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長先是遠遠的停在一個石堆後,指揮這個攻勢。打了百十槍後,不意上麵鑼鼓聲更加熱鬧。天已入暮,山穀中夜風轉緊,隻好停止進攻,派兵士砍鬆樹就僻處搭棚,升火造飯,大家過夜。

第二天想出了主意,調三十名縣警隊從三裏外紅岩口爬上對山,伏在崖上向洞中取準。把鑼鼓打息了一會兒,隨後卻忽然見到洞中三尊穿紅緞袍子的塑像,直通洞口,鑼鼓又重新自洞中傳出,槍彈雖打中洞口目標,實無從傷著那些混和野性與頑劣作成的嘲侮表現,這一天的攻勢隻證明一件事,即洞中人當真有新式武器,洞口也還擊了十來響槍,大隊長從槍聲中分辨得出有當時著名的春田,小口緊,和盒子炮,而且一共有五枝槍,比偵探報告還多一枝。

大隊長雖殺羊宰豬作犒勞,還為縣長預備臘肉野味和茅台酒,又派人從家中帶了虎皮狸子皮褥墊,行軍床,過野外生活。到了第四天,縣長的打獵趣味已索然興盡,剿匪興奮則真如田家兄弟說的,完全用疲倦代替,借故說縣裏還要開清鄉會議,得趕回去主持。又說洞中匪徒,已成甕中之鱉,遲早終必授首。隻要派少數人把住山腳路口,再好好計劃把守住岩壁兩端和紅岩口村子大路,匪黨縱再頑狠,不久也依然會授首成擒!縣長於是召集高峴人民,訓話一個半鍾頭,指揮了一大套戰略,還零零碎碎稱引了許多似可解不可解《孫子兵法》上的話語,證實武德武學兩臻善美外,縣長於是騎上馬,押著三十個縮縮瑟瑟的土製隊伍,和幾擔土產,一大壇米酒,一大壇菌子油,以及一筆來自人民的犒勞,騎在馬背上搖搖蕩蕩回返縣城去了。

大隊長作了督戰官,采用了“軍師吳用”的意見,用《孫子兵法》上成語,穩住了自己失敗意識,繼續包圍下去。

到了,各有事做,不能不請求回家。照大隊長意見,天氣那麼冷,全部回家也極自然。可是縣長卻於此時來個極嚴厲命令,限旬日攻克,不得牽延支吾,致幹未便。末尾一句話,好像是把大隊長踢了一腳,不免悶昏昏的,又急又氣。真真是小不忍則亂大謀,深悔事先不和母親商量,結果真是騎虎難下。

局中師爺和我各背了個被卷去紅岩口老虎洞觀戰,先是到河下看了許久,又爬上對山去,欣賞一番。一切情景都像隻宜於一個風景畫家取材而預備的,不是為流血而預備的。可是事實兩個山洞中卻正有三十來個生氣活躍的人在被圍困中。倘若一直圍下去總有一天洞中人會全體餓斃的。然而這時節山洞中卻日夜可聞鑼鼓,歡呼聲。師爺即景生情,想出了個新主意,以為對麵山岩也必然可以爬上去。若爬得上去,估計頂上距洞口不會到一百五十步。村子中有的是石匠,為什麼不調遣兩個到老虎洞山穀頂上去,慢慢的從縫岩打條小路下達洞口,從上麵作個攻勢?不及到洞口,我們就可以派個人去辦交涉,和裏麵掌舵的談談條件,看看是不是可以談得開!

兩個石匠當真就著手工作,到得峰壁頂上時,方知道山夾縫石頭錯落,還可攀藤附葛勉強上下。因此同時在山頂上也派了人防守,免得從這條路逃脫。僅僅四天,那懸崖路已開到離上洞不及三丈遠近,已可聽得洞中人談話。大隊長告奮勇從頂上攀著繩子溜到那個地方去,招呼洞裏人開談判。隻要允許把人貨槍三者一齊交出,即可保障一夥人生命安全。洞中人卻答應還人還貨,可不繳槍。為的是繳過了槍,雖目前可以由族上高年作保,一切無事,此後幾個人安全可就無多大把握。尤其是首謀的田家兄弟,和那個拐巧秀逃走吹嗩呐的中砦人,在洞口稱五哥管事,怕大隊長饒放不過。若果不繳槍呢,大隊長一方麵又不免擔心。因為鄉下人習性他摸得熟,事本來即從“不服氣”而挑釁,這次不成功,從口中摳出了肉團團,氣不降下,還會閃不知作出更嚴重的舉動,再向三十裏邊上一跑了事。到後又由局裏師爺和那中砦人商討辦法,問題依然僵持,不能解決。不過卻因此知道巧秀的確藏在洞中做押砦夫人,師爺叫她時她不則聲。

最後一著是冬生的媽楊大娘,腰上係著一條粗麻繩,帶了兩件新衣,一雙鞋,兩斤糍粑,攀藤援葛慢慢下到洞口上邊絕壁路盡處。

“冬生,冬生,你還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