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成立(4)(3 / 3)

這封信是董必武答複何叔衡關於中國共產黨“一大”的一些問題而寫的。此信表明何叔衡很可能沒有出席南湖的閉幕式,不然董必武用不著如此詳細在信中答複他。

信中說“隔了一日”去南湖,則應是8月1日。除了董必武之外,張國燾、陳公博等的回憶,也說隔了一日。

不過,查閱1921年8月2日《申報》,卻報道8月1日下午嘉興狂風暴雨,吹翻了南湖遊船四五艘。8月3日、4日,《申報》還繼續報道此事。然而,在所有中國共產黨“一大”代表回憶中,都未提及狂風暴雨之事,這表明南湖會議不可能在8月1日。

也有人以為南湖會議在8月5日舉行。如蘇聯K.B.舍維廖夫著《中國共產黨成立史》指出:“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於1921年7月23日至8月5日在上海和嘉興秘密舉行。”舍維廖夫所依據的是駐赤塔紅色工會國際代表K.Л.斯穆爾基斯寫於1921年10月13日的一封信:

您大概已經知道,從7月23日到8月5日,在上海舉行了中國共產黨的代表大會……[6]

斯穆爾基斯與當時在上海的尼科爾斯基以及弗蘭姆堡都有著直接聯係,而此信又是在中國共產黨“一大”閉幕不久寫的,有一定的可信性。

不過,依據當時的形勢,那麼多來自各地的代表在受到法國巡捕注意之後,仍滯留上海多日,直至8月5日才去嘉興,似乎不大合乎情理。

南湖遊船上的會議到下午6時結束,由張國燾宣布閉幕。代表們輕聲呼喊以下口號:

畫舫內雕梁畫棟,是南湖當年一艘豪華遊船。中共“一大”就在畫舫上舉行閉幕式

共產黨萬歲!第三國際萬歲!共產主義、人類的解放者萬歲![7]

當天晚上,代表們便乘火車返回上海。抵達上海時,已是夜色如黛了。

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中國共產黨“一大”,就這樣結束了。

從此,中國共產黨宣告正式成立,並得到了共產國際的承認,作為一支新生的政治力量開始活躍於中國的政治舞台。

那艘在波濤中輕輕搖晃的畫舫,成了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搖籃。

南湖的畫舫,在1937年12月日軍占領嘉興之後都被拉去當運輸船,最終毀於戰火。從此,南湖上再也見不到畫舫。

抗日戰爭結束之後,南湖的遊人才漸漸增多,汽船代替了畫舫。

解放後,為了紀念中國共產黨“一大”,在南湖湖心島籌辦紀念館。不過,中國共產黨“一大”是在畫舫中召開,沒有畫舫供後人瞻仰終是憾事。

於是,找了許多當年的搖船人、船娘開座談會,回憶當年畫舫的模樣。又派人到無錫,找那些造過絲網船的老工匠開座談會。這樣,畫出了圖紙,做成了模型,送往北京審查。

模型得到了認可。1959年,中央撥專款3萬元人民幣仿製(不是複製)畫舫,還另撥黃金二兩,供艙內裝飾之用。

經過老工匠們精心建造,一艘嶄新的畫舫出現在南湖。這艘畫舫係在湖心島畔,裝了跳板,供瞻仰者進艙參觀。

1964年董必武重遊南湖,步入畫舫,連聲說:“很像當年那艘畫舫,仿製很成功!”

從此,畫舫從供內部參觀到公開展出,數以萬計的參觀者出入畫舫參觀,遙想當年在艙中召開中國共產黨“一大”閉幕式的情景……

這艘畫舫迄今仍停泊在南湖湖心島之側,煙雨樓旁。隻是參觀者太多,使艙板磨損加劇,不得不限定每日參觀的人數,以保護這艘現存的唯一的畫舫……

[1]即共產國際。

[2]李達:《中國共產黨的發起和第一次、第二次代表大會經過的回憶》,《“一大”前後——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前後資料選編》(二),第13頁,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3]《文史資料選輯》第71輯,1980年版。

[4]應為南湖。

[5]《“一大”前後——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前後資料選編》(三),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6]1972年第6期蘇聯《亞非人民》雜誌首先公布這一保存於蘇共中央馬列主義研究院中央黨務檔案館的信。

[7]《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一大”前後——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前後資料選編》(一),第23頁,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陳獨秀返滬出任中共中央局書記

當代表們去嘉興南湖的時候,陳公博帶著太太李勵莊到杭州西湖遊玩。

逛了兩三天,也就膩了。酷暑之中的西湖如同蒸籠。陳公博和太太回到上海,方知中國共產黨“一大”早已散會。

陳公博跟張國燾、李達、周佛海晤麵,把大會文件抄去一份,帶往廣州給新當選的中國共產黨中央局書記陳獨秀。陳公博自己也抄留一份大會文件——這也就是三年後他在美國所寫論文《共產主義運動在中國》附錄中的中國共產黨“一大”文件的由來。

中國共產黨中央局設在上海,而書記卻在廣州,開展工作諸多不便。雖說周佛海任代理書記,不過,他正沉醉於婚外戀之中——他原在湖南老家有結發之妻,生下一子一女,可是他在上海邂逅啟明中學學生、湖南同鄉楊淑慧,便跌入了情網。

周佛海是在李達家裏遇見楊淑慧的,因為楊淑慧是王會悟的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