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幸未見曹山麵
我這人平時總愛翻看一些無關緊要的所謂閑書、雜書,學問當然是做不成的,倒是毛病得了不少,這就是好奇,愛做一些不著邊際的聯想。這一次參加向莆鐵路沿線的采風采訪宣傳活動,在與江西撫州市各有關部門領導進行座談時,隨手翻了一下會上發放的《撫州旅遊指南》小冊子,發現在撫州的南麵有一個叫宜黃的地方,宜黃不遠處,有一個曹山寺。一看見“曹山寺”三個字,我的毛病就發作了:這個所在或去處似乎在什麼地方見過,或者在哪一本書中看過,好像與某個人物有聯係?由於好奇,就繼續在小冊子中尋找蛛絲馬跡。哈哈,不費多大功夫,居然就找到了。《撫州旅遊指南》作如此介紹:
曹山寶積寺,簡稱曹山寺,位於宜黃縣境內,始建於唐代鹹通年間(870--873)。由佛教禪宗南嶽青源法係弟子本寂禪師所創,是中國佛教禪宗五大派係之一--曹洞宗祖庭,為1200年的江南古寺。原來如此!這寺還是咱們莆田老鄉留下的呢。因為從前我曾看些與此相關的閑雜之書,模糊記得“本寂”、“妙應”、“曹洞宗”、“莆田涵江”、“俗姓黃”、“江西”等等這些詞語,這麼一聯係,估計“本寂是莆田人”之說也就八九不離十了。為此緣故,我想去看個究竟的欲望就越發強烈起來了。但是,又想我們在這裏到底是做客嘛,不能冒昧地提出要求,免得給主人出難題;於是,我就婉轉地問從撫州到宜黃的路程,得知約五六十公裏,與我們將要前往的南城縣不同方向,並且在我們自己的計劃裏也沒有此項安排。看來,隻能留下遺憾了。
在當地固然為此而心有怏怏,回來之後卻還依然耿耿於懷,於是又翻找出一本《禪宗文化縱橫談》,企圖能從中得些慰藉。不看尚可,一看著實嚇了一跳。原來曹洞宗是禪宗五家中頗有影響的一家,此宗派“不行棒而一句能問殺(死)人,不放喝而一言能破眾魔之膽”,雖不像“德山棒、臨濟喝”那樣外表激烈,但也暗藏“殺機”,有著高深的智慧。我是凡夫,夠不上“魔”的規格,任他怎樣斷喝,我也無魔膽可破;但是,看在老鄉份上,或寒暄,或探詢,或考試,或閑聊,萬一他要“問一句”呢?“不行棒而一句能問殺(死)人”,這可是“要命”的事啊!看到這裏,我暗暗慶幸自己沒有冒然去見本寂禪師,否則,極有可能被他一句就“問”進了曹山的“洞”裏去,再也出不來了。
想想,人一生實際上也不能什麼好事都占全了,包括旅遊,也不是所有的景點都能看遍,總要留下一些缺憾,保留一點念想。套用禪家的說話方式,可以說是“不完美才是真正的完美”。對於景點,旅遊業有一句行話,叫做“沒有去過是老土,真的去了太苦,去了再去是二百五”,那麼這回就權當個“老土”吧。
因有此“頓悟”,心便釋然,於是再細讀《禪宗文化縱橫談》,書中寫道:
“曹山本寂是洞山良價門下湧現出來的一大宗師。本寂俗姓]黃,泉州莆田人,……因他非常仰慕六祖慧能,所以易名吉水之山為曹山。本寂住曹山後,曹洞宗達到鼎盛,本寂門下學眾雲集……”莆田確曾有過歸屬泉州的曆史,可見本寂為莆田人是確證無疑的。盡管此次未見曹山本寂之麵,但人在撫州,到底還是為家鄉能出此大德而深感自豪的。這是一樁公案,也是一段因緣,於是戲作一偈,或能討得一陣棒喝:
見即未見,未見即見。本無所見,何必證見。
人果真有尊嚴嗎
通常人都會說,人要有尊嚴,活著要有尊嚴,死也要有尊嚴。事實果真如此嗎?我懷疑。
一日,我在街上閑逛,突然發生的一幕,讓我對原先所認為的尊嚴產生極大的懷疑。兩個警察各自騎著摩托車,後麵跟著的一輛看上去是搞營運的所謂注:學名“散車”(“黑摩的”)突然撞上了前麵一個警察的摩托車。看樣子不會很嚴重,警察的車被撞倒了,但他很快就把摩托車扶起來,一步跨到了那個似是搞營運的人麵前,舉手就朝那人臉麵上扇了兩下,並且發出一句相當厭惡的髒話。
此時街上圍觀的人越來越多,警察更來勁了,所有能表示他的優越和權威的語言、動作全都用上了。被扇了兩下的那位“黑摩的”,好像不會很疼,極力想爭辯什麼,解釋什麼,但是一點用處也沒有。警察已經把他的摩托車上的鑰匙拿下來了,還當著那人的麵,打著電話,似乎是在告訴他,後麵還有更讓他消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