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1 / 2)

8

“大人,老婦咽喉傷痕已比對完畢,凶徒確與齊家滅門者為同一人。”

公孫策將驗狀呈上包拯案前。

包拯取來仔細看過,便轉問展昭:“展護衛,那紫絲可有線索?”

展昭方才似有失神,聞大人喚叫,連忙應道:“稟大人,唐文逸身上衣袍確有一處刮痕,但當夜有人證明其整夜飲酒,不曾到凶案現場。”

難得見這位冷靜自若的部屬有恍惚之狀,包拯厲眸半掩,問曰:“那證人可就是白義士?”

“是的。”

包拯當下明白過來。

“展護衛,白義士乃明理之人,當會體諒我等難處。”

展昭微微苦笑,卻亦不想大人為二人交惡之事勞心,便道:“大人放心,屬下自會處理得當。”

正說著,就見王朝匆忙而入。

看他氣喘籲籲,展昭心中有愧。府中兄弟個個為案奔波勞碌,自己怎可為了個人私情失神。

王朝喘過氣來,連忙向包拯稟告:“大人,內事房那裏有消息了!!”

之前證據貧缺以致案情茫無頭緒,今聞得此言眾人頓是精神一震。

“有何發現?”

“內事房管事認出那無名男屍確是宮中太監。大人,可還記得廖為此人?”

“是他?”眾人更是生奇,天下間的巧事怎都湊到一塊去了?

“死者正是廖為。”

公孫策眉頭深顰,喃喃道:“廖為出宮之日是六月二十八,按死期倒推,應是離宮不久遇害。到底是為何殺他……不過是一名小太監……”

展昭忽然想起端倪之處:“大人,當日廖為失蹤,與禦書房玉鼠失竊之事有所關聯。”

“玉鼠。廖為。凶徒。”包拯沉吟片刻,吩咐道,“王朝,你速去確認那溪邊老婦可就是與廖為同時失蹤的母親廖陳氏,如若就是此人,立即查明她失蹤前曾與何人接觸。”

“遵命!”

未有歇息半刻便又要出去,王朝卻無絲毫怨色,抖擻精神辦案去了。

展昭已猜到包拯所疑:“大人是懷疑廖為盜寶,母子同遭滅口?”

“不錯。若廖為確實自宮中盜寶,想必是有人指使。極有可能就是那凶徒所為。”將種種紛亂線索仔細整理,漸漸嶄露案情小角。

公孫策仍在沉思,似乎有不通之處。

包拯注意到他臉上神情,便問道:“公孫先生,是否另有所想?”

“大人,學生亦認為凶徒恐是為寶殺人。何以又要滅那齊壽一家三十二口?二者之間似無關聯。”

“公孫先生所言極是。”包拯輕輕歎息,“此案一直苦無線索,本府亦是費煞思量……”

展昭一旁站立,看著這位為朝廷之事日夜操勞,難有安枕之夜的青天包大人,心中隻覺難受。

如何,才能替大人分憂解難……

一幢小小磚屋,因多時未有人住而塵封蛛織。

展昭站在破舊木門前,良久未入。

腦海中,浮現出案情種種。

若確如大人猜測,那廖為受人主使,在宮內偷出玉鼠,而後發現對方並無遵照約定給予報酬之意,更恐會殺人滅口,便攜玉鼠逃歸家中。如此,他定會將此物交予老母收藏,孤身與主使者交涉。

怎料那凶徒完全不肯買帳,殺其滅口。本打算到廖為家中取回玉鼠,卻不料那廖陳氏早已逃離。兩人死期相隔一月,那凶徒應是在此期間到處尋覓,終發現廖陳氏行蹤繼而將其殺害。

案中關鍵,乃是那玉鼠。到底是凶徒已經到手,抑或尚在他人手中……

王朝剛從鄰家出來,恰見他木然站立門前,連忙上前招呼:“展大人!”

停了繁思,展昭略一點頭,問道,“可有發現?”

“唉,廖陳氏深居簡出,很少到外麵走動。鄰居對她多無印象。至於廖為,更加鮮少回家探母。屬下訪查附近鄰人,皆無人知道廖陳氏何時失蹤,更不知道失蹤之前曾見何人。”

看他百般無奈,可知案情又至瓶頸。

展昭耳邊突然聽到極為微弱的鈴聲,連忙四周查看。王朝見他有異,連忙問:“展大人?發生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