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5月15日,日機5架轟炸涵江市區,毀民房6座;7月17日,日機7架轟炸涵江,炸死3人,傷6人,毀民房10多間、倉庫1座;10月18日,日機9架轟炸涵江市區、三江口,民房被毀56間。我慶幸自己沒有遭受“跑反”和“日本亂”的劫難。但是,當我麵對這些記憶的血痕時,我卻不能不為我們的先輩心痛,也不能不為我們的後代心憂。許多在戰火中喪生或受傷的先輩,他們是善良的,無辜的。但是,戰爭從來都不會給善良者和無辜者預留安全的空間。古今中外無數的戰例反複證明了這一點。戰爭的車輪一旦滾動起來,總是會無差別選擇地碾碎所有的生靈,尤其是現代戰爭的空中威脅,更是會讓地上的生靈戰栗。
在和平時代,我們不能抹去記憶中的血痕。人們討厭戰爭,但是戰爭不是朋友或情人,戰爭實際上就是一個厚臉皮的無賴,它不會因為人們的討厭而明智地選擇離開。為我們和我們的後代計,我們一要不怕戰爭,二要積極阻止和抵禦戰爭,三要為我們自己和後代預留並營造好安全的空間。“1941”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曆史遠去了,盡管聯合國憲章實行已經60多年了,而且在此後各國陸續簽訂了許多有關戰爭與和平的美麗條約,但是,如今世界上的任何一架戰機都不會向你承諾決不往你的頭上扔炸彈了。我們急切所要做的是,用記憶中的血痕織造防空的羅天大傘。
補記:
本文寫成後,又從一位老人那裏聽到涵江一次遭空襲的詳情,補記於此。那時候,沿海的群眾經常到灘塗上去割海草(當地稱為鹹草),用來編草席子賣錢。割下來的海草要打成捆,豎立在海灘上晾曬。一捆一捆的海草在海灘上排列整齊,遠遠看去就像集結的部隊。老人推測,可能是日本子誤以為是一支部隊在那裏,所以就對晾曬海草的地方瘋狂地、反複地掃射、轟炸。日本子的“飛船”滿天都是,輪流著掃射和轟炸,飛船乍衝下來,掃射一下,又乍衝上天;衝上去的時候扔炸彈,就像鳥拉屎。那聲音真的是震耳欲聾呢。根據老人的描述,我想,這一次的轟炸應該就是1941年8月24日那次最為嚴重的。
七夕以及烏鴉和喜鵲
七夕,作為中國的一個節日,時間是在每年的農曆七月初七,而它的意義、精華,或者說節日的高潮時刻,則是當天的深夜。由於一個傳說,七夕總是讓人們與淒婉而美麗的愛情聯係在一起。又由於傳說中的女主人公,人們又常常把這個節日與靈巧聰明聯係在一起。
不知什麼時候開始,七夕卻被一幫國人定為“情人節”。為了區別於外國的情人節,而且表示我們不願意落後於外國,還特別地標以“中國的情人節”。盡管這個節日還沒有被立法認可,但在許多人看來,實在是不比中秋或端午差多少的。
我們素有濃重的節日情結,多一些節日大約不是壞事。不過有些節日,如果並不知道它的真實含義,或者雖然知道它的真實含義,而有意地把它往某種曖昧的方向改變,這就不免要把人心教壞的。比如這七夕,硬說是中國的情人節,就可能有這種可能的了。
盡管中國古代的法律允許男人可以有三妻四妾,對男人嫖娼似乎也比較寬容,但如同外國一樣的情人關係,在中國曆來都是被嚴厲禁止的,即使法無明文規定,社會道德的目光與口水,好像也不太肯放過的。
文明進步了,社會和諧了,人際關係融洽了,人們想到了應該有個把情人,人們渴望著過情人一樣的生活,於是呼喚,於是訴求,於是七夕是中國的情人節便產生了。這雖然不算崇高,但很美麗;不算神聖,但很溫情;不算偉大,但很實惠;盡管實行起來可能是幾家歡樂幾家愁,但多少還是有歡樂在焉。先讓一部分人歡樂起來,然後先樂帶後樂,最後實現所有人的歡樂。這當然是合乎事物發展規律的。可惜,非常不幸,牛郎織女的關係,並不是現代意義下的情人關係,而是實實在在的患難夫妻。古為今用,神為人用,人實在是太聰明了,為了能給婚外性關係披上美麗的外衣,硬是把人家堂堂正正的夫妻關係篡改為情人關係,然後,順理成章地以之為楷模,待到七夕,歡天喜地大過其情人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