地圖在2013年8月初宣布將支持“關聯廣告”,在用戶進行應用內搜索後在屏幕底部顯示出來,這些廣告包括標題、文字和鏈接。正常搜索結果用紅色,付費內容用紫色圖標顯示。2012年末,成從武也向《南方周末》記者提到類似的設想。
但新模式尚未出現,資本市場對圖商的既有生存模式產生了擔憂。
在四維圖新投資者關係互動平台上,投資者的留言表示擔心百度、高德手機導航免費將影響四維圖新的業績。盡管四維圖新並沒有涉足手機導航App產品,百度導航免費,也並不影響四維圖新向百度授權收費。
投資者的擔心是有道理的。如果你一年到頭駕車就出那麼幾次遠門,安裝原廠導航動輒三五千元,每年升級還要另交一兩百元不等,有了免費手機導航之後,還有沒有必要掏這個錢?免費的手機導航,會不會取代車載導航,進而影響到占四維圖新收入近六成的導航電子地圖業務?
作為高德的主要競爭對手,四維圖新導航產品收入減少卻是事實。四維圖新2013年上半年年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營業利潤、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分別比2012年同期下降12.67%、87.89%和60.07%。經營業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導航電子地圖收入減少,四維圖新將之歸結為合作夥伴消費電子領域產品銷量減少、部分新車型上市時間較原計劃推遲、產品銷量未達預期。
而四維圖新在移動互聯網的嚐試幾乎為零。它堅守數字地圖資源,把未來押寶在車聯網上。
金俊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手機導航對車載導航的衝擊是很明顯的。這一說法也得到了另一家圖商凱立德的認同。其市場部總經理廖卿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百度導航所占市場份額小,實施免費對行業的影響不大;高德導航用戶基數大,免費還是有一定的影響。
凱立德於2010年推出手機導航,目前用戶量約4000萬,根據易觀國際的數據,截至2013年Q2凱立德累計市場份額占比23.0%,排名第二。第一名是高德導航,占30.07%;第三名圖吧導航占比為8%,百度導航沒有上榜。
麵對百度和高德的免費策略,廖卿表示,凱立德手機導航將堅持收費,也並不打算降價推廣,而是希望圍繞車主做好服務來體現其價值,譬如實現地圖月度更新提升地圖質量,提供維修、保障等服務。
同時,廖卿認為手機導航不會替代車載導航,相比之下車載屏有自己的優點,譬如因為屏幕大、無續航問題、與原車結合更好等體驗優勢,未來車聯網的發展方向與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也存在差異。
2014-09-12
“騰百萬”做電商
3個在電商領域都打過敗仗的當紅企業家,聯合起來再戰電商江湖。
2014年8月29日,萬達、百度、騰訊在深圳宣布共同出資在香港注冊成立萬達電子商務公司,萬達持有70%股權,百度、騰訊各持15%股權。萬達電商計劃在3年內投資人民幣50億元,發力O2O業務。
O2O的英文全稱是Online To Offline,是指通過互聯網結合線上線下的商業活動。
跟阿裏巴巴和京東等賣實物和虛擬商品的電商模式不同,萬達電商要做的O2O是一種隻賣服務不賣商品的電商模式。
萬達官網信息稱,萬達在全國開業85座萬達廣場、54家酒店(其中51家五星級酒店)、6200塊電影銀幕、75家百貨店、81家量販KTV。超過1萬家合作商家。2013年有12.2億人次的顧客進入萬達廣場購物消費。
如此龐大的一個線下商業帝國,卻跟PC和移動互聯網基本處於絕緣狀態。盡管從2012年開始,萬達啟動了電商業務,但成績卻是高管團隊紛紛離職,市場動作乏善可陳,旗下萬彙網和萬彙APP被消費者批評為“垃圾產品”。
兩年後的今天,萬達放棄自力更生,轉而通過尋求外援的辦法來做電商。
7月17日,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在2014年集團半年工作會議上提到,要用3年左右時間讓萬達電商找到盈利模式,即使不盈利,也要看到盈利方向。如果十年八年都不能盈利,萬達可能就放棄電商業務了。
王健林1954年生,四川人,父親是紅四方麵軍的老紅軍,官至西藏自治區副主席。王健林1970年入伍,1986年從部隊轉業,進入大連市西崗區政府任辦公室主任,1989年擔任大連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至今。
他對電商寄予厚望,希望把萬達電商打造成萬達地產、酒店、百貨和旅遊之外的第五大支柱產業,讓萬達電商成為O2O的代名詞。
已經在電商領域失敗過一次的萬達,這次能依靠百度和騰訊打一場翻身仗嗎?
三個電商失意者聯手
王健林、百度董事長李彥宏和騰訊董事局主席馬化騰,這三位在各自公司主業上均取得巨大成功的企業家,在電商江湖都吃過敗仗。
百度先是2007年自建電商平台“有啊”,然後2010年跟日本最大的電商公司樂天組建合資公司(百度占股49%),成立電商網站樂酷天。但到2012年,百度宣布放棄電商業務。
騰訊雖然是中國最大的社交平台,但在電商業務上的軌跡和成績卻跟百度一樣,自建了拍拍和QQ網購等電商平台,還參股了好樂買,控股了易訊等電商公司,最終還是在今年3月把這些電商資產打包賣給了京東。
馬化騰在萬達電商成立發布會上說,他跟李彥宏一起去拜訪萬達,結果“大開眼界”。他們發現萬達在線下的一些領域優勢明顯,比如娛樂市場。而騰訊正好在線上娛樂市場做得很好,但這兩個娛樂市場目前是截然分離的,所以兩家公司的互補性很強。
百度一位要求匿名的內部人士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百度與萬達合作中主要提供百度地圖和百度糯米這兩個平台,它們是目前百度最重要的兩個本地生活O2O入口。
類似的合作模式百度已經和萬科開展過。今年6月,百度和萬科合作,將萬科位於北京昌平的金隅萬科廣場打造成萬科旗下首個智能購物中心,解決萬科廣場停車場智能化和商鋪導航問題。
2013年12月11日,王健林做客2013央視財經論壇時說,到2015年,保守計算一年將有超過20億人次進入萬達廣場,大概會有上百萬台車進去。但是這些人是什麼人,哪些年齡段的人,他們的消費習慣是什麼,消費數據是什麼,萬達並不清楚。
對於這些問題,百度大數據能給出答案。上述百度內部人士透露,百度的大數據技術將提供給萬達。比如可以利用數據,幫助萬達影院進行影片受眾群體分析、票房預估,進而讓電影排期更加科學合理。
O2O戰略也是近年騰訊和百度的核心戰略之一。
但兩家公司的O2O業務都沒有形成規模足夠大的閉環和生態,這是因為O2O業務繞不開線下零售商。雖然百度有流量入口,騰訊有用戶群優勢,但都缺乏線下的商家資源,而這點正是萬達的強項。騰訊有人,百度能把這些人引到萬達的線下商鋪裏去。
“最大蛋糕”好看不好吃
這幾年萬達的競爭對手越來越多。更重要的是,隨著電商的發展,中國商業地產和百貨業受到強烈衝擊。
萬達的年報顯示,2013年收入1866.4億元,連續8年保持30%以上的增速發展。但一些業務發展頹勢已現。比如,萬達百貨2013年完成收入154.9億元,同比增長39%,但淨利潤虧損增加7%。這是萬達百貨曆史上第一次沒有完成利潤計劃。
“萬達發展到了一定程度,需要突破自己。就像當年在大家都不懂商業地產的時候做了布局一樣,萬達在大家都沒有做好O2O的時候開始布局。而且做電商,萬達有錢有資源有決心。”萬達電商業務的第一任負責人龔義濤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2012年4月,當時還在負責阿裏巴巴國際交易平台速賣通的龔義濤,接到獵頭的電話去跟王健林談,得知萬達想做電商,但怎麼做,不知道。加盟後,龔用3個月時間製定了一個萬達電商的方案,即做O2O。
“之所以選擇O2O來做電商,一是萬達的資源在線下,二是消費者需求大部分也在線下,所以必須是線下為核心的電商模式,那麼隻能是O2O。”龔義濤對《南方周末》記者回憶說,方案製定後,萬達內部爭議很大,有人主張建立一個電商網站自己賣東西。但最終龔義濤花費了三個月時間讓O2O的方向得到了王健林的認可。
按照王健林的說法:“萬達有豐富的零售資源,不做電子商務太可惜了。”當年12月,王健林和馬雲打了一個賭,約定10年後如果電商在中國零售市場占50%,王健林將給馬雲1億元,否則馬雲給王健林1億元。
但王健林並不打算在電商領域與馬雲直接競爭。他將馬雲的生意形容為“提袋類”消費的線上市場,這個市場銷售的是服飾等商品。而他要深耕的市場是“體驗式”消費市場,主要是電影和餐飲娛樂,這些要在線上售賣,需要借助O2O,將線下和線上進行融合。王健林認為這個市場要比提袋類消費市場大得多,是電商的最大蛋糕。
2013年底,萬達電商的產品發布,一個是萬彙網,一個是手機客戶端“萬彙”。顧客可以在萬彙網上選擇某個萬達廣場,然後下載一些餐飲公司提供的代金券或優惠券,也可以尋找到免費的WI-FI,還可以通過折扣價買到海底撈這樣的餐飲企業的充值卡。
但這兩個產品的體驗並不好,在互聯網圈內屢遭差評。一些消費者真正需要的O2O服務,比如在線訂座後線下取票等,在萬彙網上無法使用,隻能在萬彙APP上用。而且,並不是任何一個萬達廣場都參與,比如萬達在北京最有名的萬達廣場CBD店就沒有出現在萬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