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錘煉(4)(1 / 3)

所有人都可以抽一根雪茄煙。有人說:“好,我們抽吧!荷蘭國家付煙錢。”然後,斯內夫利特接過話頭說:“今晚我到了奧萊佛山[7]。當我青年時代參加運動的時候,我的神父對我說:如果你堅持你的信仰,小夥子,你就大著膽子向前走吧!我確實進行了鬥爭,而且一直堅持我的信仰,恪守我的信念,相信國際的事業。我們還必須付出更大的努力去鬥爭,但未來是屬於我們的。”

接著便出現了一個令人感動的時刻:在臨死前一個鍾頭,7個人挺起胸膛唱起了《國際歌》。多麼豪壯的旋律,何等感人的歌詞啊!我曾出席過多次音樂會,可從來沒聽過這樣感人肺腑的合唱……

然後,他們被裝進了一輛汽車。9時20分,第一聲槍響了……

我非常欽佩這些英雄臨危不懼的氣概,我有必要將其寫出來。他們無私無畏,無限忠誠於他們的事業。我毫無保留地為貴刊寫下了這些細節,因為我是唯一和這些英雄度過最後幾小時的見證人。[8]

就這樣,馬林在1942年4月14日視死如歸地倒在德國法西斯的槍口之下,終年53歲。

馬林對於建立中國共產黨有著特殊的功勳,正因為這樣,中國共產黨黨史專家李玉貞、楊雲若等不遠萬裏前往荷蘭,仔細查閱馬林檔案,這才查清了馬林之死的真相。特別是馬林的女婿桑頓,把珍藏多年的馬林絕命書取出,複印贈給中國朋友,使中國讀者得知馬林就義前的遺言,更加敬佩這位“真誠地願為我的理想獻身”的異國英雄。

[1]《共產國際與中國革命資料選輯(1919~1924)》,第261頁,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2]伊羅生:《與斯內夫利特談話記錄——關於1920~1922年的中國問題》(1935年8月19日),《馬林在中國的有關資料》(增訂本),第23頁,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3]1935年8月19日馬林與美國伊羅生教授的談話記錄。

[4]1989年9月15日、1993年11月1日,葉永烈在北京采訪羅章龍。

[5]羅章龍:《國際代表馬林》,《馬林在中國的有關資料》(增訂本),第110~111頁,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6]馬林:《致女兒女婿的信》(1942年4月11~12日),見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列主義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編:《馬林與第一次國共合作》,第344頁,光明日報出版社1989年版。

[7]《聖經》中說耶穌曾關押於那裏。

[8]李玉貞、杜魏華主編:《馬林與第一次國共合作》,光明日報出版社1989年9月版。

陳獨秀淒風冷雨病歿江津

陳獨秀和馬林一樣,都是創建中國共產黨的元勳。他後來的道路,竟然也和馬林頗為相似……

在中國共產黨黨史上,倘若以“屆”計算的話,陳獨秀主持中國共產黨中央的“屆”數多於毛澤東:從中共“一大”直至中國共產黨“五大”,陳獨秀都是中國共產黨第一號人物(有時稱“中央局書記”,有時稱“中國共產黨中央總書記”或“中國共產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長”),共五屆;毛澤東則從中國共產黨“七大”至中國共產黨“十大”任中國共產黨中央主席,共四屆。當然,按時間計算,毛澤東作為中國共產黨領袖的時間比陳獨秀長得多。陳獨秀作為中國共產黨領袖是1921年至1927年,共6年;毛澤東則從1935年至1976年,共41年。

筆者曾多次訪問年已耄耋的陳獨秀原機要秘書鄭超麟,他曾這麼勾畫過陳獨秀的形象:

講一口安慶話。雖然在外多年,安慶口音幾乎沒變。

怎麼想就怎麼說。有時會罵人,罵得沒有道理。

習慣動作是用手拍腦門。特別高興或者格外苦惱的時候,便拍腦門——前額。

中等個子。樣子不算漂亮,但也說不上難看。不大講究衣著,但很幹淨。長袍、馬褂都穿,帽子不常戴,難得穿西裝——除非在重要的場合。倘若他穿戴非常整齊,這往往表明有女人在照料他的生活。

煙癮很重。不過,他不抽紙煙,而是抽雪茄——往往抽不起高檔的雪茄,隻是抽普通的雪茄。

文章寫得很快。有學問。口才並不很好……[1]

陳獨秀最初對“馬林戰略”是堅決反對的,以至向共產國際“告狀”。後來他被馬林說服之後,與國民黨攜手。然而,他隻講合作,不講鬥爭,犯了嚴重的右傾錯誤。1927年,成為他的一生的浮沉分界線。

就在1927年蔣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的一周前(4月5日),陳獨秀與汪精衛所發表的《汪陳聯合宣言》,還在那裏口口聲聲說“事事協商,開誠進行”。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之後,中國共產黨陡然陷入逆境之中。一大批中國共產黨黨員遭殺,其中有中國共產黨主將李大釗、趙世炎、張太雷以及中國共產黨“一大”代表李漢俊。

在1927年4月下旬召開的中國共產黨“五大”上,陳獨秀受到黨內尖銳的批判,他的領袖地位動搖了——雖然大會仍選他擔任中國共產黨中央總書記。

在南京監獄中的陳獨秀

到了7月下旬,形勢變得益發危急,就連武漢汪精衛的國民政府也實行“分共”,大批逮捕和屠殺中國共產黨黨員。

在這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8月7日中國共產黨在漢口召開秘密緊急會議,史稱“八七會議”。這次會議,推選瞿秋白、李維漢、蘇兆征等組成中國共產黨臨時政治局。這樣,瞿秋白取代了陳獨秀,主持中國共產黨中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