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拾人牙慧(7)(2 / 3)

任何一個物件,甚至任何一種存在,肯定不止是隻有頭和尾兩個部分,事實上還有一個中間的部分。一分為二並不是無往而不勝的法寶。許多時候,我們也是很看重中間的部分,或者很重視中間的力量。

文無定法,但寫文章也還是有一些基本的規律可循的,比如古人所言的“鳳頭、豬肚、豹尾”,就是經驗之談。寫文章沒有豬肚的功夫,隻能被判為內容空洞,屬於草包一個。

下圍棋有金角銀邊草包肚的說法,但現在也有高手采用了天元定式;即使是循規蹈矩地金角銀邊之後,雙方也還是不失時機地展開了中腹的爭奪。

現在搞建設,講階層,為了能執好政,已經是提出了要培育擴大中間階層的比例。

諸如此類的例子實在太多了,更何況還有善始善終、好頭不如好尾等等說法,可見,人是不能被“雞頭”、“鳳尾”困住的。看來,雞頭與鳳尾各值多少錢,還真的不易定價。

荒謬

荒謬是一種狀態,還是一種感覺?如果是一種狀態,但是當我要來描述它的時候,卻突然感到十分困難;於是,我想,它大概隻是一種感覺,一種極為個人化的感覺,就是說個人在私下裏覺得某種事物是荒謬的。

既然荒謬是一種個人化的感覺,於是要通過描述來表達就幾乎是不可能的了。那麼,是否可以借助某一種具體的事物來加以分析說明呢?比如,以錢幣這種與人們密切相關的事物來說明荒謬,也許能達到一定的效果。

俗話說,人為財死,而錢幣卻是財的高度集中的體現,因為錢幣的功能之一就是表示財物數量的。在古代,真正不在意錢財的人可能隻有皇帝一人,因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不管錢財在誰的手裏,說到底都是皇帝的。但在皇帝之外的任何人,都要服從“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這一“真理”。所以,用錢幣來說明荒謬,如果能說得通,大家接受起來大概是要容易一些的。

錢幣,更理論一點講,就是現在人們都極為熟悉的“貨幣”了。貨幣是怎麼產生的,這大概要多讀一些《資本論》之類的經典了。但有一點是最基本的,那就是交換的需要。

起初,人們的交換都是物物相易的,比如一隻羊換五個奴隸--當奴隸可以被交換的時候,他們是不能算人的,隻能算物的;或者三包煙土換二十條槍等等這些,都是屬於以物易物的交易行為,盡管最後一項在現在可以被細分為以實物換取服務,但是,妓女與奴隸是一樣的,照樣是不被當人看待,她們也仍然隻是一種活的存在物。在以物換物的時代,人們之間的交易行為基本上看不出什麼荒謬的,我把東西給你,你把東西給我,就這麼簡單,沒有什麼不妥的地方,更與道德之類無關。

人類社會被認為總是朝著文明進步的方向發展的,其中當然也包括交易方式的文明進展。比如物物相易之後,就有了金子銀子之類的硬通貨了。這中間大概還有一些過渡的環節,比如貝以及其他的什麼被人們普遍認為的貴重的東西。但是,這個階段的交易依然看不出什麼荒謬之處,因為,所有那些被用來作為商品等價的替代物,還是實實在在的物,並沒達到高度的抽象化、符號化的程度。

真正的貨幣產生之後,就是一種高度的抽象化、符號化的商品表示形式,這也是人類社會高度文明的標誌。這種高度的文明可能也包含著極端的荒謬。

現在普通百姓使用的貨幣,大概隻有紙幣和硬幣兩種,盡管還有電子貨幣的說法,但是真正到人們手中的還是軟的硬的的貨幣。這些到了人們手中的貨幣,無論是那個幣種,那上麵大都是有花紋圖案文字的,附著於其上的這些,我願意把它們通稱為符號。這些符號所表達的大概是幣值、主權以及其他一些足以喚起貨幣使用者崇高神聖情感的信息。

貨幣總是受法律保護,一方麵要強製保證它的流通不受阻礙,另一方麵要保證人們愛護它,並且在使用過程中培養統治者所期待的那種感情。破壞阻礙貨幣流通、惡意汙損貨幣、褻瀆貨幣是要被法律追究的。

不幸的荒謬由此產生了。貨幣上的領袖頭像、國家標誌、江山版圖等等一些經常在莊嚴神聖場合出現的信息符號或載體,在使用者手中、心目中,根本就不是那麼回事,人們隻在意表示幣值的數字和直觀判斷幣值大小的顏色或紙張大小。人們根本無視神聖的存在,包含神聖貨幣可以用來進行肮髒的交易,如毒品、人體器官以及軍火等,人們為了防止失竊,有時也把錢藏在鞋裏,踩在腳下。人類有多少汙濁的場合,錢幣就可能出現在那裏。人們的虔敬的心情設計了莊嚴神聖的貨幣,人們在使用它的時候卻經常伴隨著罪惡和褻瀆。這不算荒謬又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