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之後,包惠僧脫離了中國共產黨。他在《包惠僧回憶錄》(寫於1966年4月11日)中,是這樣自述脫黨的經過的:
作者在北京采訪了包惠僧夫人謝縉雲,她詳細地回憶了中共“一大”代表包惠僧曲折的一生
我約在(1927年)7月20日前後,奉共產黨中央軍委周恩來同誌之命,到南昌待命,並準備接江西省軍委工作。我先到南昌,周恩來同誌後到,他告訴我:“不必在江西作長久之打算,要隨軍南征。”後來,組織派我任《前敵日報》主編。《前敵日報》沒來得及成立,南昌宣布起義。
事有湊巧,我又病了,周恩來同誌叫我在南昌暫時潛伏,如趕不上隊伍,即到武昌去找組織。他給我寫了介紹信,我在南昌一個表親家裏住了一個多月,才化裝逃出南昌,到九江搭船回了我的故鄉黃岡。當時白色恐怖遍地皆是,在鄉下也住不下去,遂到武昌,也沒有找到組織。武漢也待不下去,(我)即帶著妻子逃到江蘇高郵(妻家)暫行避難。在高郵住了兩個多月,風聲不好,才逃往上海。我會見了李達(他此時已脫黨多年)、施存統、馬哲民等。上海的情況很混亂,我遂和這些人一起走了失敗主義的道路,消極脫黨。
自從脫離中國共產黨之後,包惠僧先是在上海賣文為生,辦《現代中國》雜誌,混了三年半。
1931年,借助於與蔣介石在黃埔軍校有過共事關係,包惠僧當上了蔣介石的陸海空軍總司令部的參議。“九一八”事變後,蔣介石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任命包惠僧為軍委秘書,兼任中央軍校政治教官。
1936年,包惠僧由武官轉為文官,任內政部參事。在陳獨秀臨死前,包惠僧曾去江津看望,那時他便在國民黨政府內務部做事。1944年起,包惠僧任內政部戶政司司長,1947年改任內政部人口局局長。
1948年,蔣介石政府風雨飄搖,從南京撤往廣州,包惠僧申請遣散,帶著家眷到了澳門。
包惠僧麵臨著抉擇:去台灣?去北平?還是留在澳門?
他終於下了決心,回到當年的中國共產黨朋友中去。
他給北平打了電報,表明自己的態度。
如他在回憶錄中所寫:
約一個星期,接到中國共產黨複電,叫我回來。我於1949年11月回到北京。回北京第二天,董老(即董必武)請我吃飯。他對我說:“你回來是黨中央作出的決定。”同年12月25日,周總理請我到中南海吃飯。他同我見麵之後,對我還是以老朋友相待,我們作了長談。
周總理給我的禮遇和溫暖,我幾乎感激得流出淚來。1950年,我在“革大”[2]政治研究院學習一年,12月初畢業後即分配到內務部研究室任研究員。
據包惠僧夫人謝縉雲回憶,1949年包惠僧住在澳門柯高馬路88號樓上。他在9月上旬,給周恩來發去電報,原文如下:
北京人民政府周總理恩來兄鑒:兄等以廿餘年之艱苦奮鬥得有今日,良堪佩慰,尚望以勝利爭取和平,以和平與民更始,吊民伐罪,天下歸仁也。南天引頸,曷勝欽遲,一有便船,當來晤教。弟包惠僧叩。[3]
抵京後,董必武見了包惠僧,埋怨他道:“你那時做了國民黨的官,就不要共產黨的朋友了?”
據雲,那是包惠僧膽小,做了國民黨的官,生怕特務耳目眾多,不敢再與共產黨老朋友來往,故董必武出此言。
周恩來在重慶時曾去國民黨政府的內務部會見部長張厲生,那天,周恩來走出張厲生的辦公室,見到包惠僧,向他表示過歡迎他歸來之意。所以,後來他到了澳門,終於下定決心給周恩來發去電報。
回到北京,周恩來見到包惠僧,作了長談後說道:“你過去不是一個普通的共產黨員。你對黨要有個交代。”
這樣,周恩來安排包惠僧到華北人民革命大學學習。
在“革大”,包惠僧開始清理自己的思想,改造自己的思想。他在學習中十分積極。有一回,學生們去種樹,他這個“老學生”也參加了。在勞動中他暈倒,被抬到校醫務室檢查,查出心髒病。醫生勸他回家休息,包惠僧說:“我回家,就不能完成周總理交給我的學習任務。”他在學校宿舍裏養病、學習,一直堅持到畢業。
筆者見到了包惠僧的畢業證書:
畢業證書研字第0042號
學生包惠僧現年57歲,係湖北省黃岡縣人。在本校政治研究院第2期第4班修業期滿,準予畢業。此證
校長 劉瀾濤
教育長 侯維煜
1950年12月
謝縉雲還拿出另兩份證書,給筆者看。
其一:
1952年8月20日,內務部第22次會議任命包惠僧為本部參事。
謝覺哉 部長
就這樣,包惠僧從國民黨政府內務部局長,經過思想改造,轉為共產黨政府內務部參事。
其二:
任命包惠僧為國務院參事。
總理 周恩來
1957年4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