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戰略決策(3)(1 / 2)

另一種經常出現的戰略決策是創新型決策。在創新型決策過程中要注意把握幾個基本的原則;一是營造創新氣氛。如果不實行行為自由的原則,那麼創造發明活動就不會得到發展。因此,要營造一種容許偏離常規、容許存在“沒有根據的見解”以及容許決策團體內存在不同工作方式的氣氛。二是決策要從普通的可行備選方案開始。三是不要一開始就尋求最佳方案。既然大部分可以接受的決策方案往往是從數個相互競爭的方案中產生的,那麼,指望一眼就認出最佳方案是不現實的。同時,不應輕易拋開那些看起來不盡完美的方案,隻有在對方案進行係統比較分析之後才能決定方案的取舍。四是吸收其他人員參加,時刻準備接受其他人的幫助。

第三節戰略決策的方法

戰略決策的方法是戰略思維的體現。本節討論的是戰略決策中基本的方法和應注意的問題。

一、軟決策方法與硬決策方法相結合

軟決策又稱為專家決策。它的主要內容是指“專家”決策的推廣和科學化,當然也包括一些硬決策的軟化工作。軟決策可以通過“專家法”把心理學、社會學、行為科學和思維科學等各門學科的成就應用到決策中來,並通過各種有效方式,使專家在不受幹擾的情況下充分發表見解,以確保決策質量。軟決策把研究重點放在人的方麵,強調通過改善決策過程和改進決策方法來把決策過程中人的作用發揮得更好。

硬決策也稱為數學決策。它的一般方法是先建立方程式、不等式、邏輯式或概率分布函數來反映決策問題,然後直接用數學手段求解,並查出最優方案。硬決策所用的數學工具主要是運籌學,其中包括線性規劃、非線性規劃、排隊論、對策論等等,另外,係統分析、係統工程、網絡圖論也常常用到。當然,所有這些問題的計算,都是在計算機的幫助下完成的。硬決策更傾向於把重點放在工具的運用和過程本身的標準化上麵,強調決策過程的客觀性。硬決策使得決策科學擺脫了個人經驗的束縛,從而使得決策科學走上了嚴格的邏輯論證之路。戰略決策要求我們辯證地認識硬決策方法和軟決策方法,而不是把它們對立起來看待。任何戰略決策都包含著硬的成分和軟的成分。戰略決策過程是主觀與客觀相互作用的過程,擺脫不了人的主觀因素的作用。但是,也不能基於此就認為戰略決策排斥硬決策的方式。不能把軟決策與經驗決策等同起來,經驗決策是決策的傳統的方式,任何決策不可能沒有經驗的運用,而且經驗對於決策者來說也是一筆十分寶貴的財富。但是,科學決策首先要求科學方法的運用,沒有科學方法的運用的決策往往容易流入盲目決策。縱觀人類決策的方法,它經曆了一個由個人的、定性的決策到數學化與規範化的發展,同時,當人類的決策想全部用定量的方法解決碰到了不可逾越的困難時,則又向直觀的定性決策方法求助。從辯證法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個否定之否定,經過螺旋式道路上升到了更高的一個階段。但是並不意味著在決策中排斥數學方法,即使在對戰略問題進行決策時,也從來沒有放棄應用有利於作出正確決策的數學、係統分析等手段,當然更離不開計算機的幫助。硬決策的方式,尤其是數學方法是人類處理信息的有效方式之一。譬如從20世紀40年代末期發展起來的線性規劃,它對滿足由一組線性方程或線性不等式構成約束條件的係統進行規劃,使由係統諸因素構成的線性方程表示的目標函數達到極值,從而求得係統諸因素的最佳參數,這已經成為決策係統靜態最優化數學規劃法之一。20世紀50年代發展起來的動態規劃法,就是研究多階段的決策過程最優化的一種數學方法。現代發展起來的直觀、定性決策方法,區別於古代的直觀、定性決策方法的主要一點在於,由發揮個人聰明才智到發揮集體聰明才智。為了做到這一點,在多年實踐的基礎上,已經形成了一整套科學的方法。

當然,在戰略決策的過程中,我們也必須擺脫那種全部依賴硬決策的想法。認為數學方法越複雜,科學性就越強,所製定的戰略方案就越好,這也是不正確的。美國經濟學家、管理決策學派的主要創始人西蒙,根據他長期研究的中心課題——人為事物的特點,闡述了大量社會規劃中有關預測、決策、規劃與計劃的方法論問題。特別是在經濟學領域,建立了“滿意原則”理論。在傳統的決策思維模式看來,人們在決策時,即便是重大決策時,也總是在尋求最優解。人為事物的特點所決定,同時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表現出來,人們尋求“滿意”的欲望往往超過“最優”。林德布洛也提出了決策的“可行”標準。這兩種人類決策思維模式的揭示,都形成了對傳統的最優決策模式的有力衝擊,也使人們對人類的決策的理解得更深刻了。“滿意”也好,“可行”也好,所有這些都是數學公式所難以給出判斷的,真正判斷的還是人。尤其是戰略決策往往非常複雜,難以程序化、標準化。因此,我們必須注意:決策最終是由決策者決定的,而不是由計算結果決定的。任何計算方法都不能代替人去決策,它隻是為決策者在選擇方案時提供更準確、更客觀的信息依據,並有助於決策者抓住問題的本質,從而更有利於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