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講 老年人的心理特點及膳食調整(2 / 3)

能量攝入與消耗量以能保持平衡維持正常體重為宜。正常體重的簡易計算法為身高(厘米)減去l05,±l0%範圍屬正常,高出l0%~20%為超重,超出20%以上為肥胖,低於正常體重10%為消瘦,低於20%則為嚴重消瘦。目前較通用體質指數(BMI)衡量體重是否理想和正常。

體質指數以體重(千克)/身高(米)2表示,正常值為18.5~25,超過或低於此範圍為超重或消瘦。

蛋白質

由於進食量減少,消化功能減退,食物的消化及吸收率下降。而老年人對蛋白質、微量營養素的需要並不低於成年人,因此在進食量減少的情況下,注意攝入充足的蛋白質及微量營養素。蛋白質攝入量每日60~70克,與成年人相同。因飯量減少,即攝入的總能量低,由蛋白質提供的能量可占總能量的12%~l8%,這一比例高於成年人的12%。又因老年人胃腸道吸收能力較差,因此膳食蛋白質中應有一半為生物利用率高的優質蛋白質,即動物蛋白質和豆類蛋白質,如禽肉、魚、瘦肉及豆類。由於老年人咀嚼不便,可多食豆製品,如豆腐、豆漿等。另一方麵,老年人肝、腎功能降低,蛋白質可加重肝、腎負擔,也不宜過多攝入。

脂肪

脂肪是重要的營養素之一,能提供較高能量,是機體能量重要來源,可以減輕消化器官的負擔。脂肪還可以促進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提供必需脂肪酸及合成內分泌激素及固醇類物質等。此外,烹調食物中脂肪提供美味,也不可少。但由於脂肪攝入過多與一些老年性疾病有關,因此攝入量要加以限製。脂肪的攝入量不能過高,應限製在總能量的20%~25%,相當於每日攝取50克為宜,身體肥胖或超重者還應加以限製。

脂肪種類的選擇應控製飽和脂肪酸含量多的動物脂肪的攝入量,少於脂肪總攝入量的1/3,如豬油、牛油、羊油及奶油。應以富含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為主。

脂肪酸有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之分。飽和脂肪酸在動物油中含量較多,魚油和植物油含有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攝入過多的飽和肪酸易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因而應控製其攝入量不超過總攝入量的1/3。攝入過多的不飽和脂肪酸,則會產生脂質過氧化形成脂褐質,位於細胞內部使細胞功能減弱。單不飽和脂肪酸有降低血中總膽固醇作用,主要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而對人體膽固醇代謝有利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略有升高。食用油中的單不飽和脂肪酸主要是油酸。油酸含量最高的有:橄欖油含油酸65%~86%,茶油含油酸約83%,其次是花生油金油酸約41%,麻油含油酸35%~49.4%,米糠油含油酸40%~50%,棕櫚油含油酸39%~45%,豬油含油酸45%。

碳水化物

碳水化物也是人體能量的主要來源。老年人攝入的碳水化物盡可能來自澱粉,減少蔗糖的攝取。穀類、薯類能提供蛋白質、膳食纖維、礦物質及B族維生素。老年人宜選擇多種穀類食品,可因地製宜地選食粗、雜糧,做到粗細搭配,這樣可以保存更多的維生素和膳食纖維。膳食纖維能刺激腸道蠕動,改善便秘,有預防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膽結石、糖尿病及結腸癌的作用。膳食纖維的主要來源是瓜茄,各種水果,綠色或黃紅色蔬菜以及粗糧和豆類。果糖易被老年人吸收利用,果糖轉變成脂肪的能力小於葡萄糖,老年人可選擇水果、蜂蜜等含果糖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