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鄧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的講話《黨和國家領導製度的改革》,是政治體製改革的綱領性文件,對黨和國家領導體製改革問題作了係統、全麵的論述。
鄧小平在講話中指出了黨和國家領導製度進行改革的原因和目的。他指出,黨和國家現行的一些具體製度中,還存在不少的弊端,妨礙甚至嚴重妨礙社會主義優越性的發揮。如不認真改革,就很難適應現代化建設的迫切需要,我們就要嚴重地脫離群眾。改革黨和國家的領導製度,不是要削弱黨的領導,渙散黨的紀律,而正是為了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堅持和加強黨的紀律,正是為了充分發揮社會主義製度的優越性,加速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發展。
鄧小平在講話中列舉了作為政治體製核心的黨和國家領導製度、幹部製度存在的五大弊端:官僚主義現象,權力過分集中的現象,家長製現象,幹部領導職務終身製現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權現象。對於這些弊端的危害和產生這些弊端的根源,鄧小平進行了具體深刻的分析。
鄧小平在講話中還談了幾個“正在考慮逐步進行的”重大改革。
第一,中央將向五屆人大三次會議提出修改憲法的建議。要使我們的憲法更加完備、周密、準確,能夠切實保證人民真正享有管理國家各級組織和各項企業事業的權力,享有充分的公民權利,要使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真正實行民族區域自治,要改善人民代表大會製度,等等。關於不允許權力過分集中的原則,也將在憲法上表現出來。
第二,中央已經設立了紀律檢查委員會,正在考慮再設立一個顧問委員會(名稱還可以再考慮),連同中央委員會,都由黨的全國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並明確規定各自的任務和權限。
第三,真正建立從國務院到地方各級政府從上到下的強有力的工作係統。今後凡屬政府職權範圍內的工作,都由國務院和地方各級政府討論、決定和發布文件,不再由黨中央和地方各級黨委發指示、作決定。
第四,有準備有步驟地改變黨委領導下的廠長負責製、經理負責製,經過試點,逐步推廣。分別實行工廠管理委員會、公司董事會、經濟聯合體的聯合委員會領導和監督下的廠長負責製、經理負責製。
第五,各企業事業單位普遍成立職工代表大會或職工代表會議。
第六,各級黨委要真正實行集體領導和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的製度。重大問題一定要由集體討論和決定。決定時,要嚴格實行少數服從多數。
鄧小平的這個講話,在黨內外引起了廣泛而強烈的反響,標誌著中國共產黨政治體製改革的綱領已經提出,基本決策已經形成。