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 改革創新:校園文化的動力(2 / 2)

2.加大學院科技創新的經費投入

(1)積極爭取省財政專項資金

進一步加大對有關重點課題技術研究經費投入,加大對科技成果孵化和轉化的經費支持力度,力爭在每年的省科技成果轉化專項金中獲得更多的項目和經費支持,積極爭取國家有關部門的科技專項經費資助。

(2)積極調整和優化學院辦學經費支出結構

要不斷加大科技創新的經費投入力度,不斷提高研發經費在學院事業經費中的比例。

(3)加強和規範學院科技經費管理

要充分發揮科技經費投入的導向作用,不斷提高科技經費使用效益。在研發基地建設、儀器設備購置等方麵,在滿足科技創新需要的前提下提倡節約,減少浪費,防止不切實際的盲目攀比,積極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資產流失。

3.完善科技工作考核評價和激勵導向機製

學院要將科技研發和科技服務作為學院的重要工作,在學院重要專業領域(畜牧、獸醫、獸藥、食品)開展相關技術開發和技術服務,充分發揮學院科技帶頭示範和骨幹作用,努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堅持對科技工作的正確評價和導向。根據學院科技工作特點和發展態勢,修訂完善科技統計、評估檢查、職稱評審、職務聘任、評優評獎、津貼發放等辦法,強化對科技成果成熟度、轉化情況以及對經濟社會發展貢獻情況的考核評價,強化對持續創新能力的考核評價,強化對創新團隊的考核評價,不斷提高考核評價的科學性、針對性、合理性。

落實和完善政策措施,形成優秀人才向往聚集和師生積極創新創業的政策環境。切實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廳有關鼓勵和促進科技創新創業的政策,並用足用好相關政策。學院在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和內部管理體製改革的基礎上,結合本校實際情況,修改完善教學管理、科技管理、人事管理、財務管理等方麵的政策和管理辦法,重獎做出突出貢獻的科技人才和優秀創新團隊,完善科技人員的收入與工作績效和經濟效益掛鉤,知識技術和管理等要素參與分配的政策,堅持分配向關鍵崗位和優秀人才傾斜。

4.加強學院科技創新文化建設

響應國家提出的加強以人為本、需求導向、博采眾長、合作競爭、鼓勵創新、寬容失敗、注重積累、勇於跨越、求是求新、力戒浮躁為主要內容的科技創新文化建設,大力倡導拚搏進取、自覺奉獻的愛國精神,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使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成為校園文化的主旋律,使創新、創業、創優成為師生員工的重要價值取向,把科技創新文化建設作為更新教育理念和辦學思想、塑造學院精神、彰顯辦學特色的重要內容。

認真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堅持學術無禁區、研究無權威、成果無水分、真理無止境的科學態度,活躍學術思想,促進學術交流,鼓勵學術爭鳴,繁榮學術園地。努力構築多層次、多主題、多形式的學術交流平台,營造濃鬱的學術探究氛圍和鼓勵創新創業的環境,充分尊重科技人員的學術自由和研究機構的學術自主權,依法加強學術管理。

切實加強科研道德建設,大力弘揚實事求是、求真務實、嚴謹治學的科學精神,遵守行為準則,恪守科研道德,堅決反對和糾正弄虛作假、剽竊侵權、功利浮躁等不正之風。

加強科技創新戰略與科技創新文化建設研究,推進科技創新文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