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沐低下頭,心裏也很為難,欺騙母親或者違背母親都不是他所願的,但是他又不能兩全,顏寧除了不是個姑娘,別的都無可挑剔。
“娘,您想要孫子了?讓元兒給你做孫子好不好?你看他多乖。”楊沐強笑著說。
楊母說:“傻孩子,元兒再乖再聽話,他也是貴生和桂琴的兒子。娘想讓你生一個來給我抱抱。”
楊沐笑得有點苦澀,不知道如何應答。
楊母小心翼翼地問:“鐵蛋,你為什麼不願意成親呢?這娶個媳婦多好啊,她可以幫你洗衣做飯、理家生孩子。”
楊沐說:“娘不是幫我理著家嗎?洗衣做飯我自己也會。”
楊母歎口氣:“娘總有一天要去的,誰來陪你後半生呢?你自己會做這些沒錯,但是一個人總會累的,有個媳婦,她會給你許多支持和安慰。”
楊沐連忙說:“娘會長命百歲的。”有顏寧陪我後半生呢,他會給我安慰和支持的。
楊母長歎口氣:“說來說去你就是不願成親,現在娘唯一的心願就是盼著你成家生子。”
楊沐低了頭:“對不起,娘。”
楊母唯有歎息。
楊沐現在害怕跟母親獨處,害怕看見母親那期盼的眼神,有幾次他想把自己和顏寧的事告訴母親,但是又害怕刺激到母親,醞釀了幾次,還是把話咽下去了。
年很快就過去了,楊沐又帶了貨物往京城趕。三寶這次沒有同行,他要等接到符鳴的貨才能去京城。楊沐不知道,他剛從家裏出發不多久,顏寧就出事了。
去年年中的時候,西北報大旱。皇帝派戶部左侍郎和晉王前去考察旱情是否屬實,並領皇恩前去安撫百姓。晉王歸來,呈報旱情屬實,於是朝廷秉承憐恤子民的方針,減免西北一帶的賦稅。
晉王是現任皇後之子,排行第三,據傳其聰慧英武,深受皇帝寵愛。皇後愛子如命,皇帝自己也舍不得,所以晉王滿十五周歲後並沒有立即離京去封地晉州,而是特赦他在京多留一年,以讓皇後母子共敘天倫之樂。
坊間傳言,若不是現太子是已故前皇後之子,又仁厚愛民,則太子之位非晉王莫屬。朝中大局穩定,天下太平,然總有些人不安分。皇後的娘家勢力雄厚,因此暗暗擁護晉王以取代太子的人很不少。
正月十五,全京城的百姓都忙著鬧元宵。這日天氣分外晴朗,朗月當空,銀漢渺渺。然而烏雲卻自四周暗暗集結,醞釀著巨大的陰霾。有人舉報太子逆謀造反,當晚太子東宮被抄了家,抄揀官員從東宮中翻出了明黃的五爪金龍龍袍以及皇冠等。
皇帝大怒,自己春秋正盛,太子就如此迫不及待地想取而代之,這實在是大逆不道。於是整個東宮被收押入宗人府。
滿朝大臣無不大驚失色,太子為人恭謹謙和,侍親至孝,待下仁厚,又勤政愛民,斷不可能做出這等大逆不道之事來。一時間,太師太傅、六部尚書等無不上奏折為太子申冤求情,懇請皇帝明察。
大夥兒一求情,皇帝更是盛怒異常,太子犯事竟有如此多名臣重臣為之求情,這人脈之廣,威信之旺,不是直逼他這個皇帝嗎?於是將跟太子有關的人員全都遷怒進來,太師太傅等均被革了職,收押入天牢,等候發落。
而顏寧也不明不白地蒙受牽連,被關入了京兆府大牢。顏寧連做夢都沒想到自己有一天會有牢獄之災,□□造反一事他是知道的,但是他覺得那是朝廷上層的事,與他沒多大關係吧,他連太子是誰都不認識。
結果太子事發的第三天一早,他就被官府的衙役十分客氣地請上馬車,“協助”調查去了。這一去,就沒回來,家裏梁媽和老爹急得要死,不知道去哪裏找自家少爺。
丁山腦子活泛一些,看到處都找不著自家少爺,便跑去找顧川柏幫忙。當天顧川柏就有了消息,顏寧正在京兆府的大牢關押著呢,據說也是□□,天牢關不下了,所以借用京兆府的大牢關押。
顧川柏知道顏寧對楊沐的重要性,雖然他當初很中意楊沐那孩子,但是知道顏寧這個存在之後,聰明的他自動退到背後去扮演兄長的角色了。楊沐和顏寧的感情,那是從小就長在心裏的種子,如今枝繁葉茂、盤根錯節、嚴絲合縫,找不出有任何的裂縫和突破點啊。能分開他們的,大概隻有死亡。
任由顏寧自生自滅嗎?就算是顏寧沒有了,楊沐會跟別人在一起嗎?也許會吧。娶一個姑娘,生幾個孩子,用一生來緬懷顏寧。要自己冷眼旁觀這些,顧川柏自認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