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猜測一本書的來曆(2 / 2)

要麼,假設是喜讀閑情逸書的一女子,患了如蠶繭抽絲的慢性病,西醫無策,訪了中醫。雞皮鶴發的老中醫(總算到了行醫生涯最值錢的時段),從老花鏡後抬下眼,搭個脈,瞧瞧舌苔,同樣的話問上幾遍(年紀大了,記性有限),龍飛鳳舞寫張方,好了,開始漫漫中藥生涯。

煎藥有講究,藿香佩蘭不可久煎,生石決明不可短煎,煎得不對會消磨藥性,她在爐子近旁守著,不冥思勞什子哲學,不砥礪信仰,隻讀閑書。

藥煎好,一室藥氣——寶玉哥哥說,天下之香莫過於藥香,屋裏有了藥香就雅,他是因多愁多病身的林妹妹才愈愛藥香的吧?爐上煎的藥從冬到秋,或至來年春,病忽好忽壞,或緩或急,隨它去了。那摞常擱在爐邊的書倒是被藥熏透,翻開也似一味方子,養心,安神。

紅顏三春樹,流年一擲梭。忽有一日,不年輕的她起意去外地,也無需問是什麼緣由了,總有她的因果。單身房裏的東西帶不走那麼多,包括書,上路總需輕裝才好,架上的書捆紮一堆,走得急,托家人處理,家人並不把書看得有多麼重,甚至對書有些恨意。讀書多時誤人深,她就是這樣,不然,怎麼就不能像其他女人那般安生過日?書潦草處理,這本《夜航船》於是輾轉到我手上。

那股藥味也許有人要禁忌,我無所謂,對中藥向不生疏,母親身體不好,中藥長年不離,進門,家裏總彌漫著熱乎乎藥氣。後輪我,因一疾——不要人命的疾患多半是慢性的,磨人的,吃了好一陣中藥,讓慢吞吞的中藥跟慢吞吞的病太極去,看誰有耐心,或者都有耐心,那就讓倆個都在體內住著,也不差這點地兒。

中藥蓬而輕,有回集中撿藥,大約兩個月的藥竟有一麻袋,看得人驚心,所有喝下的中藥怕不有幾十麻袋?那些絳黑的液體在身體裏做了怎樣的旅行?

三折肱為良醫,中藥喝多了,對藥多少長了些見識。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湧泄為陰,砂仁行氣,黨參補氣,熟地入腎,桂枝祛風邪……,中藥氣味清苦,幹燥,它在罐裏翻滾時,屋裏有苔蘚蔭意。

人世萬物間的緣藪從來說不清,道不明。譬如這書,隻是我一堆胡亂猜測。它究竟打哪條水路彎曲地航了來,我永遠不會知道。我不能忽略的是,每一次,它用書頁間藥草氣味告訴我,它有來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